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的沉醉
精神状况好的清晨是不能听音乐了。一听就沦陷了。今天一早上的时间和精神献给了伟大的巴赫、贝多芬和天才的肯尼迪。没办法。在音乐智慧的光芒中,不沦陷实在是做不到。 
肯尼迪的《巴赫之夜》真是让人沉醉。不仅沉醉于古老巴赫的智慧,更是沉醉于这个天才小提琴家的天才流泻。无论是巴赫的协奏曲还是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肯尼迪的小提琴声里,都具有了神性的魅力。这不禁让人又要沉思关于音乐的智慧是上天赋予的?是上帝的声音还是人类的创造奇迹?
 如果说是人类的智慧,按理人应该能够参透。也许对于跟巴赫与贝多芬具有同样音乐智慧的人才能够领略其人性的智慧吧。对于我们庸常的听众,其震撼不由自主向神性靠拢。难怪自古宗教都利用音乐来达到强化宗教情绪和氛围的手段。 
巴赫与贝多芬充满神性的音乐智慧也许跟他们都是神的子民有关吧。对神的信仰让他们的智慧充满了对于精神超越性的追求。这种超越性在智慧的音乐形式笼罩下,更增添了捕获人心的魔力。这种魔力是宗教的,神性的,也是人性的,这种超越性的智慧让我们庸常的俗世生活变的多了一份诗意和向往,对于生之苦难心酸有了补偿性的慰藉。我想,艺术在俗世中承担的精神性任务也只能如此吧。
没有音乐的日子照样流逝,可是,有了音乐的日子,更加丰润饱满。也因此,每一块土地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声。音乐,是人心自然开出的花朵,无论是野花还是名贵花卉,都让这个世界变的芬芳可人,让生命变的不那么干涩乏味。 
每一个作品,每一个作曲家的智慧、性情,在其音乐作品中体现的淋漓精致,他们的向往和精神世界的图景,在其声音世界中无限的被言说,铺陈,让我们借着智者的灵魂,体验着人间的美好。怎一个谢字了得啊。 
看着投入忘情的肯尼迪。我们无法不敬仰把那么多音符刻在脑海中的演奏家,如果说创作需要音乐的智慧的话,演奏家真是需要天分和意志。创作也许还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而产生成功的作品。演奏家却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一个缺乏天分的演奏家即便练习一生,依然不可能震撼世人啊。何况,演奏是一次性表演,每一次都像即兴。天才的演奏家真的才是神的使者。看着肯尼迪,没办法不去想关于神的事情。人类的伟大当然更是凸显。事实上,音乐的神性显现的即人类的神性。伟大音乐不能让人否认人类神性的存在。这种神性似乎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精神性。这种精神性对于世俗的超越性不同于一般的精神现象,是一种去掉任何人间想象的精神性,可见人类的精神性是有等级的。
音乐的伟大与渺小真的很难判定。但是在同一个音乐体裁和形式下,一个智慧饱满的灵魂和一个缺乏天赋的灵魂却昭然倘若揭。难怪人们都喜欢听经典,我想,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历史中人类智慧的淘汰和筛选。把那些最具有智慧的作品沉淀成为了经典吧。这种沉淀在记住历史精彩的同时,却淹没了历史的原貌。不过,历史有没有原貌? 
    旧约  传道书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
    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能指着说这是新的?
    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过去的世代,无人纪念。
    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