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6/24-6/30 改变未来的科技趣闻
全文共2359字,阅读约6分钟
1
哈佛打造史上最轻飞行机器人
👐
给昆虫大小的飞行器供能是一大难题,锂离子电池过于沉重,而对于太阳能电池来说,若要实现飞行器持续无缆飞行,其所需光照强度约为阳光的5-7倍。6月26日,Nature 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一项研究进展,美国哈佛大学团队开发出一款名为RoboBee X-Wing的仿飞行昆虫无缆机器人。这个小型机器人采用了创新的四翼结构,长度不足5厘米,重量仅为259毫克(比回形针还轻),是迄今为止最轻的昆虫飞行器。它由重量约10毫克的微型太阳能电池供电,能在低电压状态下维持约半秒的无缆飞行,推进效率与体形类似的昆虫相当。目前,该飞行器需要强光(太阳强度的3倍以上)才能为起飞提供足够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实现持续的室外飞行。不过,它具有额外的载荷能力,可在今后的实验中搭载更大的电源。这类昆虫机器人未来或能在狭窄空间中执行环境监测或导航任务。
网友:以后可能就是自悬浮的飞行器了,生物和机械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
2
仅需几毫秒,AI“造”了个宇宙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使用计算机模拟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传统最快方法需要几分钟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日前,CMU和UC Berkeley的研究人员推出全球首个AI宇宙三维模拟器,可在几毫秒内完成模拟,而且精度更高。更让人震惊的是,在调整参数后,无需调参训练仍能准确模拟宇宙。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优于传统快速分析近似法的深度神经网络来预测宇宙结构形成,它不仅做了开发人员所要求的模拟不同引力条件下宇宙的演化,还为没有训练过的变量产生了精确的结果,比如给出了宇宙中暗物质的数量参数——这就像“使用猫狗图片训练识别软件,最终能识别大象一样”令人吃惊,甚至连创造者都不知道AI是如何做到的。AI宇宙模拟器有助于填补宇宙研究的一些空白,比如帮助人类更准确地理解影响宇宙进化的数十亿个变量如何作用于恒星、行星甚至生命本身。
网友:其实我们是在 AI 内运行 AI
3
中国人五大早死原因
👀
6月24日,The Lancet 发表了中国近30年疾病负担的重磅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健康负担最重的疾病已经由1990年的传染病(如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异常等)变为高血压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肝癌、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中国人过早死亡的五大因素。致病风险方面,吸烟、高纳饮食、高血糖、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及一些省份的室外空气污染是主要风险因素。地区差异上,中国东部城市、沿海和富裕省份的人通常比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人更健康,尤其是北京、澳门、上海、香港的疾病影响率多低于全国水平。值得警惕的是,所有省份的肝癌患病率均高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水平,广西、四川和黑龙江更是肝癌病发大省。该报告跨越1990年至2017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团队合作完成,首次提供了中国34个省份的详细数据和分析。
小WE姐:在风险防控上,研究者对空气污染问题的缓解比较乐观,并认为控烟和控血压应该成为未来10年首要的健康目标之一。
4
促进脑血管修复,开辟中风新疗法
👊
发生缺血性中风后,血管和神经元再生十分困难,而修复血管的过程十分复杂,受颇多因素影响,临床可行性不大。6月24日,PNAS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颇具潜力的疗法:瑞士苏黎世大学团队发现,一种名为Nogo-A的信号分子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生成,阻止它的抑制作用,或许能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血管生长,促进血管和神经修复。在中风小鼠实验中,连续两周注射抗Nogo-A抗体后,显示出了促进血管生长的效果。3周后,小鼠的血管面积增加了102%,血管的分叉数增加了436%,其肢体运动功能也获得明显改善。伴随血管的修复,小鼠的神经系统也出现可喜的变化,包括一些中间神经元的存活加强,与运动功能有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水平增高,受影响脑区的细胞凋亡减少,缺血边缘区的神经纤维加强生长等。更让人充满期待的是,这种抗Nogo-A抗体此前在治疗脊髓损伤的1期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安全性和可行性,该研究为治疗中风患者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
小WE姐:像上条新闻里说的,中风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吸烟、饮食不健康、缺乏锻炼等都是高风险因素,平时还得多多注意。
5
肠道细菌可以提升运动能力?
🏃
6月25日,Nature Medicine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美国乔斯林糖尿病中心和哈佛医学院团队发现,马拉松运动员的肠道菌群中一种专吃乳酸的韦荣球菌属菌群,或能帮助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在跑完一次马拉松后,运动员体内的韦荣球菌(特别是其中的非典型韦荣球菌)比例显著提高。这些细菌能协助降解机体内的乳酸,缓解剧烈运动给腿部带来的酸痛和颤栗感。另外,乳酸的降解产物丙酸盐,在实验中提高了小鼠的心律和最大耗氧量,从而提升其运动耐受力。16只小鼠接种了从马拉松运动员体内分离出的韦荣球菌,结果它们的运动成绩比对照组高出13%。研究人员希望能在一年之内将该研究成果转化为益生菌商品,提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助力其治疗和恢复。
小WE姐: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益生菌产品未来会成为新一代 “兴奋剂 ” 吗?该研究引起了反兴奋剂组织官员的注意,全球反兴奋剂组织(WADA)表示会密切关注后续进展。
6
新型传感器可精准识别语音
💬
我们经常通过手机麦克风使用语音识别应用,但麦克风很容易受到环境噪音和其他障碍物(如口罩等)影响。Nature Communications 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韩国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柔性、可穿戴、振动响应的传感器。在从40dBSPL~70dBSPL的各种不同的声压等级上,声压与颈部皮肤振动的加速度成比例。鉴于此,研究人员开发出这种利用皮肤振动加速度的振动传感器。该传感器由超薄的聚合物薄膜和具有小孔的膈膜组成,可以粘贴在颈部,通过测量颈部皮肤振动的加速度精准识别语音,免受噪音、声音音量和障碍物影响。该技术可以进一步拓展至各种语音识别应用,例如电子皮肤、人机接口、可穿戴的嗓音健康监测设备等。
小WE姐:想象一下未来,你觉得语音识别还可以用到哪些地方?
↓ 顺手投个票 ↓
☟ 回顾腾讯WE大会演讲视频,请戳【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