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 565)
与上帝对话的云梯 
1、我竟想翻译巴赫,翻译成什么?是文字、是画、是音乐还是数学方程式? 2、午夜巴赫丨他的音乐令我的精神振奋、坚定,并使我的灵魂充满尊严!3、席夫谈巴赫丨“我从来不把录音当作是在创造永恒,只有作品才是永恒的,演奏家没有那么重要。” 4、巴赫依然是天堂丨那种能使你内心安宁的音乐,亦是你的灵魂之乐!5、张卜天丨格伦·古尔德随想丨他在瞬间使你完全沉浸于他的世界中!6、你说过巴赫小时候难过,也会像我一样爬上屋顶看月光;7、“你想演奏什么吗,小家伙,你拉巴赫吗”丨我的浪漫的巴赫(一);8、“咱本来就是学音乐的,现在才明白好久没真正听过音乐了”丨我的浪漫的巴赫(二);9、巴赫的音乐之爱,超越了中世纪沉淀下来的神人对立与宿命似的悲哀无助丨我的浪漫的巴赫(三);10、巴赫的音乐在释放情感时所仍未失去优雅与淡定丨我的浪漫的巴赫(四);11、他把巴赫作为自己生命中这一段历程的寄托与写照丨我的浪漫的巴赫(完);12、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巴赫有这样一部作品丨卡萨尔斯生命的六个瞬间(一);13、十二年,他才把全本无伴奏大提琴搬上舞台丨卡萨尔斯生命的六个瞬间(二);14、“巴赫对我而言是质朴而自然的,因为朴素和自然一旦重归音乐之中,音乐便会迸射出它的光彩”丨卡萨尔斯生命的六个瞬间(三)
自从看了马慧元的“北方人的巴赫”,就对管风琴这一西方古老乐器充满了强烈的兴趣与好奇,也一直期待能在大剧院欣赏一场高水平的管风琴演出。这个不大的梦想昨晚终于实现了,瑞士管风琴大师阿达独奏音乐会,我是一两个月前就订了最便宜的120元的票,没想到座位还挺适合听管风琴。鳟鱼兄昨天现场买了180元的票,还说我的座位比他好。两次和烧友会的朋友同场欣赏音乐会,也是件乐事。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镇厅之宝”管风琴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有上百个音栓和六千五百只发音管。在这么多发音管中,最大的管子达十米长,而最小的管子还不到一指长,能够满足不同音色的要求。可惜我14年前游览科隆大教堂的时候,既没爱上音乐,也是无知的一塌糊涂,真是白去了,想想就郁闷。阿达已经八十高龄,他出生于瑞士法语区,所以昨晚在每个曲目前,要用法语讲解大意,有翻译作解。这个矮胖的小老头走路已经有些颤巍巍,但是他那种认真的讲解,让我除去了对音乐会讲话的反感。我觉得他那股劲儿,尤其形态,特别像我可爱的胖老爸,不由顿生好感。最近刚读完金耀基的“剑桥语丝”,看到阿达曾在海德堡大学攻读德国文学和音乐学,更生敬意。他曾是瑞士一个修道院的教士,是圣莫里斯国际管风琴比赛的创建者和主席。在他庄严神圣的演奏中,我能感受到他对上帝的那种崇敬,我甚至能感受到为何说巴赫的音乐表达的不是情感,是信仰。

看网上说国家大剧院有三台管风琴,最大那个是安装在舞台后方的墙上,原以为演奏家是在那里演奏。结果刚进到音乐厅就发现一个演奏台像钢琴那样水平45度角放在乐池中间,应该就是那个排第二的演奏台。样子太现代,没有上周在中山看到的大键琴古典优雅,手键盘四排,下面是宽大的脚键盘,后面通过很粗的电缆从乐池下连接到后墙上的发音管。管风琴真是一件很特殊的乐器,演奏家是两手两脚哪个都不停,有点像开手挡车。刚开始的时候,除了管风琴宏大的回音令人惊艳,我就盯着这个矮胖老头在那里忙活,他不时还要从琴凳的这一边蹭到那一边,真是可爱。不过,他演奏的时候,我好像不觉得他有那么大年龄,而且我倒是有些眼花缭乱,看他两手在不同的四个声部中穿梭,看他两脚在键盘上飞旋,他的专注,庄严,还有管风琴直达天际的宏音,无不令人感动。整场音乐会加上他的解说,共两个多小时,作曲家涵盖了巴洛克到浪漫派,当然最好听的还是巴赫著名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巴赫的复杂与精致完美再现,我有一刻曾奢望他要是能演奏我最喜欢的巴赫6首舒伯勒圣咏曲该有多完美。我也更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管风琴师的巴赫,为何能写出众多无与伦比的精美复调音乐。其实,这一晚,一首巴赫的BWV565, 就足矣。

说实在的,管风琴听两个多小时,耳朵有些吃不消,纵然大剧院的音效不错。八十岁的老头演奏两个小时,我想,是他的信仰在支撑他。最初以为上座率会很低,后来发现竟然有至少95%,大概很多人都好奇而来。不排除的还有,演出开始前还有剩余票,很多游客会买票做参观用,一些黄牛可能会超低价抛售,我还真不信爱管风琴者如此众多。

欧洲的教堂去过了不少,最著名的像巴黎圣母院,巴塞罗那圣家堂,科隆大教堂,圣米歇尔海上大教堂(被称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可惜那会没爱上音乐。07年游览赫尔辛基大教堂的时候,是在苦苦找寻西北柳斯博物馆的前路上,曾在里面坐下享受了片刻。只是那会还没爱上管风琴,因此也没有太多的留意。下次游历欧洲的时候,一定争取在教堂听听管风琴,那感觉会是不同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