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麻麻
不是虎妈,也拒绝佛系
搞定学龄前娃的性格、习惯和能力培养,我喜欢用策略。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孩子有才、有趣,就一起加油吧!
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各地状元横空出世。各大媒体都开始争相报道学霸背后的家庭故事。
清北干脆做了一项调查研究,把历年全国68位高考状元的原生家庭全都分析一遍,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
每个牛娃背后,都有一对给力助攻的牛爸牛妈。
不过,就在牛娃父母全网霸屏,引得众多家长纷纷哀叹“不是娃不争气,是自己不够努力”时,我却想跟大家聊聊努力的时机和方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60多位学霸爸妈的访谈记录,细节中透露出了一个重要信息:
努力是有套路的,时机和方法很重要。
不了解这两个关键点,你在教育上的悉心投入,很可能变成无效努力!
1
基本上,所有学霸家长在接受访谈时,都会讲:
其实,我们很少操心孩子学习的......
云淡风轻得让你忍不住怀疑基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确实不怎么操心。
不过,不是因为娃天生自律,而是因为人家在娃小时候,就把该操的心都操完了。
安徽状元孙萌的妈妈说:“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很注重带她去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孩子有感而发,不是胡编乱造。”
而孙萌表示,在后来的学习中,她习惯在脑海中勾勒出相应的“场景”,这样不仅让解题的逻辑性更强,对知识的记忆也比较深刻,这都得益于爸妈从小的“体验教育”。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的妈妈讲道:“四岁多那会,沁汝有个外号叫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基本上是有问必答。当时只是单纯想保护孩子求知的欲望。前段时间,她突然跟我说,在她四岁多的时候就懂得了真理是无穷无尽的......”
(图片来源于Pexels)
不光想象、独立思考等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与学霸气质紧密相相连的学习习惯,更是要从小养成。
国民才女武亦姝大家都很熟悉,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横扫百人团,三战三捷,一举夺冠。
尤其是在飞花令中以“月”为主题字,淡定吟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接句,令评委叫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她的高考成绩是613分,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
就在大家纷纷为这位天才少女点赞的时候,武妈却站出来讲了句大实话:
哪有什么天才,这娃小时候就是实打实的“差生”一枚好不好......
幼儿园时候的武亦姝,出了名的调皮捣蛋,根本无心向学。
武爸武妈为了让女儿收心,专门制定了一套家教方针。从自己做起,每天下班回家不玩手机改看书。身为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武爸,每天下午4:30后就不用手机,称要专心陪孩子。
刚开始小亦姝坐不住,东跑西跑想玩,后来看到爸妈都在看书,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一段时间坚持下来,专注度提高不少。
一家人看书的同时还会讨论些有趣的话题,玩玩“词语接龙”等游戏。如此数年后,每天读书对小亦姝来说,就变成了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来看看今年英语数学双满分,总分730创历史记录的广西理科状元杨晨煜同学的家庭访谈。
无数网友表示:考得这么好,又长得这么好看,他妈妈上辈子应该是拯救了地球吧?
晨煜妈妈的回复是:
拯救地球谈不上,“拯救”娃倒是要从小做起......一定要在娃没有自主能力时,帮他养成好的习惯,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家长要自律,千万不要把娃丢一边自己玩手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看完上面的例子大家发现了没有?
学霸爸妈在教育上的投入都是比较早的,娃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能力、建立习惯。
我一个在省重点中学当了10多年老师的朋友告诉我:“很多家长交高额赞助费,就为了把娃送进牛校。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牛娃与牛校是共生关系,牛校的确能够给牛娃更好的资源,但同时牛校也是靠牛娃成就的。
据我的经验看,娃根本不是因为初高中上了牛校就变牛,真正的牛娃,父母在中学阶段反而是很淡定的,因为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养成了,孩子后面的表现,不过是个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
为啥投入要趁早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以父母为参照。(0-9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足够的独立自主能力,注定了对父母的依附。孩子的行为模式,就是父母行为模式的缩影。
如果父母自身懒惰,却希望孩子努力,这本身就很难。
第二阶段,孩子与父母两个中心并存。(9-18岁)
这个阶段,孩子有了更强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社交诉求,同伴、环境影响开始超过父母影响,父母的权威性逐渐瓦解。
第三阶段,孩子脱离父母,独立成长。(18岁以上)
诗人李商隐说: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孩子最终是要离开父母,独立上路的,这时候父母能给予的就很少了。
所以,在孩子最依附、最信任父母的阶段,家长做出好的榜样,给予正确的引导,效果是最好的。也只有这个阶段,家长最使得上力。
到后面,你想用力也用不上了。
一句话总结:
别拿基因当借口,天才毕竟是极少数。对大多数牛娃父母来说,今天的毫不费力,都是因为早年倾尽了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除了时机,还有一点很重要:方法。
看完学霸们的家庭访谈,我发现,他们背后并没有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
采访中,99%的娃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
宽容、信任,像朋友一样。
陕西理科状元的史方舟,讲到自己在高中分班的时候,从普通班考进了重点班,但学习一段时间后,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同学关系,都让他不适应。
他就跟父母提出了退出重点班的想法,父母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
一模二模后,史方舟说什么也不愿意参加三模四模了,父母又一次尊重了他的意见,不但没有硬逼着他参加模拟考试,还带他出去玩了几天放松心情。
父母的充分尊重和理解,给了史方舟一个稳定、温暖的家庭氛围,正是这种良好的氛围,让他有后劲走更远。
北京语文高考取得148高分的孙婧妍在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爸妈从小就不强迫我认字,他们喜欢给我讲故事。通过戏剧性的朗读声和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那些文字传递出来的精神,蕴含的情感,才是中文真正的价值所在。”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真正学霸的父母,不是不鸡娃,但他们非常注重方式方法,讲求鸡娃的技巧性和策略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一般都很民主,凡事喜欢和孩子协商、互动。
看似宽松的放手背后,却是为了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越到后面,考验的都是孩子自律性和内驱力。
反过来,那些小时候被大人追着喂饭,长大后又被吼着做作业的孩子,更难学好。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中,也有数据显示,“愿意和孩子协商”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占到了76.1%,而子女成绩差的只占11.98%。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一般都善于琢磨。
同样是讲绘本,一般家长照着念,学霸家长会分阶段,什么时候注重故事性帮娃建立兴趣,什么时候该指读帮娃熟悉字句,全都门儿清。
同样是学数学,一般家长被逼出“狮吼功”时,学霸家长在鼓励娃自己出题,分析娃的解题思路,帮娃分解解题过程,顺手还能整理出一本错题集。
同样是上兴趣班,一般家长把陪课当休息,教室外猛刷手机,学霸家长不但观察娃的进度反应,还陪练陪纠错,科学有度,步步为营。
......
一句话总结:
比尔·盖茨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区别。”善于思考,找出方法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望子成龙前,先望“己”成龙吧!
不论是把握时机,还是讲究方法,总结起来就两个字:用心
用心的父母总是会有收获。
去年高考结束,各大媒体都在讲“寒门再难出贵子”,今年高考结束,又开始讲读书这条路越来越难,不要说寒门,普通中产都没什么竞争力了。
大家都在谈阶层固化,都在吐槽向上的道路愈发拥挤。
但我们反观这些高考状元背后的家庭,除了个别属中产以上,大部分也都还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他们不过是比一般父母,多了份用心,多了份平静的努力,愿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大的帮助,通过一段不为人知的砥砺前行,成就孩子更多选择的人生。
这个世界一直就是一批人忙着改变,而另一批人一觉醒来发现世界都变了。
一些人拿阶层固化当借口,说认命吧;
而另一些人在看不清未来的现实里默默努力,论证着“向上的道路愈发拥挤,却依然天道酬勤”!
(图片来源于Canva)
Reference:
https://www.sohu.com/a/205248605_772258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推荐阅读
选兴趣班应该听从孩子兴趣?你这么想就错了!|颠覆认知
那些上兴趣班随便学学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1700多个日子里,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平台的思维导图新书——《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出版了!
一本以零距离观察美国课堂的角度,采集第一手教学实践材料、提供原汁原味学习用例的Thinking Maps方法书!敬请启阅: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好,我们是一群
行走在中美两地的家长。
分享
地道的美式教育资源
靠谱的育儿经验攻略
思维导图暑期课正在火热报名中,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