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弦上的咏叹调》BWV 1068
冬日里听巴赫  
     就像某些电脑病毒会定期发作一样,每当到了冬天就特别想听巴赫。
    今天天色有点阴沉,独自在家,心情不好,精神也不太好。坐着发了一会呆,突然就很想听巴赫,那种渴望超过了一切,事实上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静下心来听听巴赫了。当然,我知道,即使很久不去听巴赫,不去想巴赫,巴赫也永远在我心里,他是我精神上的父亲,是我精神世界里最坚强的后盾。
    和很多乐迷相比,我买的唱片实在是很少,而其中大部分是巴赫的。望着那堆巴赫的唱片,犹豫着该听哪张,最后拿出了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巴赫的大无我最喜欢听得最多的是卡萨尔斯的版本,可是今天我选择了富尼埃。在巴赫一千多部作品里大无是我最心爱的作品之一,常常听,反复地听都不会感到厌倦。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套组曲单调难懂,但是在我看来,这套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丰富多彩的。
    安静的屋子里响着富尼埃优雅而流畅的琴声,巴赫的音乐世界就像宇宙万物,是一个简单而真实的世界,使人想起家。对巴赫一直有一种奇特的感受,他仿佛从来没有过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一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成熟的中年,进入了金黄的秋天,然后是寂静而温暖的冬天。巴赫曾说过:“音乐的唯一使命是侍奉上帝。”的确,听着巴赫的音乐,我们会感到,巴赫就是上帝之子。
    不知道为什么,巴赫让我联想到了安徒生。巴赫和安徒生都是虔诚的教徒,他们的一生同样是在艰难与挫折中度过的,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作品不管是哪个时期的都充满着一种温暖与诗意。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心中自始至终都保有这种温暖与诗意呢?是神的力量吗?也许,我们只能说,是爱,是他们心里坚不可摧的艺术理想,使他们的作品自始至终都保有这种感人的温暖与诗意。
    我无法解释自己为何对巴赫如此痴迷,爱需要理由吗?耳边响着巴赫慈爱温暖的音乐,从庄严激越的前奏曲,到浪漫高贵的阿勒曼德,明朗的库朗特,忧郁缠绵的萨拉班德……一直到最后活泼的吉格舞曲,听着这些美丽的乐章,我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每当听着巴赫,我总感到我已经拥有了全世界。

欢迎申请巴赫音乐导赏群
以及古典音乐分享交流群
让聆听巴赫变成日常生活
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即可免费申请
客服72小时内会通过申请
如果没有通过可再次申请
为何要建立巴赫微信群?——让我们回到巴赫时代,他是否会希望自己的听众人人都学习乐器、学习音乐理论?他写作音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每个人的成为孤独聆听者?还是通过音乐让人们相互理解,幸福生活在一起?提出这几个问题,建立巴赫微信群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那就是通过巴赫的音乐,让古典音乐把人团聚在一起,然后一起慢慢成长,不断学习古典音乐知识,让每日聆听变成一种习惯的美好生活方式。欢迎音乐专业的同学多带动非音乐专业的朋友,也欢迎非音乐专业的朋友,坚持聆听,每天进步,拉近专业与分专业的距离。除了巴赫群,大家还可以进入没有主题的古典音乐群,自由分享一切古典音乐内容。
往期巴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