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简·克任兹)
原载《录音杂志》(1979年5月
作者:詹姆斯.梅休因-坎贝尔
翻译:Kzimzim
我们在英国第一次介绍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Krystian Zimerman),缘于他参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婚礼》,是四位参与表演的钢琴家之一。从那时开始,我记得在伦敦,我们看到了他的两场钢琴独奏会,三场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李斯特钢琴协奏曲。首演是在伦敦的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令人记忆深刻的是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的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他给这个作品带来了罕见的新颖概念,无比美丽;紧接着是青春意味的勃拉姆斯第二奏鸣曲,齐默尔曼展示了他卓越的技巧和音乐感染力,彰显了真切和稀有的大师级绝技。下半场,我们被华丽的肖邦第三奏鸣曲征服了,这是钢琴家真正的“主场”,我不想这么说,因为这本读物是成年人的读物,但是我为什么不得不这么说呢?因为他完整地表现了一位钢琴家如何以先天的音乐素养和潜力来征服一切的过程。在这场演奏会之前,我已经听到一些人说这位年轻的波兰人的风格介于霍夫曼和霍洛维茨之间,这对他而言是成长经历中的莫大赞誉。演奏会后我承认,在观赏了无数次冠军演奏会之后,这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演奏会之一。
齐默尔曼演奏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第二次演奏会是在皇家节日音乐会举行的(应公众要求)曲目全部为肖邦作品。我们对第四叙事曲有了更加直接的理解,他还演奏了一些马祖卡小品和十四首华尔兹,当然,他还演奏了第22号作品—大波兰舞曲,这也是他在肖邦国际大赛上的获奖作品(DG 2530826),我非常喜欢这些华尔兹,虽然那天我很不幸地犯了低血压而昏昏欲睡—这些对钢琴家没有丝毫影响),而且我还非常高兴他把这些表演都完整地录入了碟片(DG 2530965)。我听说齐默尔曼已经演奏了很多次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从比赛之后,我就分别听过爱丁堡、赫尔辛基、萨尔茨堡的广播录音版本,最近在波兰,我很幸运地买到了他在肖邦大赛上的演奏版本(MUZA SX 1310),而且,最近在杂志上我还获悉他和朱利尼合作录制了新的版本。从不同的杂志采访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比赛过后的两年里,齐默尔曼明确指出不想只做肖邦专家,我觉得对他而言,这是个非常明智的规划。他的个性,他对生活的热爱,他这样年轻,都远远不能仅仅奉献于一个作曲家。我有次问哈琳娜·车尔尼-斯特芳思卡关于发展规划的一个问题(她与贝拉·达维多维奇一起获得了1949年肖邦大赛冠军),我问她是否介意被认作一个肖邦专家,她的回答让我很惊讶:“不,干嘛介意?肖邦是所有作曲家中最难演奏得好的,如果大家认为我是一个好的肖邦演奏家,那就是说我已经赢得了世界上最高的荣誉!”
齐默尔曼与朱利尼合作录制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
关于肖邦大赛的影响力和现状,我觉得是一个值得花些时间去思考的。我们知道齐默尔曼获得了此项殊荣。也许这是艺术领域中的独特现象,就是一个比赛结果对于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同时利弊相伴,尤其是对于一个钢琴家而言。虽然,一个真正的音乐家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赢得公众的关注,但是一个竞赛的结果真的可能伤到职业生涯。最近有位年轻的波兰钢琴家告诉我,在他们国内参加肖邦大赛之前必须慎之又慎,一次糟糕的表现最后导致的结果将无法挽回,也是对职业生涯的当头一击。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该项比赛的第二名、第三名现在已经在国际上名声赫赫,相对于那些即便参赛也无法获得一席之地的人们,他们已经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涅杰尔斯基(波兰钢琴家),爱得华多.德尔.普尤(比利时钢琴家,欧洲钢琴大师班创始人),伊索.埃林森(英国钢琴家,奥格登的老师),费利奇娅.布卢门塔尔(波兰/巴西女钢琴家),格雷特.施科泽(奥地利女钢琴家),保罗•巴杜拉-斯科达(奥地利钢琴家),克里斯蒂安.萨加利亚(德国钢琴家、指挥),雅尼娜.菲尔柯斯卡(加拿大钢琴家)。要以比赛来判定哪些参选人具备音乐发展潜力是靠不住的,评审团的工作只是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奖项候选人,而不是去判定音乐素养的高下。现在我们又有多少人听过这些名字呢?亚伯拉姆.卢佛(乌克兰钢琴家)(很不幸,他英年早逝于43岁),兰斯.多瑟(英国钢琴家,现执教于澳大利亚),伊琳娜.萨利卡娅(俄罗斯女钢琴家,1960年第二名),玛塔.索辛斯卡(波兰女钢琴家,现居德国教学,1965年第三名)和尤金.英兹耶茨(美国钢琴家,1970年第四名)。这些人都在比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那些名列“失败者”行列的人们,诸如涅杰尔斯基、布卢门塔尔、巴杜拉-斯科达和菲尔柯斯卡现在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肖邦演奏家了!
齐默尔曼1975年肖邦大赛获奖时刻
这就是肖邦大赛独特的现象。然而在比赛过去的三年半里,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这位肖邦大赛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已经显示出了他是一位明智又成熟的年轻人,能够完全认清那些围绕着大赛冠军的问题。但是,当然,他的背景也和任何其它一位冠军不同:他从七岁开始就跟着安德烈.亚辛斯基学习,这位老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钢琴家。他跟着亚辛斯基学习了整整十五年。这在当下是非常难得和罕见的。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认为自己的老师可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从少儿到成年,从幼稚到成熟。马尔柯姆.弗莱杰(美国钢琴大师)(他跟着克拉拉.舒曼的学生卡尔.弗雷德贝格学习了六年,直到后者于1955年去世),拉杂尔.贝尔曼和伊曼纽尔.艾克斯是另两个例子,证明了在相关教学中不会有规则的混淆。(这两位钢琴家都跟着同一个老师学习了十年以上)齐默尔曼有着同龄钢琴家所罕见的曲目量,他还对新音乐感兴趣(不仅限于钢琴)。比赛之后,他必须做出一系列的选择:是离开舞台继续学业,就像1960年的冠军波利尼一样?还是登上公众舞台,像一个羽翼丰满的钢琴家一样开始世界巡演?他选择了中间道路:比赛之后他非常谨慎地选择经纪人,拒绝了一些邀请,他表示要继续学习,还参加了大量的活动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他不仅仅是局限在钢琴方面,他对方方面面的艺术都饶有兴趣,还刻苦学习现代语言(他能非常流利地说英语和俄语)。他出生在一个纯音乐的家庭,他的父亲在卡托维茨学习钢琴,在儿子五岁的时候开始教他学琴,他八岁的时候就上了电视台还经常上电台。可是这并不是说他的职业生涯在比赛之前就开始了,并不是。他非常幸运的一点是,为大家表演纯属乐趣。他会全力以赴地表演,让人们思索并受益,然后以掌声来鼓励他做得更好。
现在来说说齐默尔曼的录音作品。在西方我们已经有了一张肖邦作品的精选集,是在大赛期间的录音。(DG2530826),还有两张录音室作品:第一张是,令人称奇的莫扎特早期的四首奏鸣曲(K280,281,311,330),第二张是肖邦的十四首华尔兹。这张大赛期间的作品,我确信将来必定会是收藏家的珍爱。我们看看齐默尔曼的处理方法,与其它冠军相比的优势,这非常有趣。比如说,里夫.奥伯林,1927年的冠军,带来了成熟的概念,那一年他19岁,刚刚通过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文凭考试。1932年的冠军亚历山大.乌宁斯基,他有着非常完整的技巧和音乐文化思维,雅克弗.扎克,1937年的冠军,在马祖卡方面表现优异,演奏肖邦时有着非常伟大的音色。1949年的两位并列女冠军贝拉.达维多维奇和哈琳娜.车尔尼-斯特芳斯卡都是优秀的音乐家,车尔尼-斯特芳斯卡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波兰舞曲演奏家,1955年的冠军是亚当.哈拉谢维茨展示了他行之有效的浪漫主义演奏方法。还有两位拉丁人,1960年的冠军波利尼和1965年的冠军阿格里奇,都是古典技巧和想象力的拥有者。最近的一位,1970年的冠军加里.奥尔森,展现了他侧重的音乐品味和良好的学校教育。齐默尔曼的贡献在于他的音乐想象力和激情。他的演奏充分表现了他内在的诗人气质---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他在莫扎特奏鸣曲作品集的演奏是非常明朗和聪明的。他告诉我们,他不但对于古典细节关怀备至,他还懂得如何让钢琴按照曲目的要求去“歌唱”,显然他非常仔细地在倾听自己的演奏(如果你懂音乐,你就该知道,这是成功的最好保障),处处胸有成竹,尽善尽美。不管他先天条件有多好,从竞赛演奏到舞台表演还是需要慎之又慎,有备无患,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我希望将来有一天,他能够录制一些海顿奏鸣曲。第二张录音室作品是肖邦的十四首华尔兹,立即就加入了这些崇高的版本行列---它们是阿斯肯那齐(DG 2548146),李帕蒂(HMV MLM 7075)和鲁宾斯坦(RCA SB 6885)。虽然他的华尔兹感觉不如这三位成熟(这一点作品里很明显),但是与他们相比,他的思想性更深刻,音乐性更华美。看得出来,没有听众在场的话,齐默尔曼不会走极端,他很懂得录音是永久的制品,也很尊重这一点。齐默尔曼当然有潜力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许有些小小的疑问,他会如何去达到这个目标呢?我们可以去等待去观望。我们真的希望他能有非常好的学识,大量有益的忠告和声音判断力。不过迄今为止,他已经表明了自己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有着非常强的主见。
【音乐编译小组原创翻译】:1、八十岁时论阿劳丨论阿劳的演奏艺术;2、八十五岁论阿劳丨他的演奏何以伟大?3、钢琴家特里福诺夫专访丨“我在游泳池里练琴”;4、十五问王羽佳丨“演出”对你意味着什么?5、王羽佳访谈丨“穿长裙?待我四十岁!”6、王羽佳专访丨她赢得了没有参加的“比赛”!7、采访阿格里奇丨“音乐必须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尔曼追忆海菲兹丨“这么多小提琴家都试图模仿他,但他们的演奏却成了活生生的讽刺。”;9、肖邦大赛访傅聪丨“这个比赛没有完美的玛祖卡。” 10、韩国钢琴家赵成珍访谈丨“如果我遇见肖邦……”;11、憨豆先生采访郎朗丨谈肖邦以及古典音乐普及;12、古稀之年克莱默访谈丨谈《克莱默版贝多芬协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奥伊斯特拉赫经常鼓励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丨“当代怪杰”吉顿·克莱默访谈;14、“指挥家”李云迪访谈丨“音乐源自内心,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一遍遍地弹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机械化的原因。” 15、郎朗弟子马克西姆·朗多访谈丨“郎朗对所有事物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当我们在一起演奏时,可以感受到创造出的音乐竟然如此欢乐!” 16、肖邦“迷妹”阿格里奇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丨“我多么渴望去亲眼看到肖邦怎样弹琴!”;17、纽爱新总监梵志登访谈丨“我并不想被公众看作对某位作曲家有特殊癖好,演的最多或最为喜欢。” 18、埃格纳钢琴三重奏访谈丨你有父亲、母亲和孩子,等我们长大了,孩子就会成为父亲和母亲,这就是室内乐想要阐明的观点!19、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访谈丨“没有技巧就没有表达的自由;但只关注技术,很快会变得无聊或疲劳,并失去练习专注度。” 20、郎朗访谈丨“有时候父亲把我逼得太紧了,可他是爱我的!” 21、哈农库特访谈丨“我所探寻的始终是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22、面对批评,郎朗很委屈丨“我想让古典音乐表现得酷炫一点,这有什么不好么?”;23、“准备好了”丨回忆海菲兹小提琴大师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