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扔的垃圾,明天有可能回到你儿子的肚子里”。今天聊一个很现实的话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平时吃的外卖垃圾,尤其是那些塑料盒、塑料袋都去了哪里?很多人默认,只要它们不在我们眼前出现,就是自然而然消失的,其实不是的,它们并没有消失。一个塑料袋,它的使用寿命可能只有几个小时,但它的生命有多久呢?450年,它需要450年才能被降解,这450年里它们去了哪里,它们很可能被扔进了海里,然后海里的鱼吃了,再然后鱼又被端上了餐桌。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每隔50分钟,仅美国就丢弃了2896吨塑料;每隔70分钟,地球上就有1438吨塑料流入海洋。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制品等垃圾被倒入海洋。而这些塑料,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这两年,我们经历的海啸、台风,它们席卷全城,留下的是成吨的垃圾……不要以为扔掉了,它们就等于不见了,它们从来都不会轻易消失。你随手丢弃一个塑料制品只要一秒,但分解这些塑料垃圾却需要百年。我们做的孽,最终都会报应在我们和我们后代的身上。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真的重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了,不然果姐也不会不去打牌来这里吆喝了
最近,一则星光熠熠的片子成功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集结了一大票知名香港明星:
任贤齐、杨千嬅、郑秀文、梁咏琪、叶德娴、袁咏仪、张智霖、郭富城、刘嘉玲、甄子丹、吴君如、应采儿、陈小春、林峯、周柏豪、李灿森......
是什么片能有如此豪华的阵容呢?
不卖关子,说的就是它——
《不要胶下去!》
今年 5月 30 日,是香港的首个减塑环保日。

为了响应减塑环保行动,致力教育公众减少使用塑料的非盈利团体 Eco Drive 就和本地慈善机构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合作,推出“不要胶下去!”运动。
并且,拍摄了一则同名短片——
该运动旨在呼吁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减少城市不必要的浪费,避免产生塑料污染。

此次减塑环保运动的背后,是香港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
今年3月,国际环保在线发布了一篇文章,指出过度包装致使香港水域微塑料污染浓度三年增长11倍。
除了香港,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被严重的塑料污染搞得焦头烂额。
不久前,一则国际新闻为众多网友津津乐道。
韩国一座垃圾山已经烧了3个月,但全部烧完还要5年。
而韩国的邻居,日本,面对塑料垃圾同样束手无策。

去年7月,日本《读卖新闻》曾报道过,一位关东地区从事废旧垃圾处理行业的社长发出了悲鸣:他的回收站内堆放的塑料垃圾高达5米,已经到了超过废弃物处理法规定的保管基准的危险级别。
再看超级大国美国。
据彭博社报道,2018年,美国环保领域的领头羊——俄勒冈州,有600多吨垃圾被堆在停车场上无处可去。
同样,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部分资源回收工厂垃圾堆积如山,处理费用大增,回收业和市政单位的废弃物处理作业大乱。
还有英国。

根据英国塑料回收机构调查,目前,英国国内正在上演严重的塑胶废料堆积,不得不将更多的垃圾焚化和堆填。
......
不光陆地的塑料污染严重,与之接壤的海洋同样难逃厄运。
触目惊心的纪录片《塑料海洋》,向观众详细地介绍了海洋的塑料污染状况。
关于塑料污染,它还向我们给出了一连串骇人听闻的天文数字。
每隔50分钟,仅美国就丢弃了2896吨塑料;每隔70分钟,地球上就有1438吨塑料流入海洋。
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制品等垃圾被倒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照此速度增长,2050年,海洋垃圾将会是2015年的10倍,海洋里的塑料将会比鱼多。
看完上面的天文数字,你们有没有一种骨寒毛竖的感觉?
现在的大海:
分明就是一锅塑料浓汤啊。

人类对大海的“馈赠”如此丰厚,大海当然不可能无动于衷了。

大海也会“礼尚往来”。
由于全球洋流运动,海洋中不远万里的塑料垃圾也会漂洋过海来看你。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故事。
2015年,印度孟买的一名律师Afroz Shah,在Versova海滩购买了一所新房。
然而,海滩早已变成一个大型垃圾场,垃圾堆积如山。
一般人看到这种景象第一时间肯定就搬家了,但Afroz Shah没有。
他开始带上手套,坚持每天清理垃圾场。
渐渐地,人们被他的愚公精神打动。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加入队伍。
几个月下来,清洁队伍竟然超过了一千人。
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Afroz Shah和其他志愿者在长达2.5公里的海滩上,清理了5000吨的垃圾。
Versova海滩重新变得美丽而迷人。
咦?这不是个励志感人的故事吗?

别急,故事还没完。
去年,孟买迎来了季节风雨天。
退潮之后,沙滩上又出现了500吨的垃圾,恶臭盈天。
一夜回到解放前。
无奈吗?绝望吗?
收到大海“回馈”的,还有我国深圳。

去年10月,超强台风“山竹”过境后,深圳海岸线留下了6600斤的海洋垃圾。而这些海洋垃圾中,大部分都是白色泡沫、塑料瓶、塑料袋......
然而,这500吨、6600斤的海洋回吐垃圾相比起人类每年倾倒的800万吨废料,不过是沧海一粟。

每年800万吨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看看观察者网最近发布的一则新闻——一位“孕妇”在意大利海岸搁浅。
这头8米长的雌性抹香鲸因吞食44斤塑料而死亡。
尽管它腹中的胎儿已经成型,但因为塑料阻塞胃部,它无法给胎儿提供营养,最终一尸两命。
更悲痛的是,这已经是意大利海岸今年发生的第五起惨案了。
《塑料海洋》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听了很歉然:

如果鲸会说话,它们大概会问我们:“你们在想什么?世界上的其他物种都在努力改善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但人类就像是地球上的过客。”
除了海洋生物,以海为生的海鸟也没能逃过这场塑料灾难。
大量海鸟误吞塑料垃圾,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海鸟生物学家詹妮弗莱维斯博士列举了一宗惨案:有一只出生只有90天的海鸟,竟然吞下了 276片塑料,光是塑料的重量就占了它体重的15%。

换做人体比例来算,那相当于我们的胃里有6-8公斤塑料。
海鸟的尸骨早已腐化,但体内的塑料依旧完好如初
上面这些血淋淋的例子有没有刺激到你?
先别难受,往下看,还有令你悚然的现实。
在紫外线、波浪与盐类腐蚀的共同作用下,海洋中塑料会分裂成更小的碎屑和微粒。
据有关研究人员估计,海洋里漂浮着的塑料碎片多达5万亿枚。
而这些塑料碎屑,也逃不过各种生物的馋嘴。
各种海洋生物对塑料微粒来者不拒。
螃蟹视之为珍馐美肴。

海龟嚼得津津有味。

鱼类对塑料更是乐此不疲。

但是,科学家指出,一旦鱼吞食塑料,毒素便会从塑料上转移到鱼的肌肉或脂肪。
别忘了,站在食物链的顶端的人类大部分可是海鲜爱好者啊。

而这些海鲜,最终又被捧上餐桌,供人类大快朵颐。
人类随意丢弃的垃圾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人类身上。
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其实正是我们肆意浪费所造成的。

过去60年,全球塑料生产量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150万吨,增加到全去年的3.35亿吨。每隔16分钟,全球就会生产出9534吨塑料;
全球每年大约使用一万亿个塑料袋,平均每分钟两百万个,而每个塑料袋的使用时间仅有12分钟。
平均每人/每年使用丢弃的塑料制品达136公斤,绝大部分只使用过1次。
你可能会说,塑料能回收重复利用啊。
告诉你一个无奈的事实,塑料每年的回收利用率不足7%。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依赖向中国出口解决垃圾问题。
譬如,英国,就是一个垃圾出口大国。从2014到2016年,英国每年都要出口80万吨塑料废料,其中大约50万吨运往了中国内地和香港。
但,在我国,塑料回收并没有什么高科技,仅仅是凭人力手工分类。
这样的纯手工分类回收,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缓解环境污染问题,2018年1月,我国正式实施拒绝进口24类洋垃圾的禁令。

自禁令生效起,那些靠中国解决垃圾问题的国家顿时焦头烂额,垃圾堆积如山。
怎么办呢?
减塑才是正解!
去年3月,英女王就发怒了,王室产业不得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而“不要胶下去!”的主角,我国的特区香港,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引导市民减塑。

香港麦当劳已经推行“麦麦走饮管”,直接收起所有饮管,也不会主动随饮品派发饮管。
香港宜家(IKEA)的所有分店、美食站,都不会向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同时亦鼓励顾客减少使用塑料外卖餐具。自携食物盒于餐厅购买外卖的顾客,IKEA会提供折扣优惠。
但要说减塑理念最坚定的,还得数我们的非洲大兄弟。
目前,非洲的54个国家中,已有12个国家出台了限塑的相关政策。
比如,卢旺达,非洲一个农业小国,从2008年开始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
另一个非洲国家,肯尼亚,2017年9月开始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
就连第三世界的非洲兄弟,都已经明白到塑料的巨大危害。

我们是不是该有所行动了?!!!
我明白,目前在我国,全面禁塑可能不能马上实现。
但我希望,看完这篇推文后,大家以后在使用塑料袋的时候多想几秒,别轻易丢弃,尽量多使用一次。
不要以为扔掉了,它们就等于不见了。
它们从来都不会轻易消失。
你随手丢弃一个塑料制品只要一秒,但分解这些塑料垃圾却需要百年。
尽量多使用一次。
为我们的后代着想一下,为无数海洋生物着想一下,为地球减轻一下负担。
如若不然,吞下苦果的,还是人类自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