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戴珊家族作为美国网红届扛把子,隔三差五就要搞出新闻来让网民有瓜可吃。
近日金·卡戴珊·韦斯特携她的新塑身内衣品牌“和服密友”(Kimono Intimates)又一次实力霸占了媒体首页,引发巨大争议。
本周二,金·卡戴珊推出了“和服密友”塑身内衣,意在极具包容性地赞美并改善女性身材和曲线,让不同肤色、不同体型的女性能够找到合适的塑身内衣。
(图源推特)
然而,此品牌一经推出,立即引来了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抗议!
和服是日本自幕府时代起对日本本土服饰的称呼。现代日本社会已经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和服,但每逢节庆和重要场合,人们仍会穿上和服,因此和服在现代日本文化中更有了一层特殊的意义。
(图源微博)
金·卡戴珊所取的品牌名Kimono,日语写作“着物”,字面意思为“穿着的东西”,起初单指衣服,现在用来指代日本民族传统服饰。
然而让不少人纳闷的是,金·卡戴珊的“和服密友”塑身内衣,似乎与“和服”没有半毛钱关系。
(图源推特)
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产品宣传,都找不到一点和服元素,怎么看都是普通的塑身内衣。
(图源推特)
甚至恰恰相反,和服讲究优雅温柔,强调的是含蓄内敛的东方美,正好与金·卡戴珊的塑身内衣所追求的露骨曲线南辕北辙。
(图源推特)
惹恼日本网友的正是这题不对文的文化挪用。
文化挪用简单来说是一个个人或群体擅自使用其他文化的一些元素,常见于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借用和重新诠释。
和服作为日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在日本人民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图源微博)
人们常常是在成人礼、订婚、结婚、开学、毕业和葬礼等场合穿着和服。和服作为一种庆祝的服饰,在家族内代代相传,更象征了一种传承。
而现在,金·卡戴珊却把“和服”一词变成了和这一切都毫无关联的塑身内衣的名字,完全不尊重和服在日本文化中的实际含义,把这个词从日本文化和历史大环境中断章取义地孤立出来。
(图源推特)
金·卡戴珊手中的“和服密友”失去了“和服”一词的灵魂与根基。
这就好比,我看到一家叫“重庆老火锅”的餐馆,走进去却发现是一家只卖牛排的正宗西餐厅,连装修都没有一点中式风格,让人不禁怀疑从一开始为什么要取“重庆老火锅”的名字。
为什么要叫“和服密友”也是令众多网友愤怒的一点。
(图源微博)
不少网友指出,金·卡戴珊选择“Kimono”作为新品牌名,只是因为这个词包含了她的名字“Kim”,和这个词本身含义毫无关系。
一个承载了无数历史的概念,却被仅仅当做一个抖机灵的双关使用,正是文化挪用简化甚至破坏原有文化的可怕之处。
更令日本网友担忧的是,介于金·卡戴珊在流行文化中庞大的影响力,人们可能会开始将和服与金·卡戴珊而不是日本联系起来,甚至只知道“和服”是金·卡戴珊的品牌。
(图源微博)
这样的担忧现在看来也许是有些杞人忧天,但未来又如何,谁能知道呢?
金·卡戴珊正在尝试将“和服”(Kimono)和“和服密友”(Kimono Intimates)等词注册成自己的商标。
同时这个品牌会影响“和服”一词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结果和标签,也许以后在谷歌里输入“和服”,自动联想出来的却是塑身内衣了。
难道未来提到“和服”,美国人的第一反应真的会是金·卡戴珊的塑身内衣了吗?
“和服密友”并非金·卡戴珊第一次因文化挪用而引发舆论不满。
她曾多次因为梳脏辫的不合适行为、在广告里涉嫌故意化黑皮肤嘲讽黑人、商业化黑人文化、佩戴印度传统头饰等文化挪用的行为遭受批评。
(图源微博)
时尚界的文化挪用行为也不只有金·卡戴珊一个案例。
2018年米兰时装周的古驰秋冬大秀上,不少模特头戴传统的锡克族头巾走秀。但是这些模特并非锡克族,事实上大部分模特都是白人。锡克族头巾作为一种宗教物品,在秀场上被当做帽子使用时并不能得到真正锡克族对头巾的尊重。
(图源推特)
不少评论指出,锡克族头巾不是白人的时尚配饰,而古驰也许是有意在大秀中嘲讽头巾所代表的宗教元素。
在迪奥2019年Dior Cruise系列广告中,”大表姐”珍妮弗·劳伦斯扮演了一位女骑士,灵感来源于传统墨西哥马术竞技会中的一支女性马术队伍,造型英姿飒爽。
(图源微博)
然而网友认为,劳伦斯作为一名没有任何墨西哥血统的白人演员,并没有资格代表一个她根本不了解的文化,更何况迪奥明明可以聘用有墨西哥背景的演员来完成拍摄。
维多利亚的秘密则是另外一家在设计里多次挪用其他文化而饱受抨击的时尚企业。
(图源微博)
维密2012年大秀上Karlie Kloss的服饰灵感来自于感恩节,2017年大秀Nadine Leopold穿戴了印第安人传统的羽毛头饰,但她们作为白人模特,穿戴非自己文化的传统服饰,被抨击有美化当年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犯下的残酷罪行的嫌疑。
Karlie Kloss在2017年为《Vogue》拍摄的一组封面《神隐少女》中装扮成了日本艺伎,被广泛批评挪用日本文化后,在推特上道歉表示自己考虑不够仔细。
(图源推特)
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曾经有美国高中生在毕业舞会上穿了旗袍,把照片上传到网上后被喷不尊重中国文化。
(图源推特)
以上舆论愤怒的根源,皆是文化挪用。
什么是文化挪用?
根据剑桥词典,文化挪用指的是:从非本族文化中获得或使用某些事物,尤其是并没理解或尊重这种文化的时候。
有的人也许会觉得:哇搞这么严重,那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岂不是不能吃日本料理,不能看美国电视剧,不能唱黑人rap歌曲?
其实,文化不是死物,对一个文化的边界定义本身就是模糊并且不断变动的。
在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新的内容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比如中国的青花瓷,其实最初是阿拉伯世界对中国唐代瓷器的模仿,而后再传回中国时,工匠以阿拉伯瓷器的蓝色花纹为灵感,创造出了中外闻名的青花瓷。
(图源微博)
然而,这样的文化交流需要有平等话语权作为前提。
而文化挪用的重点在于,处于强势文化的金·卡戴珊可以随意使用黑人文化、印度文化等弱势文化的元素,却不需要承担任何弱势文化在现实中所遭受到歧视和攻击,甚至会进一步曲解并改变弱势文化元素的原本含义。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在欧洲宫殿里见过“中国风格”绘画和装修,然而第一次见到所谓的“中国风格”时,一定很多人心里有千万只羊驼奔腾而过:这哪里中国了?!
(图源2luxury2.com)
真是恨不得给他们看看真正的中国风格啊!
文化挪用的另一层悲哀,正是弱势文化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抗议和纠正被挪用的文化。
自己的文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被乱七八糟瞎改一通,当然会愤怒。
更可气的是,挪用其他文化的人并不知道这些文化背后的沉重。
二战时期,无数美籍日本人因为讲日语、家中有和服等理由就被无情送进集中营,哪怕他们早就是美国公民,并非是日本间谍,却因为自己的文化而遭受迫害。
(图源npr.com)
金·卡戴珊将自己的品牌取名“和服密友”时,真的完全了解了“和服”所承载的一切吗?
文化挪用一词,背后并非是过度敏感,而是一次次束手无策的愤怒之后的无奈。
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和文化欣赏(cultural appreciation)直接的界限难以定义,到底要对一种文化了解、喜爱、尊重到哪一个程度才不算是文化挪用?
这个问题难以有一个清楚的回答。也许只有被挪用的弱势文化本身才有资格评判,一种行为是否构成文化挪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指责对方过分敏感不过是难以站在对方角度体验他们的痛苦。

referenc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48767678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kim-kardashian-kimono-intl-scli/index.html
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la-et-kim-kardashian-west-kimono-appropriation-20190626-story.html
https://www.harpersbazaar.com/uk/fashion/fashion-news/a13880726/victorias-secret-cultural-appropriation-native-american/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uk/entry/gucci-autumn-winter-2018-show_uk_5a8e996be4b0161d4318dfdc?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CDD71TJergdMzyNaNz3JH9ddhzCwHqnNS9dscLBKf3jWnDqX47RjZZlbls1nWTRZ5aP3EcG8epuJlDeNTBH0bcjMp-S6yqjAs7NvJNk0D_0elCobUF_bwjLCFmcEfLb82fAgLDFuGzQ_QiUg36p4nPYVsKzcP2DLjEkPiTFQH8l
https://www.teenvogue.com/story/jennifer-lawrence-dior-ad-accused-of-cultural-appropriation
https://mp.weixin.qq.com/s/o_MVvqEsYxMkgA2swx8OXQ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