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妻子苏珊引见格莱德基金会负责人后,巴菲特开始拍卖与其共进午餐的机会,并将拍卖款捐出。拍卖开始的前三年,成交价一直在起拍价附近徘徊,自2004年展开网络竞拍后,当年成交价飙升便至25万美元,2005年拍卖成交价为35.11万美元,2006年的午餐机会拍得62.01万美元,而2007年的成交价格为65.01万美元。
截至2008年,以往9次“巴菲特午餐”已累计拍得善款425.16万美元,平均每次午餐的“售价”为47.24万美元。美国慈善机构格莱德基金会的款项,主要用于帮助旧金山地区穷人和无家可归者。
中标者可以带7位同伴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并拥有一盘午餐录像带。这些人可以询问除了个股以外的任何问题。关于午餐的花费,Smith Wollensky餐厅员工透露每道菜的价格在30-50美元之间。
20年来,中国人贡献了巴菲特午餐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把欲望和人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20届慈善午餐拍卖,被称为“币圈贾跃亭”的90后孙宇晨,以456.7888万美元(人民币3152万左右)的价格,买下2019午餐的“陪吃”权,自此成为全球最年轻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竞拍者。
对中国商人们而言,与其说是吃一顿饭,不如说吃的是巴菲特的头衔与背景,是一次名利场的狂欢盛宴。至于花了多少钱,吃什么,都不重要。
买下巴菲特午餐的三个中国人
段永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2006年以62.01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在那个时候,段永平的62万美元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捐赠。在他看来,他与巴菲特的接触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段永平作为第一个花巨资与巴老陪吃的人,在国内赢得了一片骂名。他当时获得了许多头衔,比如“段求恩”,有人讽刺他“像白求恩那样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把取之于中国的财富舍近求远的赠与外邦”。还有人还算了一笔账,62万美元,相当于吃掉了124名大学生的大学期间全部费用,吃掉了1600个农民一年的劳动成果……
段永平当时得了个“罔顾同胞”的骂名。骂声太大,段永平当时只能尴尬地回应:巴菲特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我做慈善捐的多。
第二个跟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中国人是赵丹阳。他在2008年的全球大熊市中以创纪录的211万美元拍下了与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机会。
在他和巴菲特吃饭之前,巴菲特午餐还没有不能说的话题。自从赵丹阳给巴菲特推荐了物美商业的股票之后,巴菲特的午餐上就多了个规矩——不能谈个股。
赵丹阳充分地利用好了拍下午餐带来的曝光率,从2008年6月拍下午餐,到2009年6月正式吃饭,他有一整年的时间来计划这件事。在与巴菲特吃饭之前,赵丹阳就频繁接受采访造势,称会在饭局上给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的股票。到了吃饭时,赵丹阳还精心准备了物美商业的年报给巴菲特看,巴菲特当场也不好拒绝,称自己“会回去看看。”
见巴菲特之前,赵丹阳共持有物美商业6595.05万股,为物美商业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而与巴菲特见面之后,赵丹阳拥有的这些股票在半个月内涨了1.5亿元。
第三个跟巴老共进午餐的中国人,估计是迄今最惨的。2015年,A股上市公司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花了234万美元拍下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与巴菲特午餐后,朱晔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大发感慨:“大道至简,贵在坚持。”
2015年吃完午餐之后,朱晔的天神娱乐股价暴涨90%,但好戏不长,到了2018年,朱晔就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他被立案调查。9月辞去天神娱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职位,持股的98.94%处于被质押、100%被司法冻结的状态,堪称和巴菲特吃午餐的三位国人中的最惨者。
90后叛逆少年孙宇晨
1990年出生的孙宇晨是个叛逆少年。高中时,他叫板应试教育,语文考试只写作文,英语考试用中文答题。高三那年,孙宇晨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意外进入复试拿到一等奖,并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资格。从这时起,他才下定决心用功读书,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将成绩从三本线提升上来,成功考入北大。
会大二下学期,孙宇晨思想激进,开始对抗校方,批判的言辞越发激烈。怕被北大开除,于是,同年他以历史系排名第一的成绩从北大提前毕业,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研。
读研期间,他并没有停下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脚步,而是参照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办起了网络杂志《新新青年》。但他发布的一篇文章《老兵不死,一九四九》被人指控抄袭。这则丑闻使得他的大量支持者“粉转黑”,孙宇晨决定放弃文学这条路。
之后,孙宇晨敏锐地察觉到了新风口——先购买了特斯拉的股票,后又“炒”起了比特币。“时机+眼光”让他身价飙升至千万元人民币。
2017年,数字货币成为创业风口,各大投资机构争先进入该领域,孙宇晨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当年7月,基于区块链的开源全球数字娱乐协议,他创建了波场;8月,该项目正式上线;9月2日,波场ICO(首次公开募币)完成募资约4亿元。
2017年9月4日,国家七部委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风口浪尖,孙宇晨却以总部在国外为由,在直播中声明“不退币”,并独自顶住政策和团队要求退币的压力,跑到了美国。一时间,波场和孙宇晨成为币圈让人瞩目的对象。
最终,在国家政策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之下,孙宇晨还是把之前ICO募资到的4个亿“吐”了出来。之后,他转战新加坡,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作为主体,波场得以再次在币安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线。
更为人诟病的一点是,孙宇晨拿不出产品。在最初的设想中,他声称要将波场做成去中心化的内容和娱乐平台,以便娱乐从业者通过个人ICO的方式赚钱,从粉丝经济变成粉丝金融。可如今已过去近3年,他还没有拿出任何看得见的产品。
种种质疑,让业内开始传出孙宇晨是“币圈贾跃亭”的说法。对此,孙宇晨公开否认,并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诽谤”。他认为自己和贾跃亭是完全不同的:第一,两人的家乡不同;第二,所创立的项目国际化程度不同;第三,贾跃亭欠了很多钱,而他不欠任何人钱。
巴菲特的午餐本质是什么?
巴菲特在各个公开场合金句频出,明里暗里告诉大家的投资理念已经非常多了。
这么多年来,他强调的核心投资理念,一直都没变过。总结起来,不外乎几点:
一、价值投资针对的对象是企业本身,而不是股票,投资决策要建立在对公司的充分研究和了解之上。巴菲特自己就是常年躲在办公室里专心看财报,做到对自己要投资的企业了如指掌。
二、 关注买入的股票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投资体系,巴菲特曾说过,他不关注股市的短期波动,一年之后是会涨还是跌他完全没有把握,但他相信价格终究离不开价值波动。
他有一个说法,少于4年的投资都是傻子的投资,因为企业的价值通常不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充分体现。
三、 不买自己看不懂的股票,哪怕外界普遍看好。巴菲特曾表示,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所以比起广撒网,巴菲特更青睐重仓持有少量股票。据说,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
既然巴菲特的这些投资观已经不是秘密,那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去和他吃一顿饭呢?其实对拍下午餐的人他们而言,与其说是吃饭,不如说借着巴菲特的头衔与背景,来一次名利场的狂欢盛宴。
2007年,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盖伊·斯皮尔,以65.01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了上一次午餐机会,事后他对媒体表示:午餐谈话内容从选股标准,到纽约首席检察官 Eliot Spitzer的嫖妓丑闻,不一而足。
伊·斯皮尔后来在一本书中谈到巴菲特对自己的启发。他称自己顿悟到了5个真理:坚持自己的原则;远离疯狂人群与噪音;永葆童真与好奇心;培养并维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忠实于自己。
早年间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人都是冲着和巴菲特交流去的,更多的是情怀因素,但其实“现在这个时候要研究巴菲特的思想,看他的书、给投资者的信等等,其实信息已经很充分了,不存在面授机宜,也不会有什么内部消息”。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不断被拍出天价,也随着从“慈善拍卖”到成了20年来持续增长的“热门股”,这顿午餐似乎已经成了眼球经济时代一次成功的自我营销,抑或名利场上的一出好戏。
巴菲特午餐的价值取决于拍得的人的需求,如果只是交流,那么其实多年来巴菲特的股东大会问答,亲笔的股东信都提供了股神最真实的想法和理念,完全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学习。跟巴菲特吃一顿饭、合一张影,完全不能替代对巴菲特投资理念和投资哲学的持续思考和学习。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们,他们更加热衷于花巨资跟巴菲特共进午餐,其动机纯粹是为了炒作。要么想沽名钓誉,要么想投机取巧,一夜暴涨!
市场容易很快地出现明星,但也容易像流星划过一样短暂。对中国这些与股神共进午餐的人来说,更应该学习巴菲特的专注、思考、阅读、冷静、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真正智慧、知识的追求,一辈子专注自己内心的修炼、追求知识。
结束语:
投机取巧和沽名钓誉与股神理念南辕北辙
在哈佛大学教授TalBen Shahar教授曾经说,所谓的“外在”只是信息,而“内在”才是决定形态改变与否的重要因素。”
当人们追求成功,寻找人生的意义,表达自己的价值,更多地通过“外在因素”去证明。所以越来越多的“既定现象”成为很多人争相模仿的对象,其目的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拥有同样的能力:
打高尔夫球的,都是成功人士;拎爱马仕香奈儿的,一定是贵妇名媛;和名人一起吃饭、合影,说明我们是同一类人......
而实际生活中,成功人士可能更喜欢打篮球、一个看起来很名媛的人可能背了A货、那个挤满微笑的合影背后,巴菲特也许连旁边人的名字都不知道。
真实的巴菲特其实是在于专注,在于耐性,在于认真的研判和深厚的自我积累功底,达成巴菲特的伟大成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对于那些花费数百上千万跟他共进午餐的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根本学不会,甚至他们根本也没有这样的耐性去学,恰恰相反的是,他们只是想借用巴菲特的影响力,为自己的财富暴涨而寻求一条终南捷径。
投机取巧的动机与股神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南辕北辙,这不正是一个巨大的嘲讽和笑话吗?
- END -

本专栏书籍解读人:冯冠军,经济学博士、中国教育学会财商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为帮助大家快速入门经济学,冯老师特地为大家挑选了十本经济学科普读物。
每本书仅占用您15分钟时间,就为您透视出一本书的全部关键信息。
扫码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收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