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勋伯格丨再现了贝多芬的人
富特文格勒丨如何理解贝多芬交响曲
对于许多上一代的人来说,只有一位擅长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家,他的名字就是阿瑟·施纳贝尔(Artur Schnabel,1882—1951)。这对于像巴克豪斯(W. Backhaus)和塞尔金(R. Serkin)这样的演奏贝多芬的专家来说,也许是有些苛刻了。但在公众眼里,施纳贝尔和贝多芬的名字是同义的。尽管人们公认施纳贝尔演奏的莫扎特无与伦比,他也许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演奏舒伯特的钢琴家,而且他弹勃拉姆斯也得心应手。但是,只有对贝多芬,施纳贝尔恋恋不舍。——1、莱谢蒂茨基的学生施纳贝尔丨"一股激流释放了我内心深处的所有潜力;那是针对演奏家所必须具有的想象力、鉴赏力和艺术责任的教学方式。" 2、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他如何为自己的错音辩护丨他如何确立20世纪演奏理念丨他如何赋予音乐生命,并唤醒沉睡学生心中的潜在素质;3、“创造贝多芬”的施纳贝尔是如何成才的丨好老师莱舍蒂茨基的授课技艺丨那是一股激流,释放了我内心深处的所有音乐潜力

施纳贝尔看上去不像一般人想象中钢琴家那种形象。在键盘旁边他是很不起眼的。他从不把他的手抬高,不摇头晃脑,然而,当他演奏时,听众里有一种像置身于圣殿般的肃穆气氛。他的音乐会不是竞技场,而是圣餐。
施纳贝尔将不会被人们遗忘。他是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教了许多学生,他们都继承了他的传统。他录制了许许多多的唱片,其中包括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施纳贝尔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在唱片上获得这项成就的钢琴家。它使他花费了好几年,从1931年到1935年。
T. Leschetizky

在莱谢蒂茨基(T. Leschetizky)手下教出来的学生中,没有人比施纳贝尔更不典型的了。十二岁的时候,施纳贝尔已是一个超级神童,他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技术。莱谢蒂茨基说:“阿瑟,你永远成不了一个钢琴家的。你是一个音乐家。”然而正是这位浪漫派老师帮助他渡过了初演的难关。十六岁时他作为音乐会的老手,开始作曲,担任了一连串的音乐职务。起先,他的兴趣主要是在室内乐方面,一再组织过三重奏团。自然,施纳贝尔不是一个浪漫派的钢琴家,但他的曲目却非常广泛。他的技术在他状态良好时是令人惊愕的。——1、纪念最伟大钢琴教育家莱谢蒂茨基丨莱式教学法的秘诀丨“对于好教师来说,没有现成的教学法可照搬,好教师应能向学生展示各种可能方法。” 2、朱雅芬编译丨钢琴大师谈钢琴演奏(二)丨我向莱谢蒂茨基学习的整个时间,经受着他批评的轰炸,但我知道他心里只为我好。

晚年时浪漫派音乐已经变得很不合他的趣味,他从来不特别对技巧演奏那种风格感兴趣。多年来,施纳贝尔作为一位音乐会钢琴家不是很成功的。留居欧洲时他因自己的音乐家身分而受到欣赏。只有到了1927即贝多芬(逝世)百周年纪念那年,他才首次演奏了贝多芬全部的奏鸣曲,安排了节目共七个星期天。翌年又忙于演奏舒伯特的钢琴音乐。1930年访美大获成功。当1935年他在美国再次演出时,以自己为贝多芬音乐录制的唱片为靠山,已是一位得到公认的大师,而且也是人们狂热崇拜的偶像了。
他的一些钢琴同僚们──对他们来说技术出众比表现作品的内容更为重要──不能理解他的成功。在当时,施纳贝尔也许是对技术不太感兴趣,一些批评家曾指出在他技术中的某些缺陷。也许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在施纳贝尔生命的最后25年里,他的确不像巴克豪斯、霍夫曼或约瑟夫·列文涅(J. Lhevinne)所表现的那样对键盘技术掌握得扎实而全面。

但是,那些仅凭弹错了多少音符来判断一个钢琴家的迂腐老学究们,完全忽视了施纳贝尔演奏的实质。他的巨大的创造性成就早已把技术上的考虑远远抛在后面。他演奏的贝多芬具有无可比拟的风格、智慧的力量和高贵纯洁的表现力。重要的是,甚至当他的手指使他失望的时候,他的心灵却绝不会使我们失望。他总是能够使他的演奏饶有生趣。当施纳贝尔把手指置于控制之下时,──这更经常地表现在他所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作品里──他使听众产生一种很崇高的感觉。他演奏的最后五首很难解释的贝多芬奏鸣曲尤其感人。他唱出了作品110的慢乐章、作品111最后几页那种冰冷冷的银河系的幻像,以及作品109的抒情音型。没有技巧的卖弄、没有夸张和过度;有的只是脑力、心力和手指与最完善的知识的配合。他的演奏有一种内在的平静和自信。
他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作品是抽象的、经常是怪诞的,复杂到很难掌握。这位如此浸透了古典传统的音乐家居然会写出如此先进的音乐。他的音乐可能已经永远地消失了。

有一个时期,施纳贝尔坚持说他并不是一个演奏贝多芬的专家。他说直到1918年以后他才闯出一条演奏贝多芬的正确道路。但他后来不得不接受人们所说的他把贝多芬的音乐专门化了的指控,特别是在他那本关于如何解释全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指南在1935年出版以后。这本书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本极好的书,是一本能使人们兴致勃勃地研究并从中吸取教益的书──尽管这是一本危险的指南(是连施纳贝尔本人都常常拒不遵循的指南)。音乐学家们倾向于把它当作笑料;而且实际上只有经验很丰富的钢琴家才参考它。

施纳贝尔整理校订了每一份他能够得到的贝多芬手稿和作品的第一版,然后通过研究提供一个如何去解释它们的指南。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且不管读者是否赞同它──许多人是不同意他的指南的。在施纳贝尔心目中,正确的音乐表现最为重要。他指出了他自己喜欢运用的指法(有时这种指法是极不正统的),他自己对踏瓣的运用和经常是他自己的表达方法。他对自己编辑、校订乐谱的改动毫不在意。任何使用施纳贝尔指南的人都无从知道贝多芬奏鸣曲的乐谱从哪儿停止,施纳贝尔的校订又是从何处开始的。施纳贝尔不厌其烦地把详尽的脚注一个接一个地加在谱子上,其中一些复杂得惊人。随着音乐越来越复杂,这些脚注也变得越来越详细。等他校订到贝多芬最后几部奏鸣曲时,他的哲学头脑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施纳贝尔的高度的完美、卓越的智慧,使他成为德意志学派钢琴演奏的领袖人物和本世纪最受尊敬的音乐家之一。
*选自《贝多芬论(译文集)》,唯民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音乐编译小组公众号】1、八十岁时论阿劳丨论阿劳的演奏艺术;2、八十五岁论阿劳丨他的演奏何以伟大?3、钢琴家特里福诺夫专访丨“我在游泳池里练琴”;4、十五问王羽佳丨“演出”对你意味着什么?5、王羽佳访谈丨“穿长裙?待我四十岁!”6、王羽佳专访丨她赢得了没有参加的“比赛”!7、采访阿格里奇丨“音乐必须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尔曼追忆海菲兹丨“这么多小提琴家都试图模仿他,但他们的演奏却成了活生生的讽刺。”;9、肖邦大赛访傅聪丨“这个比赛没有完美的玛祖卡。” 10、韩国钢琴家赵成珍访谈丨“如果我遇见肖邦……”;11、憨豆先生采访郎朗丨谈肖邦以及古典音乐普及;12、古稀之年克莱默访谈丨谈《克莱默版贝多芬协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奥伊斯特拉赫经常鼓励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丨“当代怪杰”吉顿·克莱默访谈;14、“指挥家”李云迪访谈丨“音乐源自内心,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一遍遍地弹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机械化的原因。” 15、郎朗弟子马克西姆·朗多访谈丨“郎朗对所有事物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当我们在一起演奏时,可以感受到创造出的音乐竟然如此欢乐!” 16、肖邦“迷妹”阿格里奇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丨“我多么渴望去亲眼看到肖邦怎样弹琴!”;17、纽爱新总监梵志登访谈丨“我并不想被公众看作对某位作曲家有特殊癖好,演的最多或最为喜欢。” 18、埃格纳钢琴三重奏访谈丨你有父亲、母亲和孩子,等我们长大了,孩子就会成为父亲和母亲,这就是室内乐想要阐明的观点!19、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访谈丨“没有技巧就没有表达的自由;但只关注技术,很快会变得无聊或疲劳,并失去练习专注度。” 20、郎朗访谈丨“有时候父亲把我逼得太紧了,可他是爱我的!” 21、哈农库特访谈丨“我所探寻的始终是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22、面对批评,郎朗很委屈丨“我想让古典音乐表现得酷炫一点,这有什么不好么?”;23、“准备好了”丨回忆海菲兹小提琴大师班;24、美酒,女人和钢琴丨钢琴家鲁宾斯坦的三原色;25、纪念李帕蒂丨他坚称乐谱是“我们的圣经”,但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解读更重要!26、周善祥访谈丨不想当钢琴家的作曲家不是好数学家;27、席夫丨为何我的《哥德堡变奏曲》宛如与魔鬼跳舞?28、卡萨尔斯论演奏丨“我们必须学会不要每个音符都完全照搬谱子上写的拉。” 29、钢琴家李斯蒂莎访谈丨我为何“在YouTube创建自己的频道”?【古典音乐译文公众号】1、作曲家拉威尔1928年演讲丨“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鉴定的”;2、你怎么看音乐家找工作越来越难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上篇);3、他曾声明永远不在器乐演奏比赛中担任评委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下篇);4、布伦德尔谈莫扎特丨到底什么让他的音乐如此奇妙? 5、被遗忘的克莱门第丨他的键盘音乐文献如何影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时期?6、弓在弦上,揉转成美丨与梅纽因对谈小提琴艺术;7、MTT谈马勒丨“他的音乐已经进入了我的心灵,永不磨灭。” 8、盛原采访米科夫斯基丨“我对钢琴大师班没有太大的信任”;9、富特文格勒丨如何理解贝多芬交响曲;10、从钢琴生产数量看,中国有多少万琴童?11、肖邦大赛后的齐默尔曼丨他不想只做肖邦专家;11、科尔曼丨面对贝多芬,便好似在和我们的灵魂对话;贝多芬的伟大,就在于他的平凡;12、富特文格勒丨巴赫为何重要?13、阿巴多丨音乐没有妥协可言;14、德彪西丨“古典诗歌有自己的生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