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已逐渐深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图片来源:CHINA DAILY/REUTERS
作者 Zhou Wei
只需扫一下你的脸,就能知道你的金融信用如何?
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 , 简称:中国平安)对此颇有信心。该公司已开始运用面部识别技术,协助检测有意购买金融产品的潜在客户是否存在信用风险。
中国平安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该公司会定期对客户以及保险代理人进行面部扫描以查验身份,或是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细节上判断他们是否诚实可信。
自2016年起,中国平安就已经将这种内部研发的科技手段应用在旗下的客户金融部门,试图识别贷款申请人的信用度。该公司应用人脸识别分析的一个侧重点在于探知受验者面部的“微表情”,即那些细微的、难以察觉的、并且常常是无意识之下显露出来的表情。
这类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已逐渐深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由于缺乏监管规定和面临较少隐私方面的担忧,中国政府部门在公共街道、地铁站、飞机场和边检关口等场所大量运用人脸识别设备。
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驻香港的高级合伙人Tiun Tang认为,相比西方,中国的保险客户较少关注保险公司侵犯隐私的风险。不过他也表示,最近几年中国的保险客户也逐渐开始有了保护隐私的意识。Tang说:“如果客户愿意分享他们的面部数据,那当然再好不过。这有利于机器学习。”
中国平安主要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来验证客户身份。客户前来开户的时候,经常需要提交身份证上的图像,并且在第一次建立面部信息档案的时候,还需要完成诸如张开嘴巴或眨眼等一系列规定动作。
开户之后,客户可以使用手机扫描自己的面部登录,然后购买部分健康保险和人寿保险产品。客户在使用面部识别登录后,也可以与公司的业务员进行视频交流或提交保险申请。
28岁的Shi Haojing是来自上海的一名机场工作人员。她表示,当自己需要与中国平安的代理人沟通或按照保单支付款项的时候,只需要用手机的摄像头扫描自己的面部即可。
“能不出家门就搞定就好了,”她说。“现在大家都变懒了。”
中国平安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判断客户的健康状况。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当客户希望购买重疾险时,中国平安会利用人脸识别估算出客户的身高体重指数(BMI) 。当客户被确诊患有100种重大疾病之一时,该保险偿付最高可达人民币100万元(约合14.5万美元)。此保险的投保人每个月可享受的折扣与人脸识别所估算的其体脂状况挂钩:BMI低于30的客户可以在每个月最低30元的保单中享受每月6元(约合0.87美元)的折扣。BMI在30以上的人被视为肥胖。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从事风险数学研究的教授包迈高(Michael Powers)认为:“一个人的脸上其实写满了大量与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他举了一个例子:通过细致观察,有可能可以从一个人的面部判断此人是否吸烟。但目前这种应用场景尚未得到广泛的商业化普及,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人们担心通过面部识别检查健康状况可能会使一些群体受到歧视和被边缘化。
对这项技术持批评态度的一些人认为,这种科技手段并非真的为了协助公司为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的产品价格,而只是用来博取眼球,让客户更熟悉人工智能(AI)环境。
咨询公司Oliver Wyman驻香港的合伙人Cliff Sheng专注研究中国保险业对科技的运用。他认为,人脸识别并非获取客户BMI指数最有效的方法;不过他也承认,这项科技作为营销手段具有一定价值,因为能够吸引更多人群的注意。
平安的一位发言人说,运用面部识别检测BMI指数是平安提供给客户的一项“福利”,而真正的保险受理流程则需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和数据。
然而,根据去年平安官方微信上发布的一篇文章,平安的信贷分支正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实时分析贷款申请人的“微表情”,以窥知他们的心理和情绪。这类“微表情”通常转瞬即逝,且本人难以控制。贷款面审员可以通过这些“微表情”提供的信息对客户的信用度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申请大额贷款的客户通常需要接受10-15分钟左右的在线视频面谈,并回答受理人提出的问题。平安会将视频录制存档,并且分析客户对答时是否存在眼神飘离或其他可疑的表情细节——这些都会在该公司的识别系统中予以重点显示。
平安今年1月份表示,已借助“微表情”分析技术累计批复了人民币5,000亿元的贷款。该公司还声称,这项技术已成功将批准贷款的平均周期从五天降低到两小时。
你可能还关注 
为啥人脸识别容易,猪脸识别难?
手机支付已经过时?支付宝、微信打响刷脸支付战
大家也在读 
为挖美企墙脚,中国生科公司使了哪些招数?
全球市场低迷之际,哪类中国资产值得投资者持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