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博先生,基石基金管理合伙人,拥有超过10年以上投资管理经验,主管基金投资工作;主要关注轨道交通、先进与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清洁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领域的股权投资机会。
具备从天使、VC到PE、并购全链条的股权投资成功经历,在多个战略新兴行业的细分领域均有良好布局,所管理的轨道交通和信息安全产业主题基金目前成为国内产业类科技投资代表,管理业绩优秀,主导投资近10家准上市公司,2020年前将陆续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
截止2018年底,基石成长系列基金,4个项目净利润亿元平台,6个项目越过5000万平台,超过90%项目在投后近3-4年内崛起,培育多个细分行业龙头,独特的产业赋能能力孕育多家独角兽企业;基石天使系列基金,涌现出多个明星项目,获得蚂蚁金服、百度风投、360企业安全等产业巨头的后续投资。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投资理论等同于普遍适用的物理规律吗?抑或它只是一个无关宏旨、脱离实际、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概念?说到底,这是一个平衡问题,而平衡来自于对丰富常识的运用。”
——「美」霍华德.马克斯  《投资最重要的事》
在2018与2019新旧交替之际,内外交织,各种不确定性愈加凸显,任何轻易的趋势判断都显得缺乏力度。
一级市场投资领域,在过去的2018年,募集和投资总量均大幅下滑,在创业公司倒闭的背后,也伴随不少投资机构进入守成甚至停滞状态,投资行业在二八法则的驱动下,处于行业优化的加速洗牌期。
在这样一个时间窗口,探讨机构投资⻛格的锤炼和进阶,既关乎⻓期成就,对当下机构之存废亦或有启示。
全景视角下,投资领域原本就存在巨大的分野。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本就像极了一个江湖,而江湖从不缺乏⻔派,期间老牌美元基金、知名国有创投、产业资本、传统金融牌照下的直投机构、知名机构裂变出的2.0,甚至3.0机构,以及大量游走于资本市场的掮客勾兑出的机构,林林总总,热闹非凡,所谓十万亿私募,由此而成。
众多类型的机构,多数注定会被淘汰,即使是⻓⻘的机构,在领域、地域、打法、做派等多方面也都存在巨大的分野,而形成不同的⻛格。
但是,谁代表未来的方向?
真正有志All in此领域的机构该何去何从?
如何避免固步自封?
又如何避免邯郸学步?
如何形成独特的⻛格,自立于江湖,而基业⻓⻘?
结合自身基因及其秉性建立独特的投资⻛格,是一个机构安身立命之本。
所谓机构投资⻛格,既模糊又具体,模糊在于抽象而难以精确形容,具体在于它随时在人(合伙人及投资经理)和事(投资项目)上得以反映。若以投资的深邃去审视机构⻛格,确有图骥可循,核心包括投资观、投资框架、投资策略三个方面,分别涉及如何看待投资、用什么样的工具及怎样去做。
这也构成机构⻛格锤炼中的三个重要问题,以下为结合投资实践的相关思考,一家之言,与君商榷。
执两用中的投资观。
小到一个项目的因素权衡,大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布局覆盖,乃至贯穿投资始终 的⻛险、收益匹配,细品之下,终会发现,万物有对,需执两用中之处,无所不在。
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布局为例,在巨大分野的投资江湖中,不难发现有一类机构投资不出北、上、深,且集中在TMT之虚拟经济阵营,在o2o、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等所谓⻛口之中十分活跃,不但追 ⻛,而且造势,在不同的阶段均不乏炙手火热的表现。
同时,也有一类机构,唯财务指标是从,缺乏技术敏感性和⻓期耐心,止步于实体经济,待在舒适区域,瞻前顾后,以稳健之名行偷懒之实。
以上种种,皆⻛格鲜明, 却终难⻓久。
仔细想来,一线城市不代表全部中国,创业如此,投资也是;虚拟经济不代表全部经济,GDP、就业、税收均是;虚拟与实体的新旧融合下,速度越来越快,界限越来越模糊,新之谓新,除却本身内涵,更多价值在于助燃,真正的爆发在于旧的焕新,在于大象转身。
通俗来看,如果一个机构,不明白工厂运转,就无法理解工业互联网;不明白刚需场景所在,就不可能辨别何为伪方向;不明白现实壁垒的坚冰,就无从判断火焰的明灭强弱;不接地气,甚至不沾土味,就不能承接科技浪潮带来的福利及恩泽;永远呆在一线,可能无法深刻理解现实中国......
跌到尘埃里,去仰望星空,用现实的温度去丈量理想和当下的距离,这对于机构的趋势把握、爆发预判、择时布局均极为重要。
实践中,鉴于我们以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基因,面对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一直相对谨慎。
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崛起中,对大宗2B电商项目的投资布局及其后续爆发式成⻓,则直接诠释了基石立旧看新的投资观。
立旧看新,得其实,立新看旧,得其势。
事实上,实体经济的巨大场景,滋养着AI和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而诞生于虚拟经济的各种新技术,也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改良形态渗入,甚至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如果一个机构,不重视AI带来的进步与繁荣,投资前路将越走越窄;不清楚技术优化及迭代的速度,就无法坚信实体换新后掀起的巨大势能;不明辨算法、产品、用户之间三位一体所构建的智能商业模式,就无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找到恰当的投资赛道。
近年来,我们于泛TMT领域的持续投研,在工业互联网、存储、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布局和斩获,使我们更坚信技术革新的趋势和力量,也深切感受着人们观念、习惯和意识的不断加速开放,新旧融合之下孕育着必将诞生的新繁荣。
执两用中,立于新旧之交,去感受春江水暖,星火燎原。
产业链为轴心的投资框架。
投资框架实际上是机构投资作业的工具,和投资策略一起构成投资方法论。
之所以强调投资框架以产业链为核心,有这几方面的考虑:
其一,看什么行业,选什么赛道,首先依赖于对产业链的宏观认知。
其二,选定行业和赛道之后,如何从价值链最厚的地方开始介入,更依赖于对整个产业链的精确把握。
其三,一级市场由于其非公开性和天然的信息不对称,要求更高的产业链挖掘和分析能力。
其四,超出行业平均值的超额收益,一定来自于产业链的上下求索,和对其中相对无效市场的⻓期耕耘。 
其五,产业 链的打法,会增厚机构投后赋能能力,并起到生态协同作用,反过来积累投资势能。
在基石既往的经历中,产业链的打法贯穿始终,无论是传统优势的轨道交通行业,还是正在崛起的信息安全、新能源、甚至更细分的其他产业链。
以上五点的把握和体会关乎方向、效率、赋能、产出比等机构发展的多个维度,对打造具有产业思维的投资机构至关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产业链思维的养成,在后续机构裂变、能力迁移及领域拓荒中堪为利刃、是为总纲。
坚守原则,随行就市,相机而动的投资策略。
在价值投资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必须承认、接受、配合并且响应环境,并以此为前提,做出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好决定。
因为周期有起伏、事物有往来、环境在以不受我们控制的方式而改变”。
因此需要我们随行就市定策略,相机而动待其时。
每一个决策时间点都有特定的投资环境,在唯易不变的规律中,不做随机调整的投资策略很难说是正确的,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策略有可能大相径庭,但可能又都是最合时宜的。
实践中,机构开拓一个全新领域时,投资策略遭遇波折后的调整往往最⻅功力。
另外,相机而动更注重耐心狩猎,而不是追逐投资机会, 要知道追逐出来的往往是过高的估值。
相较之下,宁可错过的遗憾比起投错的懊悔更容易让人接受,尤其是专 业投资者。
如果说,投资观、投资框架分别涉战略及工具层面,投资策略则处战术执行层面,直面⻛险,是以低买高卖为核心,围绕价值与价格的反复博弈与权衡。
在资金、价格、市场、环境、预期等外部变量作用下,需要对仓位、速度、周期、分散程度等因素做出尽可能合理的组合安排,从这点上说投资策略本身自带⻛控,且非尽职调查和交易条款可以覆盖。
谈及一个机构的投资⻛格,以上三个问题是很好的试金石,其精进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构的厚度,期间也贯穿了基石在以上问题上的理解和信念。
那么机构在锤炼和进阶中又会经历哪些阶段?
——通识、偏好、裂变、鼎成这四个阶段,是我们⻓期观察结合八年来投资复盘的总结和推演。
简单来说,通识阶段主要投大家都看得懂的,通常没有形成产业聚焦,更缺乏机构辨识度;
偏好阶段则具备看懂别人看不懂东⻄的局部能力,聚焦少数行业,在优势行业内形成较高影响力;
裂变阶段,基于偏好阶段形成的投资理论趋于体系化,可以复制到多个行业或领域,尝试在多个行业构建影响力;
如果机构顺利越过裂变阶段,经受住各种不确定性考验,投资组合的四梁八柱得以建立,投资方法论在多个领域的践行得到良好反馈,则步入鼎成阶段。
通识阶段,机构起步犹如孩童启蒙,多数机构起步于通识阶段(不排除有机构略过此阶段),投资大家都能看懂的项目,⻛险相对较低,但收益空间也相对受限,在一个大家都看得懂的有效市场,机构很难获取超出行业平均报酬的超额收益。
然而,对于没有产业背景和行业积累的机构而言,通识阶段是必经之路,但是否止于此,则不一而足。
简而言之,勤于思,敏于行,戒于杂,雅于趣者(趣指项目审美)会步入偏好阶段,有机会铸就机构⻛格;
惰于思,钝于行,疏于阔,随于众者则会分流,成为市场机构中的绝大多数,也就是万金油式机构。
机构和人一样,均有惰性和舒适区,进阶路上难免有各种搭便⻋的诱惑,持续不断的与自身较劲,是机构进阶的常态。
通识阶段犹如通识教育,处于打基础阶段,必要的干泛接触面及选择机会对一个机构十分重要,这便是“没⻅过世界,何来世界观”的道理。
然而,涉猎过干则难免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先放后收、做到不迷失,则是下面要探讨的。
偏好阶段,此阶段是机构核心投资能力的形成期,要解决的的问题只有一个——形成能看懂别人不懂东⻄的局部能力。
这是一个难易相交的问题,难在于,要超越多数走向卓越,总是不容易的;
易在于,在特定领域经过持续投入和钻研,局部卓越能力的养成自然水到渠成。
与上一阶段最大的区别在于,此阶段需要厘清能力边界,做到核心聚焦,保持行业定力,在特定领域内完成从通识到专业,乃至卓越认知的升级。
期间若能贴合机构资源及秉性发力,则投资⻛格可成,并逐渐成熟。 
在克制、自律、定力的加持下,收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自信,同时提炼出可为之坚信的⻓期投资理念和体系(包括投资观、投资框架以及投资策略)。
投资理论的体系化正是基金⻓⻘的开端,之后便是无止境的完善、精纯和进阶......
基石起步于产业基金,先天的机构秉性,给它特定领域的专注和赋能力,在轨道交通领域⻓期耕耘, 投资培育了多家临近上市的行业领军企业,同时也锤炼了基于产业链的投资信念。
以上两个阶段,前者用弘为主,后者重在取精,进阶过程中产生并愈加坚信的投资理念,是后续高质量裂变的基础。
裂变阶段,此阶段是要对以上阶段形成的投资理论做体系化输出,既是机构寻求突破的必经之路,也是机构寻求发展的必然规律。
好的裂变将进一步完善机构产业覆盖,产业覆盖的增强,又会进一步拓宽机构投资视野,形成新的投资实践,不断收到反馈并优化投资方法论,进而形成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积攒机构势能。
近年来,基石在新能源汽⻋及信息安全方向的体系化输出尝试,已培养出上市公司和多个行业明星企业,增强覆盖的裂变路径正被不断印证。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可能的裂变形式不一而足,但裂变不是分裂,需要在既有体系支撑下,做到对原有精髓的继承与再发展,抛却母体的裂变,往往形似而神离。
从商业实质上看,直营模式总比加盟模式质量要有保证,尤其对于⻛险投资这种极难标准化的领域;从组织形态上讲,则不必拘泥,确保在体系内给活跃的向上力量,提供可开拓、创新的机制与环境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在所有的裂变形式中,人员的衔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保持投资理念的传承,关乎成败。
鼎成阶段,度过了前三个阶段,机构自然鼎成,而行至此处的机构,应该是这样的——在多个领域具备核心投资能力,培养出一批优秀投资人才且抱有⻓期坚持的投资信念,积累良好的投资业绩和较高的市场声誉,拥有清晰的机构辨识度和深厚的文化凝聚力。
在以上要素的支撑下,真正做到穿越周期,无论繁华抑或洪荒,均能以自身体系的坚实确定性应对巨大的外部不确定性。
鼎成并不意味着终点,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开启新征程的起点,只不过更为成熟、淡定、稳健。
↓↓↓想要获得「青年投资家俱乐部」最新动态,快快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秘书↓↓↓申请加入俱乐部吧!↓↓↓
😊 一切投融资的问题都可以问小秘书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