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柳一直是我既敬佩且又好奇的一位人物。让我敬佩是因为他出色的投资业绩,而让我好奇是因为他几乎不面对媒体的采访聊投资。
本周,中国基金报发表了对冯柳的采访文章,冯柳再次谈到了自己的投资方法。我觉得这是我在今年到目前为止读到过关于投资最棒的文章。而这篇文章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冯柳对于投资的一些思考与人们经常认为对的一些道理相违背。这些跳出框架的逆向思维着实令人赞叹。
选票模式
冯柳在一开始也采用了行业的标准模式——研究员向基金经理推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关于效果不是很好的原因,冯柳的解释是:“一般研究员注意到一个票总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可能会导致价格被部分体现,而到他敢于或急于推荐可能又会经历一个被再坚定的过程,这些都可能使得机会被很大程度体现。”
这是一个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点。包括了专业的买方机构和众多散户,大部分人的选票模式都来自于推票。散户的票可能来自于亲戚朋友或是社交媒体上的推荐;买方机构的选票可能来自于卖方或是自己内部研究员的推荐,而自己内部的研究员的推荐也很可能是因为别人推荐了他。
如果这追溯到源头就是:为什么要推这个票?每个人推票的动机都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很难去猜测每个人的动机。简单来说,推票并不靠谱,但这却是绝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初步选票的方式。
冯柳的做法是定性研究辅以定量分析,先用定量的方法用数据初筛出机会名单,然后在其中按相应的要求挑选,之后进一步讨论,最后就是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和集中讨论共同决策。
这就是先要有投资框架的问题。很多人是先有票,然后装进投资框架,但冯柳是先有框架,从框架里选出票,这两者很不一样,前者是过滤,后者是输出。
弱者体系
这可以说是冯柳投资体系的核心。
冯柳对于弱者体系的理解是:“内心认为交易对手是正确的,我只是去期待变化,由于其风险暴露了,可以不被伤害的去等待改变,这就是弱者体系。”
强者是要在分歧面前针锋相对,而弱者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寻求回避,直到寻找达成共识以后的改变契机。
弱者体系,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认为自己会犯错,是个会犯错的人,以至于注重防御而非进攻,而这反而会带来超额收益。
投资要比的是少犯错,大部分人都希望做一笔可歌可泣的“大”交易,而弱者想要做的是自己感觉能挣得到的“普通”交易,然而时间越久,这些交易就越不普通。
弱者体系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启迪是,投资并不是只是强者的专属,也非强者才在投资领域取得成功。
依照传统思维,想要做投资成功,需要在一个领域成为强者。
经常会有人说要深入某个行业,把研究做透,才能把基础打好,这也是许多买卖方更喜欢招与行业相关专业(而非金融专业)的人来做投资研究。
然而,对行业没有专业知识积累的人就没有机会去做投资了么?是不是只能是通信专业的博士才能做通信行业的投资?是不是只有学过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能看得懂TMT?
弱者体系在博弈层面上,能与强者有得一拼。在博弈层面,强者弱者,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聪明人可能更会反被聪明误,要做的就是冯柳所说的,等待聪明人犯错。
我体会到的弱者体系,还有接受自己的弱点和平庸,这样更能平静客观地与市场相处。很多人无法看清自己的弱点或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这反而会混乱自己的思维。由此能感受到,弱者体系对于平静情绪的帮助也是相当大的。
“聪明人何时犯错?大得失大事件吸引控制了人注意力的时候。”冯柳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寻找风险
传统的经验一直告诉我们要学会规避风险,而冯柳却喜欢寻找风险。很显然,他明白投资就是交易风险的生意,永远都是逃不过的。这是让我觉得非常受用的第一点。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风险点,冯柳都很少去介入,因为没有一个公司真的完全不存在风险点。如果目前没有,那就是隐含着风险点。
因此,冯柳承担风险的前提是风险被充分暴露与定价。冯柳愿意去承担现实风险,但会回避理论风险。当风险已成为现实,大家都在担忧的时候,冯柳会去积极承担它,理论风险是在逻辑上、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但大家认为它暂时不会发生。
第二个让我受用的点是,冯柳明白拥挤的独木桥可能不会是一条好路,只要能到达终点,人少的远路可能会更好。
冯柳希望去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挣智力跟水平的钱,但愿意承担风险。因为聪明人太多,但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不多。
共识无需深究
这算是一个很多人都经历过的问题。我们往往希望通过深究来挖掘市场表现的本质,但实际上市场表现很可能就是很表象的原因造成的。
关于这点,我非常认同他说的话:“研究半天才找到理由的是争议性的而非共识性的,五分钟就知道理由的才是共识性的。花这么多功夫才能理解的东西,一定不是共识,结果你可能付出很多,还没有收获。”
找到共识,也不见得值得参与,共识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我们还需要找到常识,常识是不需要论证的。
不是什么都需要深入研究
“深度研究太需要机缘了,可能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一家公司,最终觉得并不值得投资,或者一些值得投资的公司又不在你的机缘里,视野会受限。”
冯柳不是一个常做深度研究的人,他更喜欢通过感受而非论证。这点非常有意思,因为传统经验教导我们,深度研究是做投资的基础,只要把深度研究做好了,投资就能做得好。
但实际上,能真正做好深度研究的人并不多,而做好了深度研究并将此转换为投资决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这一点上,冯柳的态度也相当符合其“弱者体系”。既然没有办法把深度研究完全做好,就不要在这里钻死脑筋,总会有别的方法。

赔率优先
冯柳强调的是赔率而非是概率,认为概率是深度研究的范围,而赔率是是否跟随自己的体系。
我的理解是一个盈亏比的概念。如果使用概率优先,可能你会在99%的情况下选择到了对的概率,但当1%的错误概率发生时,可能会损失掉前面的99%。而使用赔率优先更能反应出真实的情况,这与弱者体系是相互关联的。
关于买卖点
冯柳也是个看图的人。他把看图的行为总结得非常好,说看图是后视镜开车,当你没有前视能力的时候,后视镜开车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择时,冯柳认为“想找到一个更好的时点,其实是一种贪婪。”只要价格能接受就可以。这样会减少大量的焦虑和纠结,也不会给未来留下工作量。
这让我想到了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低点,但经过最低点后你才会知道。
很多人一直想在最低点接最高点抛,但几乎永远都不可能等到,这是一种极度的贪婪。
想要10块钱买,跌到10块就买,即使再跌到9块钱也不要着急,因为你想着的是20块,等到20块,也不差这1块钱。反之涨到19块8,也就差不多可以卖了,没必要为了最后2毛钱。
择时耗费心力,在等待与观测的过程中会增加很多心理需求,这些需求未来都可能会牵引和误导自己。
此外,千万不要盲目追高,因为这样会让你丧失掉修正的权利。关于这点,冯柳说得一段话非常好:
“买的便宜并不是为了提高回报,而是为了保留修正的权利,因为优秀可以在过程中判断,伟大却只能是事后的总结,它需要机缘和一些意外因素。事后的确定在事前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通过进程中的不断观察来验证,这就需要一个维持和修正的过程,而过高的价格从一开始就剥夺了你修正的权利。”
内心的感受很重要
这是一个让我惊讶的观点,因为传统的训诫一直教导我们,要以理性的客观视角去看待问题,一切都要归功于逻辑。但仔细想想,能有多少人能抗拒自己的主观感受,接受它反而是更好的方式。
冯柳就很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不那么在意事实,因为事实是需要证据的,它容易被改变。”
“把自己当自己,接受自己的各种不完美,放下贪念,原谅自己的错误,学会与自己和解,找到轻松和可持续的状态。当你不自在的时候,你觉得累、不轻松、容易自责,这些感受会慢慢累积,到最后,要不你的意志垮了,要不你的身体垮了,要不你周围的伙伴垮了,这些都是不自在的状态。”
“有情绪有煎熬是好事,它会引动你的思考,不要去对抗和控制自己的人性。你已经很不舒服了,却告诉自己,不要不舒服,要坚持,这是不对的。因为市场有无数种方式去放大它,且一定会有你无法承受的时候,所以不但不要对抗和回避,还得主动放大它,履霜坚冰至,要告诉自己,我不舒服了,肯定有哪里不对,得立刻去解决它,别等到失去理智去被动处理的时候。”
这其实就是接受自己,与自己平静相处,不要和自己较劲。冯柳的这两段话,对于需要心理建设的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