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走进英国课堂】查看往期内容!
老外学中文有多难?
美国密歇根大学汉语研究中心的大卫·莫斯教授就曾在其论文中列举了汉语的N个杀手锏,包括:
没有绘画功底的人肯定写不好中国字,会读拼音和能写字不是一回事,查字典恍若看天书,文言文更是要了我老命,不懂中国文化绝对理解不了中文词句的诗意……
大卫老师还哭诉道,曾有人告诉他,“谦虚地说,掌握中文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吧”。
但六年过去了,大卫老师说自己只学会了谦虚。
中文给外国人带来的痛苦,是全方位无死角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外国人学中文,是对苦练英文多年的中国同学的一种偿还。

于是,最近有老外总结了“
老外学中文的5大禁忌
”,希望能再一次挽救同胞的中文学习之路。

结果俺们一看,这不就是学英语的我吗?

1
相信课本

课本这玩意儿,应该能算是全球语言界的一号坑爹小能手了,
熟读中学英语课本的小伙伴应该都深有感触: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 
这种东西,不存在的
老外对话的时候,How are you? 后面的回答明明是 Good. 和 Very well. 更多。
这个情况对学中文的老外也是一样的。
他们的课本里基本都教“你好吗?=How are you?”、“很高兴认识你=Nice to meet you.”
而我们中国人显然不怎么用这些话,基本都是“嗨~”、“早~”、“哈喽~”搞定,连“吃了么?”的出镜率都要高不少。

2
指望听到纯正的口音

许多淳朴的外国朋友天真地以为“学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然而真的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别说老外了,好多中国人都听不懂一些同胞的口音呢,而且就连可以算普通话的那些话里,口音的差异也已经够大了。
于是老外一来中国就彻底蒙圈了,本以为用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就能称霸上海滩、无障碍排队鲍师傅,结果没想到自己打了一路的手语。
明明课本上告诉你“问清楚”叫“wèn qīng chǔ”,然而子君妈妈显然会对你说“要问问 qīn cǔ”,末尾很可能还加上个“dē~~~
明明课本上教的是“
知道吗
?”,然而子君妈妈显然会对你说“
晓得伐
?”

3
用英文发音记中文发音

克服套路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创套路。把所有的语言都当作自己的语言来学,是全世界人民通用的练习外语的一种方法论。
比如,逐字注音法。
就像背英语单词时,你会费尽心思地在单词旁自行翻译,努力把发音归纳总结为“三克油”、“爱老虎油”一样,歪果仁也找到了类似的捷径。
Book Itchy=不客气
Knee How Ma?=你好吗?
Hen How=很好
Woe Hen How=我很好
Bond, James Bond!=棒,真是棒!
再来一个终极版的,能看懂的中国人,据说智商都得在180以上:

4
用英文体系学中文

虽然老外们不少动辄就精通3、4门欧洲语言,但一学中文就被打回解放前。
什么语言最难?精通32种语言的欧盟翻译官秒回:中文啊!
然而,
我们自己似乎觉得中文一点也不难啊,反而是欧洲的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什么的更难吧,但讲英语的老外学这几门语言却觉得游刃有余。
其实,这个现象真的不是难易程度的问题;它其实是差异度的问题,中文和欧美的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分类。
首先我们要讲解一下,
世界上的语言分为3种: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黏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
中文就是分析语中的代表性语言,这种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词基本都是不变的,不需要做任何变位,在表达不同意思的时候只用在句子里加上更多的元素就好了。
比如,我们说“我喝星巴克的咖啡”,而要表示“我喝了”则只用在加个“”变成“我喝了星巴克的咖啡”。
而英语中则需要变位,于是有 I drink Starbucks' coffee. 和 I drank Starbucks' coffee.
像英语这样,需要通过改变词语本身形态来表达不同意思的语言,就是屈折语;
而欧洲那些语言都是屈折语,所以对英语母语者来说门槛很低
正是因为中文和欧洲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我们互相学对方的语言才这么难。

5
中文的声调最要命

中文是少见的把“声调”(tone)系统化的一个语言。
普及一下,英语中把中文的4个声分别称为:
第一声:level tone

第二声:rising tone

第三声:falling rising tone

第四声:falling tone
这对很多老外来说真的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们讲话时变调只是为了表现感情(或者是口音问题,比如英式英语特别喜欢中文的第三声),而在中文里变调就是在讲完全不同的事。
中国人浑然天成的“妈嘛马骂”发音技能,始终是歪果仁眼中最玄妙的未解之谜。
OK,关于中文和英文在本质上的区别,语言学家们写了数不清的论文,也不是我们在这能全部讲清楚的。
我们还是来稍微讲讲“同时学会这两门语言”有什么好处吧~
就像刚刚说的,英语的逻辑严密性比中文要强不少,所以中国人在熟练掌握英语之后通常会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强了不少;
而这也不是说中文就是个混乱的语言,很多老外在学会了中文之后发现自己的创意思维得到了提高,因为他们现在能跳出英语的固有逻辑框架;
而且,不用说,他们在学会中文之后发现数学更简单了。
语言学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曾说过:“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观”,所以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终身只会一门语言,那TA一辈子都无法摆脱母语的束缚,很多概念就永远无法理解;
比如,如果不学中文,讲英语的人就理解不了什么叫“仁”;而中国人如果不深入学一下英文,也理解不了诸如 give sb. credit 一类的概念。
So~~~
即使你没有和外国人交流的必要,学好英语也是件很划算的事,毕竟,“一种新的三观”不管怎么看都是很厉害的竞争力呢。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走进英国课堂
专业解析英国教育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