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巴赫
连续几天都没休息好,整个人都处在一种很颓靡的状态中;心情也如天气一般,分不清是黑是白,是明是暗。想完成之前的文章,但当手放在键盘上的时候,一切心情与感受尤都凝固了,变得那么苍白无力。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还有街边黯然的灯光,我已不知该做什么好。
还是听音乐吧。
但此时的我,疲惫而麻木,已无力承受贝多芬式强大的力量,亦无心聆听勃拉姆斯深情的诉说,更无意解读莫扎特那深埋于欢愉之下的种种波澜。
不过还好,我还有巴赫。
于是我带上耳机,开始倾听那熟悉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那音符的舞动,如同泉水的翻涌,至动情之时,又如江水翻腾,虽不至千军万马,但也令人心潮涌动。这内心的涌动,并非贝多芬一般的强硬,亦非俄派作曲家那宣泄式的表露,而是如大地一般深沉,如天空一般明朗,收束得体,却绝非麻木。
最爱的,还是第一组曲的前奏:如天空中的云气,时而飘向高处,时而低沉下来;每每琴弦触及顶点的音符时,便如同在云中开出一道缝隙,楼下一缕清新灿烂的阳光,温暖情感,滋润心田。
听着听着,心中竟也慢慢明朗了起来。仿佛入夜后,路灯昏暗的光芒就会显见一样,当我内心浸透了巴赫的云雾缭绕,清泉翻涌之后,重归平静之时,灵魂深处那一簇烛光,就会变得谣言起来。这烛光照亮的,是那原本灰暗而麻木的生活。
我曾在贝多芬的《英雄》之中变得刚毅坚强;曾被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瓦河》感动的热泪盈眶;曾受了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的启发而灵感喷涌;曾沉醉在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中而以泪洗面;但却从没有在巴赫的音乐中获得如此的感动。唯有在狂风暴雨过后,巴赫才会为我划出一道绚丽的彩虹。这彩虹,是抚慰人心的自然美景,更是通往天空世界的七彩桥梁。
你可以说,巴赫的作品,如公式一般严谨,乡音有时人一样随性,似哲人那般深刻。但是对我而言,巴赫却如父亲一样,温和而豁达。他的音乐,亦如父亲的教导,只有在经历风雨后,方能品出一番别样的深意。
那久违的灵感,此时也伴着这深刻而含蓄的意境,一道赶来。此时的桌前,仅有这纸笔、这音乐,还有灯光中这个鲜活的我,简单而随意。生活,也就是这样的,又一次变得豁然开朗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