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莫过于夸夸群,这个脱胎于豆瓣里“相互表扬小组”的社群凭借自己独特的“彩虹屁”吹捧话术,异军突起,横扫以往引领风骚的“丧”式态度,赢得众多都市青年芳心。
不瞒你们说,一加入夸夸群,就算吴彦祖和张震在外面排队等着约会,都不想搭理了。毕竟彦祖和阿震是虚的,群友们对你的夸赞是亲眼看到的。
只要你一加入夸夸群,热心的群友们就会极尽其能地对你发出全方位的“彩虹屁”攻击。从你的名字到你说的话,再到你随便发送的表情,就连细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会让你得到无数吹捧。
出于对新事物的热情,我花钱购买了一个夸夸群服务。画风是这样的:
听一听这些悦耳动听的大实话。
“可盐可甜,一眼万年”
“小姐姐是这条gai最靓的妞”
“屏幕都挡不住你的帅气”
“希望你原地暴富”
“你一直都是人生赢家呀,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
这谁顶得住啊!!!!
字字句句让你陷入善良的海洋,360°充分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每个群友都散发着美好人性的芬芳。
一通夸下来,通心舒畅,什么抗抑郁的药都不用吃了。什么甲方什么领导什么房贷卡债,都见鬼去吧,这一刻,你只感觉得到自己多么棒!
话说回来,夸夸群究竟是有什么魅力,让大家如此乐不思蜀呢?
说白了,大家只是太缺爱。
中国家庭好像从不习惯对孩子发出赞美,造成了一些孩子成年后在生活中安全感缺失。就好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多么优秀的一个姑娘,长得好看,乖巧懂事,还是门门功课考第一的学霸,完全是别人家孩子的配置。但是就因为遇到一个环境不正常的家庭,强势的母亲和懦弱的父亲没有给予她一点爱,两个兄长也没有向她释放一丝善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明玉心里爱的位置势必是空洞洞的,所以她没安全感,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
如果明玉有着一个正常的家庭呢,家里从不苛待于她,她在称赞中长大,没有那些触目惊心的心理伤痕,是不是就会对很多事情有信心,也懂得去爱人呢?
陈奕迅在《浮夸》里唱到:“你就当我浮夸吧,夸张只因为我很怕。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
我们都很怕,不被爱,不被肯定,直至被遗忘,化为宇宙中的尘埃。只有当我们拥有足够多爱的时候,这些爱就能成为我们无坚不摧的盔甲。
需要被肯定的人最需要夸夸群
近年来社会流行一种负能量的生活态度,在年轻人之中传播得尤其厉害。大家习惯用这些负能量的毒鸡汤来推卸责任,逃避问题,也导致了一些年轻人无时无刻在自我否定中徘徊。
没有一个正向激励氛围,也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许多年轻人选择了用夸夸群来拯救自己。

有个女孩子,花了50元从淘宝上购买了“彩虹屁夸奖”服务。当她接受了100多人的夸赞后,她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糟糕,也舒缓自己的压力。
平心而论,谁不希望自己在脆弱的时候被肯定呢?谁不希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在自我怀疑的时候,在难过得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无数善意拥抱着脆弱的你?
当人一直被否定的时候,就越需要“夸赞”的存在。

所以就算知道夸夸群的人说的话千篇一律,明知道对方的夸赞根本不走心,也不真诚,但是我们却仍然愿意听,去相信。
毕竟,除了这里,还有什么地方能够听得到那么多夸赞呢?
马克·吐温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就夸夸群这夸赞的份量,多来几次都有足够信心活到九十九了。
夸夸群背后的焦虑现象
时代的焦虑当然是存在的:90后要面对大城市里高昂的房租与漂亮衣服、网红餐厅带来的额外消费,80后要面对房贷车贷以及孩子的教育经费……还有那些职场困惑、学业压力、生存压力。
很多时候,来自父母、上司的问责,来自社会角色的重担会让人们感到不太幸福,甚至自我质疑。每天醒来,第一句话是先给自己打个气的人有多少呢?
夸夸群的出现,正好充当了一个抚慰的角色。
进群之前,你可能想象不到,能在一个满是陌生人的群里听见无数对你的夸赞。
当然也有不少人无法理解夸夸群的存在,认为这是胡乱吹捧,是一种“病态文化”,是一个消磨人的意志,自我麻痹的方法。
夸夸群的确是在玩套路,在无数的聊天记录截图里,我们能发现,他们在将无数的夸奖模板换个样子打包卖给用户。最开始只是网友图好玩,后来变成了一种盈利模式,再到后来,已经被无数新媒体团队变成了一种营销方法。

但是有些事情看得太清,就会活得太难过。
夸夸群里专门夸人的那些群友们,也许只是拿钱办事,也许没有一点点真心,但他们确确实实通过夸赞的方式,让别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得到了暂时的抚慰。
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被杠精,喷子,满怀恶意的人中伤,不如用夸夸群让自己开心一点。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不如用这些夸赞把自己重新武装起来,借用这些平时难以得见的善意,给这操蛋的生活重重一击。
没看过瘾?本周热门喂饱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