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特文格勒丨巴赫的理智与柔情
富特文格勒丨如何理解贝多芬交响曲
自19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以来,巴赫便树立了音乐界不可撼动的地位。直至今日,巴赫始终高居云端,令众人仰慕而终不可及。
巴赫的作品里包涵了高度的宁静与自信,其旋律、节奏、和声结合之完美令人赞叹。即便他最不重要的曲子也体现着一种平衡之美,体现着孤立成分间的巧妙结合,体现着作者清静寡欲的心境;正是巴赫对生活的态度赋予了作品超个人的力量。
历史学家时时不忘提醒我们,身处周围的大环境中,即便巴赫这样的巨人也不可能真正具有作品里那种高于凡人的人格光芒,他只不过是人丛中的一个,只不过比同时代人伟大些罢了。但我认为事实恰好相反。当我们将巴赫与同时代其他作曲家将比较时(比如维瓦尔第,巴赫曾经向他借鉴多多,在作品里也引用多多),巴赫的卓越不群,其作品的与众不同便会一次又一次地凸现出来。即便像亨德尔这样的天才,只需与巴赫的宁静自信相比,他的作品顿时变得不可思议地任意不定。
巴赫的音乐并不拘泥于个人的小世界,同时也关注着身边的大世界;不仅关心眼前的一切,而且关心人类的终极目标;不仅散发着伸手可及的魅力,同时暗藏着远在深处的诱惑;因此,他的音乐使我们体会到一种坚定不移的力量,而其他人的作品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当我们还未明白过来,巴赫的音乐已经在显示着它的独特性了。一方面,它是外露的音乐,自然连贯、震撼人心;而同时,它又是自信而自制的,很好地掩藏了音乐中的奥秘。巴赫从不刻意地刺激我们或者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但是他却能够在乐曲中融合进力量与冷静、紧张与松弛、搏动的生命与深刻的宁静。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迂腐之气及后来对细节的过分注重曾经甚为风行;巴赫也并非丝毫不为所动。他遵从了他那个时代里单纯主题的创作原则;后来证明,这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巴赫的创作灵感。
事实也确是如此。巴赫无法完全施展驾驭音乐中强烈对比及主题多样化的才华,因此其音乐主题也就鲜见独特性。而贝多芬则更像个戏剧家,他赋予每个主题以独特的个性,就像戏剧家在剧作中安排他的角色们一样,让他们在生活中互相冲突碰撞。巴赫是内敛的,他的音乐有时是史诗,有时是抒情诗;有时是客观的,而有时又是主观的。巴赫和贝多芬都可以制造出一种音乐,它完全属于音乐自己,有它自己的高潮和结局,而无需屈从曲作者的调遣。
巴赫与贝多芬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音乐都可以依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下去。和巴赫一样,贝多芬总是尽力使音乐表现它自己,按照自己的脉络发展至高潮。他总是小心地看护自己的作品,看着它们一一踏上属于自己的归宿。同样地,巴赫的音乐也是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的,如同受机械控制的机器般毫厘不爽。
任何多愁善感、任何脆弱的情感,任何依靠直觉的东西,对巴赫来讲都属多余。巴赫在作品里将主观情感统统化作一种冷峻严肃,并且执拗地坚持着音乐的客观性。因此巴赫音乐中人性的一面就显得不甚突出。然而巴赫并不是一位伟大的、比其他人要“客观”得多的,将个人的生活体验完全转化为严肃音乐的作曲家.他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将养分注入了每一部作品、每一个小节。
就艺术形式而言,巴赫的赋格曲就是其严密逻辑的最佳表现。然而巴赫并不只创作严谨的赋格曲。他的前奏曲是他永不干涸、自由无羁的想像的明证。而前奏曲与赋格曲的浑然一体,正是<平均律钢琴曲)及其他管风琴作品的独到之处。在这些曲目里,主观色彩和客观原则相得益彰,自由、随意的发挥与严谨有序的音乐创作相辅相成。而巴赫的情感世界正是由这两方面构筑的。在他的康塔塔,他的受难曲,他的协奏曲的柔板中,他表现出无人可及的敏感多情。深切体会到耶稣所经历的痛苦后,巴赫写下了他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受难曲。全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恢宏气势,从第一个音符开始直至结尾一气呵成,其壮丽辉煌惟有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可以匹敌。
今天,我们不仅可以在《马太受难曲》里体会到这种精神;巴赫所有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表现着这种情感。巴赫的每一小节,每一旋律优美的乐句,有的不仅是冷冰冰的客观原则,它更闪烁着一位伟人的独特的性格光辉。确实,我们逐渐认识到,人不可能只具有一种性格,正是性格的两方面冲突才构成了巴赫这个伟人。
习惯上,我们将贝多芬称作主观主义者,而巴赫正好相反。但在现实中,贝多芬不可能比巴赫更主观,而呂赫也不可能比贝多芬更客观。只是他们的创作形式不同罢了。尽管贝多芬被认作是有个性的艺术家,然而他在处理音乐主题和旋律时是相当“客观”的。他的每一主题和旋律都会被严密地安排下特殊的用途。一旦定下主题,他就不会再以自己的意志控制整个音乐的进程。巴赫的音乐也具有如此严密的逻辑性。但巴赫的音乐主题却无法独立存在,就像未断脐带的孩子,还需依附于它的创造者。尽管有这些不同,巴赫和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同时具有两种极端一一客观的创作理念与充满激情的人格。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浪漫主义作曲家能够从巴赫处得到共鸣,并大量借鉴巴赫的作品。发现了巴赫的门德尔松终生信奉这样的理念:巴赫是一位完美的作曲家。他们将巴赫视为救世主,期待他来拯救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一一过于主观。巴赫也可以被视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正是浪漫主义作曲家们树立起巴赫今天的形象,而后来者只是将此形象承袭下来、继续扩展,却未作任何改变。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巴赫在根本上是一个极富宗教色彩的作曲家。巴赫音乐与宗教紧密结合,这不只在主题和形式上限制了其音乐的个性化,而且也使他在音乐里很少涉及现实的物质世界。而就思想意义而言,这种宗教联系很可能令其他作曲家萎靡不振,才思穷尽,然而它却给予巴赫无限的力量和不断的进步。正是它成就了这位迄今最伟大的音乐家,这位乐坛的荷马。巴赫,他的光芒仍然照耀着今天的我们,仅就此意义便是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峰。
往期精选:1、有的人为了出生而死去丨古尔德在自己的葬礼上“出生”!2、“我并不需要他们的灵魂”丨鲁宾斯坦和古尔德论音乐会;3、格伦·古尔德丨这么弹“可以让音色更精致,让声音中钢琴的成分最小化”;4、“天才”一词在古尔德家是被禁止的丨拒绝古尔德成为莫扎特!5、重温“古尔德神话”丨他了解这是个八卦世界;他从不听从金钱召唤,总感到另一种使命的存在;6、因为不懂才上了古尔德的当吗?7、影响古尔德巴赫诠释的重要人物丨图雷克《哥德堡变奏曲》视频;8、布伦德尔的巴赫,充满了我们尘世的光荣与梦想!9、有个弹巴赫的疯子曾预言音乐会2065年后不复存在!10、古尔德采访古尔德丨“我在头脑里无数次地熟习这些曲子,在旅途中、在公寓里,我在任何场合都在‘工作’”;11、席夫与古尔德对巴赫《法国组曲》(BWV812)的不同理解;12、马慧元丨冬夜听古尔德,他是一个热爱严寒的人;13、艺术的目的?“老司机”古尔德这样回答;14、古尔德眼里的“钢琴是一件对位乐器,只有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处理好,才会变得有意思。” 15、古尔德弹奏巴赫,最大的特点是线条如刀凿斧刻般的明晰!16、古尔德的绝世孤独丨他说“寒冷将每个人都变成了哲学家。” 17、在古尔德的钢琴中睡去是一件幸福的事,它让你忘记复杂,很安宁地睡……18、诗人张枣论古尔德丨美的心灵到处都有见证人!19、古尔德惟一看中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0、古尔德访谈丨“你为何将这首肖邦奏鸣曲献给我们?” 21、古尔德谈话录丨“格里格是我曾祖父的表兄弟。” 22、古尔德谈话录丨我只崇拜过一个钢琴家,他的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伴随了我的成长;23、古尔德谈话录丨“巡回演出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事,紧张的日程安排总给我很大压力。” 24、当心古尔德的圈套丨谈钢琴作品中的装饰音处理;25、亲爱的巴赫,“您的音乐就是表现了如同呼吸一般不断发生的自然事情。” 26、巴赫到底有多么可怕?27、学习钢琴,巴赫的曲子为什么是必不可少的?28、巴赫的《小步舞曲》还能这么玩?!29、节日听巴赫丨手风琴大师盖利安诺的巴赫音乐会;30、节日听巴赫丨王笑晗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31、安德拉什·席夫丨巴赫《法国组曲》BWV812-817;32、巴赫与舒伯特的《圣母颂》,哪个才是“圣母颂”头牌?33、节日听巴赫丨马友友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34、节日听巴赫丨Andrea Bacchetti演奏《哥德堡变奏曲》;35、节日听巴赫丨吉东·克雷默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