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填报高考志愿的时节,关于这件事情我在2017年6月时候写过两篇文章:《高考填报志愿私人指南》和《同学,真正的痛苦在高考之后才正式开始》。今天回过头去再看,感觉也没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如果有人家需要,那就拿去看看吧:
1、《高考填报志愿私人指南》
早上我发布了《高考出分了,求祝福!》,在留言里有大量过来人哭着劝学弟学妹不要选自己正在从事的专业。所谓“干一行,恨一行”,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每年高考之后,最为艰难的时刻就是填报志愿。我参加过高考,填报过志愿,在职场里进过国企,进过私企,创办过自己的企业。所以,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高考填报志愿的一般性原则,并不权威,也不保证正确,权且作为一种参考。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高考填报志愿这件事情的本质。它不是单纯的选择,而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认识自己的机会。
选择什么专业好?是选好学校还是好专业?是选城市还是选学校?之所以有这些问题,之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有千奇百怪的回答,原因是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晰,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爱冒险的人,如果你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并且愿意为你的想法支付所有代价。那么,你当然是应该选择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超级城市。因为这三个超级城市位于中国发展的前列,在这里有最新的资讯,最新的变化,以及最为活跃最有头脑的聪明人。新的发明、新的业务、新的机会,总是会最先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不要相信什么“今天是网络社会,什么资讯不能在网上找到”这样的话。很简单,一手的感受永远比二手的资讯要好。生活在超级城市里,你就是“浸润”在其他城市的未来里。想一想看,在别的城市还在网上看共享单车的新闻的时候,你楼下就停着十几辆,这是什么感觉?别的人在手机上看共享单车的分析文章,但是你在街上看什么人骑,怎么骑,如何停放,这是什么感觉?
如果你的确是那样一个人,请你一定要来超级城市。学校差一点,专业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来到这里。因为你是如此热爱冒险,如此热爱不确定性,你的道路注定漫长曲折,谁也不知道你的未来去去向哪里。从超级城市出发,能为你早期节省不少时间,也为你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疯子创造最大可能。
如果你是一个均衡型的人,样样都还不错,但都又不是最好。同时,你有欲望有理想有野心,但也都没有那么炽热强烈。那么,你现在就应该想清楚,大学四年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最好的就业机会。你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毕业找一份好公司,把进入中产阶级的时间压缩到最短。
所以,你优先选择名校。选择名校是为了保留所有的变化可能:到今天,这个社会都尊重名校,极少尊重专业,校名是你最大的资源,这对于就业有很大帮助;名校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美誉和影响力,同样的专业,名校老师开具的推荐信,对于出国留学而言,有更大的推荐力度和可信度;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会成为校友,这样的校友在社会上会形成关系网络,在你刚刚走上社会的头几年,这种隐藏在各种单位、公司里的关系网络,能够帮助你拿到一小笔额外的社会资源。
在没有办法选择名校的条件下,你应该优先选择专业。以你的性格,之前应该做过许多功课,了解到现在社会上什么职业收入丰厚,什么职业前景广阔。那么,去找对应的专业,努力学好它,以此作为跻身职场的凭仗。社会最需要什么,你学什么,那么你在毕业的时候就拥有了更多可能,拿到最好的工作机会。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存在一次赌博:你不知道四年之后,你的专业是不是已经极盛而衰,社会需求已经下降了。所以,你应该趁还有时间,自己尽快去调研一下,找从事这个行当的人问问,他们的判断究竟如何?本行当是在上升期、平台期还是下降期?
如果你学得不怎么样,也没有什么野心,你的梦想就是安安稳稳过日子。那么,就不要整天念着去见什么世界了。工作以后在旅行的时候再慢慢见识好了,反正你就是一个观光客。留在你的本省,留在你的本市,找一所本地大学上一下。选择一个就业相对容易的专业,修完四年,拿到文凭。从大三开始,就动员全家族的力量,毕竟都是本地人么,圈选你想去的单位,然后努力找关系把你送进去。
你安守着你的城,做着一份工,每年国内旅行一次,每五年出国旅行一次。攒钱,结婚,生子,刷朋友圈,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对于你来说,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于斯。你的专业选择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本地人,拥有本地生活的资格,在本地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所以,学校、专业、城市都不是你的首要考虑因素。你需要考虑的是,你的家族力量在多大程度上,能把你送到什么职位上去。为了减轻他们的推送压力,你能在大学专业选择上,能多大程度减少他们关系网的耗费。
话虽然是如此,但是多少人在18岁的时候认识清楚了自己呢?多少人也许到了人生暮年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多少人在18岁的时候还分辨不清楚什么是一时的热情,什么是持久的热望;分辨不清楚什么是易变的欲望,什么是持久的理想。“我想要”是个最大的理由,但也是个最大的陷阱。因为人人都喜欢说这三个字,却少有人愿意诚实地回答这句话后面的那个问题:为此,我愿意支付......
前往超级城市,”我想要“的后面隐藏的代价是不确定的生活,更高的选择风险,和无路可退的窘迫。甚至,还有多年的潜沉,无尽的自我怀疑,和接连不断的挫败;选择职场求胜,”我想要“的后面是终身谨小慎微的处事,一刻不停地学习和加班,而所能维系的中产阶级生活岌岌可危,一切寄托在行业、职位和年收入上;选择小城里的安稳一生,“我想要”的后面是牺牲了许多可能性,以及在行业大变动面前低微的求生能力。
没有一样选择是容易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干一行,恨一行”。这个现象说明了两件事情:1、许多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2、许多人认为在其他行业存在机会。那么,是因为他们当年选择专业没选好么?不,这说明整个社会还存在热望和机会,人们总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认为总是存在理想彼岸。这和多年前选择专业没有丝毫关系,这和整个社会的欲望总量有关。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付出过多,得到太少;人们总是容易倾向于看低自己的所得,高看自己未能得到的东西。
所以,在做填报志愿这种非常具体的事情时,需要把眼光稍微放得长远一点。放在一生的尺度上来重新审视填报志愿,这件事对于此刻很重要,但是对于一生来说只是一件小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有人幸运地很早就认识到了自己,有人需要二三十年之后才突然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人需要耗尽一生在会发现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其实一直在自己手上。决定一个人一生轨迹的,往往并非是看得见的专业,而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遇见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甚至是看过什么风景。
即便填报志愿会带来一些人生轨迹上的偏差,但是,在漫长的一生中,你的人生还是会执拗地回到它自己应该有的轨道上来。坦白地说,对于一个人而言,填报志愿和出生在哪里相比,也许后者对人生塑造影响更为深重。
愿每一个人心愿达成,这就是我的祝福。
题图摄影:Michal Jarmoluk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2、《同学,真正的痛苦在高考之后才正式开始》
同学们,不要以为参加高考是痛苦。不,不是这样的,等你拿到考分开始填报志愿的时候,人生的苦痛才正式开始。从此以后,你每一次选择的后果,都会剧烈而真实地在你身上显现出来。
在参加高考前,你是一个孩子;参加完高考之后,你是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孩子的时候,所有人都护着你、让着你、忍着你、拦着你,不希望你看到世界的全貌,只希望你把目光停留在书本上。你没有多少做选择的机会,在那些极少数自己做主的时候,后果也是可以修正的,可以弥补的,可以挽回的。那后果也不会全然落在你身上,有人为你挡着、扛着、分担着。
高三毕业那天,我的班主任在校门口拦下我,强塞给我一只烟,说:“男人不抽烟,白来世上间,以后发达了不要忘记老师啊!”
现在你是个社会人了,你马上就会尝试一下选择的滋味。选择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背后有一堆不同的考量,比数学证明题复杂多了。你要考虑你的分数,你要考虑去年的录取线,你要考虑今年考卷的难度,你要考虑是否要出省,你要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你要考虑之后是要考研还是出国,你要考虑是选择城市还是选择大学,你要考虑是选择大学还是选择专业。
整个世界嗡嗡作响,各种声音都试图塞进你的大脑:“学校和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去北上广!”、“专业最重要,宁可学校烂一点!”、“别听他们的,在省内读大学可以帮你累积人脉,还能提前找好工作”、“必须上名牌大学,将来签出率才会高”、“学AI专业,那才是未来,我朋友家的小孩当年就是......”
骰子一旦掷下,意味着将来四年你都要待在你选择的大学里,所有如意不如意,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你都得受着。因为这是你现在做下的选择,这一次,不是补习班,也不是夏令营,你说走就可以走,你说算了就可以真的算了。你得咬牙过完那该死的四年,拿回来那张该死的毕业证书和该死的学位证,上面有该死的钢印和该死的编号,将来你还得花260块钱打印一张该死的学历证明,否则,你就得不到你那份该死的工作。
我填报志愿之前,翻烂了《招生报》,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想修的专业。当时唯一一个稍微有点兴趣的专业是考古系,可惜是文科的。
这只是个开始,填写志愿它只是个开始。参加高考上大学是十二年间不言自明的真理,所以当你考上大学之后多半会陷入深深的迷惘。和童话故事的结尾一样,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不禁要问一句然后呢?十二年不间断地为一个目标而努力,一旦这个目标达成,你不禁也会问一声:然后呢?你并不知道然后怎样。少有人在这个阶段就能把事情想清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无非是裹挟在人群之中,朝着大学奔跑了12年。在过了独木桥的瞬间,难免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跑?
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你也会有许多这样的时刻---突然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在这里?为什么是我?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你的心灵就像是你人生的门卫,永远在追问你终极哲学三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去哪里?
大部分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你也很可能并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你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里,却缺乏改变生活的能力。许多年以来,你想上大学的原因只是因为可以躲避家长的唠叨,乏味的中学生活,你需要一片自由之地,你需要自己做主,你需要被当做一个成人而不是孩子一样对待。于是你得到了难于入眠的拥挤宿舍,难于下咽的食堂饭菜,难于下眼的大学校友。你觉得一切完全不如当初的期待,而且,你人生第一次深深为金钱所苦。在你银行卡上的余额,永远要比你想买的东西的价格要少。这种情形会一直维持下去,到接近中年的时候才会稍有缓解。
于是你感觉自己卡在了大学里,就像卡在了一个难于醒来的噩梦深处。一想到这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就整夜睡不着。对了,就是那种感觉,你在填报志愿时做出的选择,它释放了一丝生活的真实,这一丝生活的真实落在你身上,感受就有那么强烈,就有那么无力,就有那么具体。你上自习,你跑步,你打游戏,你抽烟,你喝酒,你刷电影,你谈恋爱,你旅行,你租房同居......没有一样能带来一点点转变。你失去了那种熟悉的确信---如果我再多复习两个小时,我就会在高考中获得更多收益。没有了,当你陷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如果你并没有想清楚你究竟想要什么,那么,你会发现你所有的努力和所能带来的结果相比,完全微不足道。你是一只蚂蚁,世界是一整座喜马拉雅,你不知道如何才能推得动它。
这时候,你感觉到痛苦雪崩一样降临。
所以同学,不忙着撕书,不忙着通宵狂欢,不忙着安排假期远足,弄得好像高考是多么巨大的痛苦,你需要多么大的释放似的。那只是生活的试玩版,你都还没激活后续章节呢。你永远都不知道生活有多么曲折离奇,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
---我的高中班主任后来真发达了,儿子做生意发了财,他也开上了奔驰,请同学们到他家喝XO。退休不久,他就罹患肺癌逝世;
---我没有念成考古系,而是上了气象系。很多年后,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是写非法考古小说的,那是一个很长的系列,叫做《盗墓笔记》;
---痛苦如同雪崩,没有办法逃避,也没有办法幸免,但你迟早会学会滑雪的。
祝假期快乐,欢迎来到成人的真实世界!
题图摄影:Unsplash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往期回顾: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作家马伯庸提问说:
《千与千寻》有一个地方,我一直没想明白。就是在最后,汤婆婆让千寻在一群猪里指认自己爹妈,千寻的回答是并不在其中,猜对了,得以跟爹妈回归现实——那么千寻到底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前头好像没有呼应的线索,我想到的解释是,千寻找回名字之后,就可以窥破钱婆婆的幻像,但这个感觉牵强了……
马伯庸
我回答说:
宫崎骏给粉丝的回信里写道:如果接受汤婆婆的暗示,在一群猪里找寻父母,那么就已经接受了父母变成猪这样的事实。正是因为怀着那种天真的自信和坚持,认为父母不在其中,才打破了名即为咒的困境。
和菜头
这个答案被转发、引用过千次,点赞接近7000多次。但宫崎骏并没有说过这话,这是我编造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