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理位置、规模 、性质以及背景等等因素的差异,教育机构细分成很多流派,甚至组成了一条肉眼可见的鄙视链。
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古人诚不欺我。凡是有同行出没的地方,都能听到彼此相互唾弃的声音。教育行业自然也逃不过这个定律。
因为地理位置、规模 、性质以及背景等等因素的差异,教育机构细分成很多流派,甚至组成了一条肉眼可见的鄙视链。
鄙视链1:北京>上海>广深>其他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
在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中,有一条无法打破的地域歧视链:
北京>上海>广深>其他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
说起来,北京才是正经的教育中心。当地92所高校、305所中学,是其傲视全国的资本。尽管不服气,有着64所高校和249家中学的上海,只能屈居第二。广深就更差些火候了。
所以哪怕处于五环外,在北京拥有一厅两室的办公场地,也有底气自称是北京知名机构。能够在竞争惨烈的帝都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证明,比上广深的机构有足够的优越感。更何况,教培行业的两大巨头新东方和好未来都起家于此。
鄙视链2:美股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其他机构
处在喧嚣的圈子里,必须要保持发声。你可以不沉默,但是各种攀比会很快让你沉默。
公司性质不同,也是攀比的重要标准。上市的瞧不起没上市的,“财务不正规,赚的是偷税漏税的钱。没有资本化,缺少股价波动带来的惊喜感。”
没上市的同样对上市公司嗤之以鼻,“每年都为业绩增长拼命,哪里还有心思放在学生身上?”
国际的好才是真的好。美股上市企业站在鄙视链顶端,俯视A股及其他证券交易市场。在国内资本市场,A股机构瞧不上港股公司,“难道不都是冲击A股无望才转战港股的么?”
新三板公司对没有资本化的机构爱答不理,普通机构对新三板公司也不感冒,“你挂牌就挂牌,干嘛偷换概念自称上市机构,装什么大尾巴狼?”
鄙视链3:十亿级>五亿级>亿级>千万>百万
尽管都想走并购路线,可是运作成功的没几个。营收规模才是至关重要的。把钱赚到手才是硬道理,赤裸裸的数字碾压没错了。
鄙视链4:中介公司>咨询公司>中介公司
在留学行业,不管你什么规模,有资质的机构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有资质的鄙视没有资质的,最先拿到的看不上后来获批的。某些机构的广告牌上至今还印着首批获得国家资质认证的字样。
有资质就能享受政策带来的市场红利。随着美国业务的崛起,咨询模式迎头赶上。有没有资质不重要,签约才是硬道理。有资质的留学机构,没几家美国业务做的好。往年趾高气扬的中介,又成了被鄙视的对象。
尽管国家已经取缔了资质审批,可是各类机构的基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行政力量曾经干预过市场的圈子里,歧视链其实是一个闭环:中介公司>咨询公司>中介公司
鄙视链5:互联网机构>留学平台>传统机构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打造了一个新圈层。互联网公司嫌弃传统公司保守,传统公司厌恶互联网公司打嘴炮。
以目前的形势看,还会相爱相杀的撕下去。介于两者之间的,还有一种叫做平台的机构。和互联网留学公司相比,留学平台更能喊出颠覆行业的口号。
他们左手机构,右手学生,希望效仿淘宝掀起一场盛大的行业革命。先不说盈利模式是否靠谱,单左右手互博的姿势都能带出些许声势。
鄙视链6:LSAT老师>GRE/GMAT老师>SAT/ACT老师>托福老师>雅思老师
早些年,留学考试培训师多是缺少留学背景的。
国内最早的SAT培训机构就主打着“本土化教学”的旗号,格外重视培养教师教学基本功。
抛开其他不讲,留学培训师之间,首先面临着一场词汇量的较量。雅思7000,托福8000,SAT 12000起步,GRE词汇量要求更是令人咂舌,几乎奔着2万去了。
随着留学归国人数节节攀升,托福教师普遍都能沾上些海龟背景,虽然拼写和语法能力略逊色于讲着难度堪比文言文的SAT、GRE老师,但是凭借流利、洋气的一口外国腔,也能睥睨那些天天钻研佶屈聱牙、费神烧脑的教学内容的同行。
说起托福,尽管申请北美高校,提交雅思或托福成绩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托福作为北美院校更加情有独钟的语言考试,在美国留学的大趋势下显然要比雅思傲娇很多。
都说勤劳的人考GRE、聪明的人考GMAT,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难度就更高了。在双G老师面前,SAT/ACT老师、托福雅思老师都会不自觉的仰视;而LSAT老师,更是留学考试培训师中神一样的存在。
鄙视链7:前招生官>名校洋教授>名校外籍顾问>参赞>海归>本土顾问
无论机构销售如何巧舌如簧,多数客户还是不为所动。除非听到强悍的团队背景才会为之一振。对于多数机构来说,团队背景才是主要战斗力。
国内多数家长迷信权威,凡是顾问身份被打上类似标签的,都是可以用来吸引人的噱头,甚至发展为收割智商税的利器。
比如去报名中学物理培训班,人大附退休老师和大学毕业生教课,哪一个更受欢迎呢?
随着客户对各种新身份顾问的不断免疫,留学机构人员结构越来越高端。从海归到外籍到参赞到前招生官,各种专家满街跑。
留学咨询是以人为本的经验工种,团队背景有别,收费也不一致。身份不同,高出来的就是成本。这种情况下,三五万的常规业务,根本上不了台面。动辄百万的收费,才对得起高端的称号。
更多文章推荐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长按上面二维码可加入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