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星标
收藏我,第1时间看好文
以下是资中筠女士的讲话。她清华大学毕业,曾是领导人的翻译,是国际学术界知名人士。
当今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曾说过两句话,现在一直在流传:
一是说清华大学“聚天下英才而摧毁之”。
二是“如果当前教育状况不变,中国人种会退化”。
图为资中筠女士
这两句话是极而言之,先解释一下,因何而发。什么事情引发我说出“聚天下英才而摧毁之”这样的话呢。应该说不只一件事。当然也不只是指清华。
当时最使我生气的是,在清华百年校庆时,印发的宣传资料中,有标志性的清华二校门“清华园”图,门框上从上到下印满了很多与清华有关的重要人物头像。我想要找梅贻琦校长和一些知名老师的人头,非常费劲,最后在靠下面的地方找到,小得几乎难以辨认,有的名师就根本找不到。
在门框上方显著地方的大头像,全是政界大领导,是按级别来排列的。你要找历届校长和名师,却小得看不见。我对此很生气,这是典型的重官轻学,重权势轻道德,这种风气很严重。
像这样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所传达的,是非常趋炎附势的精神。这样塑造出的人格是什么样的?能考上清华的学生至少大半是非常聪明、用功的,应该是可教的英才,可是一进门就受到这样的一种熏陶,从价值观上就给摧毁了,就是培养势利小人,所以我说了这样一句气话。
这是当时的感慨,但这个感慨由来已久,最近几十年这种趋势急剧加剧。1991年清华80年校庆,我作为校友返校,情况还比较正常,跟很多老同学按班级或当年的社团自己找地方组织聚会。
到90周年校庆时就不太正常。因为据说国家领导人要来参加,正日子校园戒备森严,大礼堂的庆祝会按级别和知名度发票,有身份有地位才能进去。一般校友的活动前一天进行。
第一位讲话的“杰出校友”却不是清华毕业生,但他是政界领导。从那时起,返校节已经变味。
到了百周年校庆,就完全变味,在人民大会堂活动,完全是官方活动,不在校园,按级别讲话。
清华是我的母校,我有很深的感情,但变成这样,我特别生气。那么,学生无论有多优秀,在这样的氛围下,他的价值观、世界观、是非观会如何?是非常值得忧虑的,所谓天下兴亡,指的就是这个精神取向,要往哪个方向走。
2003年清华文学院重建十周年的时候,我也讲过,一个大学的文科的目标是出大儒还是出大官?以什么为荣,哪个更重要?因为那次大会在我讲话之前,一位先生大讲了一通清华出了多少部长级以上干部,中央领导人等等。
所以我说的“摧毁之”,首先指的是官本位。另外是崇富。清华培养高科技人才,可能出很多企业家和科学家,很多人因此致富,这是好事。但每个同学心里想的“成功人士”以什么为标准?
如想到比尔·盖茨,是想到他的几百亿财富,还是想到他当时出于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创造出微软这样的新事物?
乔布斯也是一个榜样,当想到榜样的时候,是想到结果发了大财,还是一无所有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探索,有所创造发明,这个价值取向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位大学教授(不是清华的)居然对学生说,到你四十岁的时候没有赚到4000万,不要来见我,而且还理直气壮,教育理念堕落到这个程度,幸亏从反响来看,还没有为多数老师所接受。
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证实大学的精神是相当堕落的。北大、清华争高考状元,简直不可思议。我碰到好几位北大的教授,觉得很丢人。
这与现在的评比制度应该是有关系的。就是要争学校有多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学生又不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学校有本事,应该把差生培养成优秀学生,那才是教育的宗旨。抢现成的算什么本事?而且是顶级的大学,做这样丢脸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用奖学金引诱,等于学生要选择谁给钱多上哪边。学生还没进学校,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诱惑,我有本事的话,人家拿钱买我。本来他的志愿是上什么系,学什么专业的,这个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哪个学校给的钱多上哪个学校。
整个教育观念在顶级大学都扭曲到这个程度,我们的民族在精神上从来没这么堕落过。我们有过腐败的王朝,有糟糕的贪官,但在教育的领域还没有到过这样的程度。
在我说了“摧毁之”那句话之后,我想一定会有非常多人反对。结果出乎我意料的是很多人同意,并且有人告诉我,“摧毁之”到大学已经晚了,从中小学就开始了。中小学生在受学教育的时候,就在被摧毁中,极端的例子是据说考上重点大学比例特别高的那个对学生进行“魔鬼训练”的中学,而且受到家长欢迎,当地政府引以为荣。还有别的学校也想效仿。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这与单一的升学率导向以及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传到学校,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我认为假如再不改变方向的话,人种就会退化。一代不如一代,原来的学生变成老师,慢慢的,前人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就失去了。
我说的是“将要退化”,但有教育界的人告诉我,其实已经退化了。所以这种状况非常令人忧虑。
有感触,请转走!为中国教育回归本真呐喊!

请点本文右上角的三个点
请您点击"查看公众号"
然后再点右上角的三个点
将本公号置顶或设为星标
 难得诚品推荐 (请点图片查看)
请您点阅读原文看更多好产品
若喜欢,请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