盘点
7/1-7/7 改变未来的科技趣闻
全文共2551字,阅读约6分钟
1
联合疗法首次治愈HIV小鼠
HIV病毒会将DNA序列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从而藏匿于人体。因此,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以通过抑制HIV病毒复制而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但却不能清除病毒,必须终生服药。7月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和坦普尔大学团队使用一种ART递送新方法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联合治疗后,近三分之一的HIV小鼠在长达5周的时间里没有在体内检测到HIV。这种ART递送新方法是将结构经过改良的抗病毒药物分子包装在纳米颗粒中,持续多天缓慢释放药物并抑制病毒活性。与此同时,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在受感染的细胞内“剪去”HIV的DNA片段,消除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遗传密码。总计13只小鼠接受了联合治疗,其中5只在治疗后长达5周的时间里未出现HIV感染迹象,也未检测到CRISPR-Cas9脱靶。
小WE姐:团队将在一年内推进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并有可能展开人体临床试验,加油!
2
受精卵或非“生命起始”?
👶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精子和卵子结合后的受精卵意味着生命的开始。然而,最近发表在 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 上的一篇研究却对这一传统认知发起了挑战。北京家圆医院生殖中心与美国加州洛杉矶生殖中心实验室团队发现,人类胚胎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并非只有一套纺锤体将染色体分离到两个细胞中,而是有两套纺锤体,一套分离父本染色体,另一套分离母本染色体。在精卵受精后,人类父本和母本染色体是分开的,并没有立即融合,各自保持空间上的独立。这意味着处于该阶段的受精卵,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生命起始”的概念或将被重新定义。另外该研究也更好地解释了为何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异常比例高的原因,因为只要两套纺锤体之间出现时间或空间上的不同步,就会造成染色体的分离错误,这对辅助生殖医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研究方向。
小WE姐:在辅助生殖治疗上,一些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不许一次对多个卵子受精,且因受精卵是生命而禁止对其冷冻,所以只能冷冻多余卵子。但冷冻卵子的效率远低于受精卵,如果生命起始的定义被更改,未来在这些国家或可直接冷冻受精卵。
3
免疫细胞与大脑衰老有关?
👴
大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值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新神经元也随之减少,出现认知功能退化等问题。7月3日,Nature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元凶:一种血液中的免疫细胞(T细胞)进入到衰老大脑中,削弱了神经干细胞的增值能力。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由于血脑屏障,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几乎不可能进入大脑。然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人类年轻大脑中产生新神经元的区域中存在极少T细胞,而老年大脑中T细胞的数量是年轻大脑中的16倍,这些杀伤性T细胞产生了大量的γ干扰素。随后,研究者在年轻小鼠的神经干细胞中添加了分泌γ干扰素的T细胞,结果其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出现减弱,从而证明免疫细胞使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导致新生神经元数量减少而引起衰老大脑的功能退化。研究人员还认为,T细胞之所以能进入大脑,并不是因为血脑屏障功能出现了故障,而是因为大脑中有一种特殊的信号在吸引它们进入。
网友: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是我杀了我!
4
毫米级多功能水母机器人问世
👀
软体游泳机器人具有医疗和改善水体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但其可搭载的组件尺寸有限,随着机器人的尺寸缩小,让机器人具备复杂操控物体的功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7月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团队开发出一种以水母为灵感的无缆软体机器人,仅有几毫米大小,却具备运输和钻挖等多种功能。该“水母机器人除了会游泳,还能选择性地运输不同大小的球珠(模拟捕食)、钻入球珠中逃避捕食者或目标对象、混合不同的流体等。该机器人有助于研究环境变化对水母的影响,而多样的运动能力也让其在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配合超声成像的指引,机器人可以在膀胱内移动,与肿瘤组织贴合进行精准送药,或者堵住输卵管/血管,达到避孕或其他治疗目的。接下来,该团队将进一步开发更小的、可生物降解的软体机器人,以在医疗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小WE姐:来看一组魔性视频——
1.水母机器人的活动情况和功能展示
2.搬运不同大小的珠子
3.进行液体混合
5
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阵列
迄今最高能量伽玛射线“被捉”
💫
日前,中日合作团队——西藏ASgamma实验团队利用中国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阵列,发现了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玛射线,能量高达450TeV, 比此前已知的最高能量75TeV还高出5倍以上。该成果打开了探索极端宇宙问题的新窗口,也是宇宙线起源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这些伽玛射线来自距离地球6500光年左右的蟹状星云方向。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可能是更高能量的电子与周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子发生“逆康普顿散射”的结果,而超高能电子、正电子产生于蟹状星云的脉冲星风云中。由此推断,“蟹状星云”是“银河系内天然的高能粒子加速器”。与目前世界最大的人工电子加速器(最高能量0.2TeV)相比,“蟹状星云”的电子加速能力高了上万倍。电子为何能加速到如此高的能量?该成果对这一领域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了解所能达到的最高能量及其分布,以及产生它们的天体,有助于揭示极端天体性质、物理过程和规律。
小WE姐:还有一点蛮有意思的是,早在北宋,中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家就曾分别发现和记录了金牛座的“客星”(超新星)的爆发,其遗迹蟹状星云正是此次中日团队发现的伽玛射线的来源。
6
减少奶牛甲烷释放
😈
据悉,家畜通过打嗝、放屁等排放的温室气体高达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4.5%。尽管每年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比二氧化碳要少得多,但甲烷更善于捕捉热量,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减少牲畜释放甲烷的各种方法。据phys.org网站7月5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奶牛体内的核心微生物群决定了奶牛的甲烷排放量,团队希望能够通过操纵该微生物群来达到降低甲烷排放的目的。研究人员收集了欧洲几个地区超过1000头奶牛的样本,对几种奶牛瘤胃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一个由39种微生物组成的核心微生物群可以决定奶牛产生多少甲烷,甚至可以决定产生多少牛奶。当奶牛吃下的草进入瘤胃,各种微生物便开始发挥协同作用,将碳水化合物发酵分解。在这个过程中,某些细菌会生产氢,再由古生菌把二氧化碳和氢结合起来产生甲烷,其中的大部分甲烷将通过打嗝从嘴里喷出。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操纵奶牛瘤胃生物群的可能性,以减少其释放的甲烷。
奶牛:。。。你们人类吃素不就结了 
↓ 顺手投个票 ↓
☟ 回顾腾讯WE大会演讲视频,请戳【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