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应群老师:即使自己在病痛之间,要知道自己是荣美的,更是被神所爱和所接纳的。
现职为灵粮国度领袖学院牧灵谘商科专任教师兼辅导主任的临床心理博士林应群老师,日前接受本报的专访,谈到对于身心疾患及有忧郁倾向者的四种迷思。
常见的身心疾患种类
以美国精神科医学会所做的大项目分类,有情感性疾患如:忧郁症、躁郁症、思觉失调;焦虑相关疾患如:恐惧症、恐慌症;自闭症光谱疾患;发展迟缓疾患;老年失智症;注意力缺失过动疾患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等等,以上所举的疾患是普遍大众所知的。
林应群老师谈到关于身心疾患及倾向者要走出四种迷思:
精神疾患都是心理问题 
V.S 
精神疾患与身心灵群有关
一般人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常常认为是心理有问题,或是觉得是抗压性不好,意志力不坚定,喜欢胡思乱想,个性不好等等,以为问题完全来自心理层面,却常常忽略生理的因素。
就精神医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一个人会得到精神疾病并非完全来自心理问题,而是环境中的压力因子促发生理上先天的脆弱性导致疾病。
由「身心疾患」一词便可得知,身体和心理是相连结的;而从圣经角度来看,人的身心灵是一体的,虽然医学界并没有提到灵性。此外,人与人之间是有关系的,群体的影响是很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当一个人身心出现状况时,灵性就会低落,连带会影响到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当一个人患有身心疾患,不要偏向去分析是否因心理的问题导致,或是单指向是灵性的问题,而是要整全地检视一个人身心灵群的状况。
要吃药吗?吃药会不会上瘾? 
V.S 
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
一个身心疾患者会想,自己真的有需要吃药吗?一般对于身心疾患的迷思是,这疾病是心理因素造成,跟生理无关,所以不应该吃药。
林应群老师说,大部分的身心疾患跟生理都有关联性,也可以看到生理的症状,举忧郁症的例子来说,胃口不好,睡眠质量不佳等都跟生理有关。
许多人也会担心,一旦吃了药就不能停了?也怕会上瘾。林应群老师说明,身心科的药有其复杂性,也有副作用存在,但是绝大部分精神科的用药不具有成瘾性。对于长期使用者来说,若担心用药之后无法自拔,这观念是不准确的。
因着医药学的进步,过去许多易成瘾的药物已经不使用了,目前常用的助眠剂和安眠剂的成瘾性相当低;此外,抗忧郁剂、躁郁症或思觉失调的用药更没有成瘾性,这部分大家可以不用担心。
吃药有用吗?这要看患者和家属的目标为何。以目前的医学来说,很多身心疾患是没有办法治愈的;治愈的意思是说「吃了一次药之后就不会发作了」,可以做到的是症状控制,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也没有办法完全治愈,但可以控制症状。
对于身心疾患的治疗,若期待一次用药就可以根绝疾病,这是目前无法达成的。在用药方面,若因用药控制或改善症状,那意味着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举例来说,忧郁症的人因着用药,可以从瘫软在床,进步到可以自行照顾自己,那就是药物治疗有效。
守候陪伴走过这一段不容易的旅程,那会在彼此的爱与基督的爱中有机会重生。
会生病是因为我有缺陷
 V.S
神看人是荣美的
卢云的著作《亚当——神的爱子》中谈到他在方舟之家,透过与亚当的相处,卢云在这弟兄身上看到永活基督的形像与荣美,并更深感受上帝的接纳。
林应群老师鼓励弟兄姊妹,即使自己在病痛之间,要知道自己是荣美的,更是被神所爱和所接纳的。
另外,愿意更多了解身心疾患的基本认识,知道其病程发展,明白会产生什么样的症状,如何影响生活、灵性和人际关系,也是必要的;如此更能有效帮助自己走进复原或是维持稳定状态。

都是我的错才会生病 
V.S
不要控告和指责自己
处于身心疾患或是有倾向者,有时会有「都是我的错才生病」的控告在脑中盘旋着,林应群老师鼓励身心疾患及有倾向者不要控告和指责自己,并相信耶稣一定会医治。
而耶稣使用医治的方式有很多种,医治的时间也不在我们的手中,很有可能在生病的过程中,家人会有更多连结,关系得到修复,并且认识耶稣。神的作为超过人的想象!
在爱中相遇
约翰一书4:12 「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如果我们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祂的爱也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面对身心疾患或处于身心疾患的人,试着了解相关知识,而身边的人也学习同理每一个受苦的灵魂,守候陪伴走过这一段不容易的旅程,那会在彼此的爱与基督的爱中有机会重生。

来源/基督教今日报
校对/亚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