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6/17-6/23 改变未来的科技趣闻
全文共2559字,阅读约6分钟
1
无需固态电池,人造“血”驱动机器鱼
能量存储系统的尺寸、重量和性能维护问题,是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的一大“拦路虎”。6月19日,Nature 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液压液组成的合成能量密集循环系统,可以像人类血液向肌肉输送氧气和能量一般,为软体机器鱼各个部位的鱼鳍传递机械力和电能。在这个意义上,机器鱼与“有血有肉”的生物更接近了。含有三碘化物的“血液”流经装有电池组结构的鱼鳍,碘离子把电池组的锌氧化,电子流动产生电压,为机器鱼体内的泵提供电能,并通过液压传动使泵推动机器鱼向各个方向游动。测试中,机器鱼能以每分钟大于1.5倍体长的速度长时间逆流游动(理论最长续航能力为36小时以上)。由于把液压传动和能量储存集成到同一装置,该机器鱼的功率密度达到了传统液压系统 (电池和液压装置分开)的325%。该研究有望提升未来机器人设计的能量储存、效率和自主性。
网友:要是能吃 "东西 ",自动更新血液成分,那就上天了 
2
“DNA显微镜”图像
“DNA显微镜”问世!
👊
6月20日,Cell 上发表了一项生物医学领域的重磅突破,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张锋教授及同事开发出一种全新的 “DNA 显微镜”,可以建立细胞的图像,同时收集大量的基因组信息。传统的光学/电子/荧光/薄层显微镜,无法看到在基因组水平的细胞中发生了什么,而通过分子探针技术间接观测核酸的办法十分繁琐。此次开发的DNA显微技术也不是直接显示DNA链,其过程是:先在细胞内注入各种各样的DNA标记物,大量扩增其副本,通过“分子堆叠”使相邻的标记分子相互碰撞并连成”分子堆“,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解析这些”分子堆“信号,将原始样本中的约5000万个基因的碱基序列转化为图像,实验者便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样本基因组的信息了。该技术无需昂贵的设备,只需样本和一根“吸管”即可。DNA显微镜开辟了一种将基因型与表型联系起来的新方法,将激发研究者对基因型与表型关系、肿瘤特异性靶向药物和受体阻断剂等多个领域更为深刻的创造力,促进生物学各分支的飞速发展。
小WE姐:每次显微技术的突破(比如获诺奖的冷冻电镜)都会推动生物医学的大发展,期待 DNA 显微技术的未来应用。
3
癌细胞让我们演化出了性行为?
💏
性行为要消耗大量能量,甚至威胁生存,但为什么超过99%的真核生物都选择了有性繁殖?有理论认为,有性繁殖可以迅速整合物种中的优势基因延续物种,还有人认为,有性繁殖能让个体产生稀有基因型,获得抵抗病原体的能力。最近在 PLoS Biology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假说,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认为,性行为或许是受癌细胞驱使演化出来的。传染性癌细胞可以在某些动物物种内部传播,无性繁殖的后代基因组相同,会让癌细胞更容易在个体之间传播。而有性传播是两个亲本各提供一半基因组,构成一个全新的、传染性癌细胞从未接触过的后代,从而极大地提升后代识别并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但这是否是抵御癌细胞感染的关键因素还有待研究,该理论作为一种假说还需要更多实验支撑,如果能证明这一问题,或许未来我们可以从性行为中获得攻克癌症的线索。
网友:随机性行为带来多样性,而多样性是对抗不确定性的最佳武器。
4
实验所用钱包
全球诚信实验结果出人意料
👀
公民诚信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往往与物质利益相冲突。6月20日,Science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为了了解金钱如何影响诚信,来自密歇根大学、苏黎世大学和犹他大学的经济学家在全球进行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实地实验。他们在40个国家的355个城市,交给公共/私人机构的工作人员超过17000个“丢失”的钱包,然后统计有多少钱包会被归还。每个钱包里都有一张购物清单、一把钥匙、三张名片(上有姓名和邮件地址),有的没钱,有的装有13.45美元(或当地货币)。结果发现,除了墨西哥和秘鲁,在38个国家里,内有金钱的钱包被归还的可能性更高(归还率为51%,而没装钱的归还率为40%)。在美国、英国和波兰,当钱包中的金额增加至95.15美元时,归还率甚至进一步上升到了72%。研究者在排除其他一系列影响因素(如法律法规、监控或有他人在场等),并分析采访反馈后发现,或许可以用利他主义和厌恶将自己视为小偷的心理解释这种现象:当不归还装有金钱的钱包时,人们会觉得自己在偷东西,而且随着金额增加,偷窃的罪恶感也会加大。
小WE姐:实验中还有一点很有趣,研究者请了一些普通人和经济学家来预测,结果都没有料到金额增加后归还率也会上升——人们容易夸大对人性中自私和利己的预期,而轻视利他主义和罪恶感的作用。
5
全球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增加
😳
结肠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最近,三大医学期刊接连发表研究,提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不同国家,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都正在显著增加。
  • Gut 上发表的论文研究了欧洲20个国家超过1.4亿20-49岁人群的数据,发现自2004年以来,20-29岁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最多,约为8%;
  • Lancet  子刊的研究分析了7个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的数十年数据,发现在20-29岁人群中,丹麦和挪威直肠癌发病率每年增长高达18.1%和10.6%;
  • JAMA 研究回顾了美国近40年的发病数据,发现美国40-49岁中年人晚期结直肠癌增长最明显,发病占比从1995年的22%增长至2015年的27%。
虽然确切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研究者提出,超重和肥胖、酒精、红肉、加工肉类等不健康饮食,以及运动不足,可能是结直肠癌年轻化的关键因素。如果发生出血、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或肚子疼等症状,应当尽快接受检查。
小WE姐:最近还有一项来自华盛顿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研究,在调查了三万名男性和五万名女性之后,发现每周至少吃两次酸奶,会有效降低男性患结肠癌的风险(但对女性没有明显作用)。
6
为了打动你,狗狗进化出表情肌肉
💛
狗和人之间的相互凝视似乎是进化过程中两种物种之间独特关系的标志。6月17日,PNAS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团队比较了狗和狼的面部肌肉组织特征,首次发现与灰狼相比,狗的面部有发达的眼内侧提肌和眼外侧肌,能够扬起内眉、扩大眼睛。狗的这种“皱眉”很像人类悲伤时的表情,而且会让眼睛看起来更大,更像婴儿,从而激起人类更强烈的抚养欲望——驯化改变了狗的面部肌肉解剖结构,更利于与人类交流。研究人员观察到,在与人接触的短短2分钟内,狗狗抬眉睁眼的动作比狼更多、幅度更大。当没人注视它们时,狗狗的面部表情会减少。研究人员研究了 24 只不同品种的宠物狗,唯一没有这种动作的是西伯利亚哈士奇,这可能是因为哈士奇属于比较古老的犬种。另外,猫也没有类似的面部活动。
网友:哈士奇不是靠眼睛装无辜招人爱的,是靠傻招人爱的hhhhhh
↓ 顺手投个票 ↓
☟ 回顾腾讯WE大会演讲视频,请戳【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