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虹雨朗读音频
文 | 李贤
片尾曲 |《基督的爱》
以前的社会是一个民族,一种信仰;如今多元化的社会却全然打破该种现状:我们很难以信仰或者宗教的角度来定义某个群族或者国家,所以信靠独一神的基督徒处于不同的世俗社会的模式便值得讨论。
以色列人于主前586年被掳巴比伦,提供给基督徒处于多元社会参照的模板。犹太人自己是如何看待被掳巴比伦的生活呢?为何在巴比伦的世俗生活中以色列人没有被同化?当时的犹太人是如何看待以及回应巴比伦王的帝王崇拜呢?这些都是本文要试图陈列的重点。
被掳巴比伦的神学解答
先知论及以色列人被掳与巴比伦并不是从军事和政治上寻求答案,而是从神学中寻求答案。借着被掳巴比伦的生活,他们越加意识到耶和华神作为独一的神,他们被掳也是因为自己犯罪离弃神,不遵守律法的结果。这样的答案更多是从自身出发,而不是从国家、军事和政治的角度解答。他们必须要对自己被掳与巴比伦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而先知耶利米对此的解释十分清晰,“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耶43:7),”就是他们离弃了耶和华神的结果。
在耶利米提供的神学答案之中,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甚至被称为是耶和华的仆人,是神所特别兴起的。但以理作为尼布甲尼撒的宰相,也认同上帝要借着尼布甲尼撒行事,也就是神仍旧在掌权。这并非是要对尼布甲尼撒所代表的迦勒底的残暴做出合理化的解释,而是但以理始终相信神的全权,所以他定然相信万事都互相效力。就此我也必须要说明,被掳时期的先知们不仅仅是从自己的身上找寻问题,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性的罪恶的指责也毫不客气。
当然也有不认同耶利米的神学解答者,以那些裹挟耶利米去埃及的约哈难为代表(耶43章)。他们不信任上帝的旨意,他们只相信手中的刀,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努力是徒然的,因为人无法与神的旨意抵抗。所以如果我们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就会从自己外面找问题,最终结果可能就是依靠暴力和流血。
被掳巴比伦的民族危机
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的危机是由外而内的,如果没有很好的回应这危机,他们就会遭遇更大的失败:不仅仅是民族的败落,更是信仰的失丧(对以色列人而言两者息息相关)。因为他们被掳去的国度是一个比以色列人更为崇尚暴力的国度,也是一个无力反抗的国度,他们必须要去往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群,亦开始学习新的语言,亡国只是他们危机的开始。
以但以理为例,被掳巴比伦时他必须学习巴比伦的语言,被迫接受新的名字,并且在文化习俗上也要备受挑战。将他们掳至巴比伦的军兵们对于同化外族人似乎很有经验,当名字被更改、语言被更换,饮食被质化(异教的食物一般都是有祭拜过偶像的),这些犹太人心中的盼望和执着亦将消散。对于在巴比伦生活的犹太人而言,面临每种挑战,都攸关生死(但1章)
本质上而言,所有的碰撞实质上都是信仰上的碰撞。他们必须要回答一下这些问题:耶和华神真的是独一的神吗?既然祂是神为何不保全我们?在我们被掳巴比伦这样的事情上神到底有怎样的心意?先知们不仅仅认为被掳巴比伦是危机,更认为他们被掳巴比伦本身就是以色列人离开神之后的结果。所以并不是外在的压迫是危机,在安逸之中离弃神的危机更为可怕。神只是借着他们被掳巴比伦的事件将他们真实的属灵状况表露出来,他们在这之前就已经离弃了耶和华神。
他们被掳巴比伦,就不能再借着土地、国界来界定自己的身份,他们必须要重新回到最初赐予他们土地的神的角度来重新界定。我虽然不认同批判学者认为耶和华作为独一神是以色列人在异邦生活为了保全自己而发展出来的,但是我十分确认他们必然是在异邦生活中才真实的确认耶和华神是独一的神。借着他们肉体被驱离,他们的信仰才能开始觉醒和归回。
被掳巴比伦的信仰觉醒
只有他们离开以色列地,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是以色列人;也只有圣殿被毁,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信仰核心。真正的觉醒都是在彻底的懊悔和绝望之中的,以色列人也只有被掳外邦,才会开始向往所在之地。
犹太人在帝王崇拜的国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效法(但3:1-7)。古往今来,各朝各代的君王都试图掌控宗教,一来可以借着宗教给自己的王权提供合法性,二来可以借着宗教笼络人心,因为只有掌控了宗教,才能真正的把控人心。这也是尼布甲尼撒为何设立金像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出于自大。这时期的以色列人给予我们很好的榜样:
不与异教文化妥协,持守信仰的生活标准:
以但以理为例:但以理不以王所赐的酒肉为恩宠,倒是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但1:8)。即使外在环境很是吃紧,他也仍旧保持自己的祷告习惯。但以理的三个朋友也冒着生命的危险,坚决不向金像跪拜,因为他们只拜独一的神耶和华(但3:8-30)
② 不与外族通婚,借此保证以色列血统的纯正:
虽然也有很多以色列人逐渐在外邦娶妻生子,但是在归回耶路撒冷之后他们便与之分别。因为他们清晰的意识到,婚姻的结合不仅仅是会影响血缘,更是会侵蚀他们的信仰。撒玛利亚人的产生就证实了与外族通婚的危害。可见,要想有力的抵制世俗的同化,在婚姻的原则上绝对不可以妥协。
设立会堂,在各处坚持不懈的教导百姓:
虽然圣殿毁坏,但是他们的信仰生活并未停止,在被掳巴比伦期间他们在各地建立会堂,这就成为他们信仰生活的所在。会堂的设立一方面解决了他们无法去圣殿敬拜的问题,一方面也借着文士的分享使他们有力量以神的话来应对不同的处境和挑战。就此而言,被掳在外要想维系信仰,就必须持守神的话,并且要有集体的生活。
④ 并不放弃努力的影响所在环境,为神的百姓谋求利益:
他们并没有因为被掳巴比伦便开始与世隔绝,而是竭力的在所在的处境中争取更能影响到他人的地位。但以理、以斯贴和尼希米就是最佳的说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君主如何变换,在任何时段都会有影响力的犹太人被上帝所兴起,成为神保护以色列人的管道。他们不仅仅拒绝被异邦同化,甚至用自己的文化来影响异邦,就像以斯贴记中所记载的普珥日(斯9:20-32)
竭力争取复归耶路撒冷,稍有机会就回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和城墙:
他们被掳巴比伦,是神借着尼布甲尼撒的手;他们得以归回,也是神借着亚达薛西的手;借此也证实了耶和华神是在是独一无二的神。他们并没有在异邦之中忘却自己的身份。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不过是个寄居者,除非已经回到了耶路撒冷,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被掳七十年后他们仍旧愿意回到耶路撒冷,即使等待他们的不过是破败的墙垣。
综上所述,在巴比伦生活的犹太人提供给今日基督徒十分好的借鉴,我们也有信心相信即使是在最为黑暗的时候,神的百姓也必然会得到神的保全。另外,我们也不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而是要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求答案。也求主在我们中间兴起但以理,尼希米!
作者简介
李贤,牧师,来自大陆;专注于系统神学研究。以牧会与神学教育为志向。
往期精彩
有偿征稿
长期有偿征稿,征稿类别如下:信仰生活、感恩见证、时事评论、神学解析、婚恋家庭。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刊服务
1. 寻找北京市朝阳区鸿博西路鸿博家园附近家庭教会
2. 寻找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新附近教会
3. 寻找浙江省绍兴市滨海工业区镜海嘉苑附近的家庭教会
4. 寻找上海市普陀区的家庭教会
5. 寻找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附近教会/团契
请知情者在留言区留言联系我们,谢谢!
请需要寻找教会的弟兄姊妹按以下格式留言给我们:姓名+手机号+求助教会具体方位(如省-市-区-县),以方便我们得到反馈后及时与您联系。
戳原文,看教会微刊往期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