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断的收到网友们关于垃圾分类的吐槽,普遍觉得这个垃圾分类虽然是好事,但是操作起来实在太难。
我们都知道,一个事情失去了操作性或者操作难度增加就会明显影响推广,那么难点在哪里?许多人都告诉我们,难就难在不知道垃圾怎么分类!
是的,其实我们也是研究了很久很久,也没有完全的研究透,我们认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垃圾分类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不需要大量记忆和学习。
我们相信这是任何人都期望的,如果丢垃圾还需要大量的背诵和学习,那么我们相信没多少人会有动力。我们知道很多地方都下发了垃圾分类学习手册:
但是实际上会有多少人看和背?我们表示疑问。
2、即使没有多少知识储备的人在短时间内也能搞懂垃圾分类。
第一财经曾经做过一期节目,一位教授说得好。垃圾分类针对的是谁?
当然,现场也是火药味十足,我们不去研究了。
垃圾分类本身是不应该有多大的知识门槛的,门槛越高推广越难。
为何大家普遍觉得难?因为实在无法理解目前的垃圾分类,我们总结了3点:
1、垃圾分类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去分。
2、垃圾分类是按照终端处理能力去分。
3、垃圾分类不是按照字面意思去分。
目前,垃圾分类大致是这4类,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而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同地方的垃圾分类出现了“撞车”的现象,我们以“竹子”为例。
竹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人民日报的分类中,竹子属于“易腐垃圾”,对应的也就是上述说的“湿垃圾”。
而根据我们在“上海发布”提供的垃圾分类查询中,却意外的发现了竹子属于“干垃圾”。
所以竹子到底怎么分类?
这是不同地区的矛盾,就垃圾本身而言,自己和自己也产生了矛盾。
比如我们查询“塑料制品”得到的答案是可回收垃圾。
然后我们查了塑料袋,得到的答案是却另外一个。
问题就来了,难道塑料袋不是塑料制品?以什么为准?
事实上这个就是我们说的,不是按照我们的理解去分类,而是按照终端垃圾处理的能力来分,塑料袋是很难回收的,能回收的大多是一些“比较厚、比较大”的塑料制品,比如每个人家里都有的塑料盆和塑料玩具。
显然这个事情能怪老百姓吗?不能,因为终端到底能处理些什么垃圾不可能普及到所有的老百姓,而且终端还在不断升级,说不定现在垃圾袋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可回收物也说不定。
说起塑料袋,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发生,我们家家具备的垃圾袋也是塑料袋的一种,我们现在知道塑料袋是干垃圾,那么垃圾袋自然也应该是干垃圾,那么问题就来了,都是水的垃圾袋属于什么垃圾?
湿垃圾吗?因为都是水呀,湿了呀。
不,仍然属于干垃圾。怪不得节目中的嘉宾都在吐槽。
我们正文开始了,我们尽可能为大家总结一套方法,即:看完本文后你不需要多么系统的学习垃圾分类,也能在数秒钟内知道你手上的垃圾属于什么垃圾。但是有些问题我们还是无法完全解决,比如上面提到的竹子。
首先,我们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目前的垃圾分类名词存在什么问题。
我们认为不应该在字面上用“干湿”去分。
我们举的例子就是“法人”。
学过法的同学都是知道,法学上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法人不是人。法人实际上是组织。
显然这个名字是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不知道法律上为何要这么定义,如果改为“法体”,这样就非常容易理解,绝对不会和“人”混淆起来。
但是垃圾分类显然从名字上也同样遇到了巨大的问题。
目前最常见的干垃圾、湿垃圾的名字我们不知道是谁定义的,显然具有极大的误导性。
湿垃圾指的其实是这些垃圾:
干垃圾指的是这些垃圾:
从定义我们知道,其实湿垃圾和“水分”一毛线关系都没有。
哪怕你垃圾袋上都是水,滴滴答答,这个仍然属于干垃圾。
显然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客观上造成了老百姓的误解,给垃圾分类的推广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这是名词上的误导,还有一个就是实际使用中的误导性。
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单纯”的垃圾,很多垃圾都是“复合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家庭的垃圾都是数个垃圾的“组合体”。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半杯奶茶的奶茶杯。
考考大家,一杯奶茶喝了一半,实在喝不下去了,准备丢弃,那么怎么分类?给大家五秒钟思考。
5、4、3、2、1……想出来了吗?
困难吧,因为这个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力。
奶茶的官方定义是湿垃圾。
而奶茶杯的定义却是干垃圾。
而奶茶杯作为塑料杯的一种,塑料杯却是可回收垃圾。
到底是什么?
显然,这个最常见的奶茶杯组合怎么丢就已经足够让我们不知所措了。对我们的垃圾分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当我们丢一个垃圾需要苦思冥想的时候,等待我们往往只有一种结果:
我不愿意主动垃圾分类。
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所以,我们提出的方法第一个就是修改名字,彻底放弃目前的名词定义,第二就是同时尝试对“组合垃圾”做一个“高低搭配定义”。
注意:有些垃圾是不属于“丢垃圾桶”但是大家却都丢垃圾桶的,比如最常见的宠物粪便,这个实际上按照定义不应该丢垃圾桶的。
这个怎么弄?应该和我们人类粪便一样冲下水道的。所以在垃圾分类推广的今天,不是什么都能往垃圾桶里丢的哦。
我们还必须明确一点!
目前的垃圾分类是需要我们预处理的!
这点几乎没人提到,也是客观造成我们“抓狂”的原因,很多“组合垃圾”是需要我们预先拆分的,这点你们知道嘛?
比如上述的半杯奶茶杯,我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奶茶倒入下水道或者倒入湿垃圾。
而奶茶杯虽然也是塑料的,但是实际上是一次性的,一次性的微小物品大多属于无用的干垃圾。所以奶茶杯的确是属于干垃圾。
这是目前的官方定义:
我们重新定义和分档,分档是什么意思?就是解决大家最头痛的“组合垃圾”。
那些能拆分的组合垃圾没问题,比如奶茶杯、酸奶杯,都可以冲洗干净分类。那么很多无法冲洗干净的,比如有油脂的呢?我们给大家的方法就是高低搭配。
高档+低档=高档优先原则。大家可以按照我们修改过的名字去记忆:
最高档,也就是第一档,有毒化学垃圾(有害垃圾)。

是不是浅显易懂?比如家里各类化学清洁剂,大家觉得是什么?对啦,很简单,就是有毒化学垃圾,是不是比有害垃圾更加通俗易懂?
第二档:脏废短垃圾(干垃圾)。
脏是什么意思?被污染过的,且无法清洗的。
废的意思很明确,无法再卖钱和回收的。
短就是使用时效很短的,比如各类一次性的产品。
我们这个分类就明显把一次的垃圾袋、塑料杯和那些长期使用的塑料制品做了明显的区分。
事实上,按照终端的处理能力,一次性的产品基本不能回收,包括一次性的筷子、餐盒等等。不信?我们可以查查。
注意,筷子本身一次性和非一次性其实没多大区别的,所以筷子不等于木制品,太小了,筷子也是不可回收再利用的干垃圾。
第三档:软腐烂垃圾(湿垃圾)。
我们坚决要求把“湿”这个字去掉,太误导了。湿垃圾的本身就是软腐烂的垃圾,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厨余垃圾,香蕉皮,剩饭剩菜等等,这些大家都好理解。也有网友用猪饲料来表示,虽然不是很科学,倒也是有点道理。

猪能吃的肯定是湿垃圾没错。
猪吃了要死的未必都是有害垃圾,比如塑料袋就不是有害垃圾。
前几天比较热门的“粽叶”,大家觉得是什么垃圾?这就需要想象力了,粽叶相对于香加皮这种算是硬还是软?显然是硬的,且具备极强的韧性,所以粽叶不属于这档,属于“干垃圾”的范围。
可能有人说不对啊囡囡,哪怕粽叶我们勉强理解为硬废短垃圾(干垃圾),那么粽叶上不是有食物残留吗?食物不是软腐烂垃圾(湿垃圾)嘛,这个又弄不干净,怎么算?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的“高档优先”理论,这两个垃圾哪个优先级高?显然干垃圾的优先级高,所以根据高档优先,粽叶属于干垃圾。
同理还有榴莲壳、椰子壳、玉米的皮、甘蔗皮等硬壳的食物,包括很多比较干的不大容易迅速腐烂的,都是干垃圾。
最低档,也是最严格档位,第四档:干净卖钱垃圾。(可回收垃圾)

现在大家是不是懂了?比如前面的塑料袋,我们打破头也想不明白,现在我们修改了名词后是不是马上懂了?垃圾袋可以卖钱吗?当然不行,一个垃圾袋这种微小的塑料制品可以长期用很久很久吗?也不行。所以垃圾袋不是可回收的干垃圾。
而书本、各类玻璃瓶、金属罐可以卖钱吗?当然可以。这个和我们原来对于垃圾回收的概念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
为何要干净两个字?比如我现在问你,指甲油用完的玻璃瓶子是什么垃圾?显然,指甲油不可能自来水冲洗干净,瓶子中肯定有残留。
指甲油=高档位的有毒化学垃圾。
玻璃瓶=低档位的干净卖钱垃圾。
加起来按照我们的“高档优先”原则,所以指甲油瓶子=有害垃圾。
可以看到,只要沾了最高档的有毒化学品且家庭无法冲洗干净的,全部按照有毒化学品来算,比如铁罐是典型的可以回收,但是油漆铁罐呢?
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没错,依旧是有害垃圾。
那么同样装化学品的,比如洗洁精瓶子,这个难道也是有害的?洗洁精不是化学品吗?不,洗洁精我们是可以冲洗掉的,且洗洁精现在很多都是无毒或者微毒,所以冲洗干净的洗洁精瓶子属于塑料瓶,且这也不是那种一次性的,也就是可以干干净净卖钱回收的。
按照我们的解释,虽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基本可以快速解决日常的大部分垃圾分类问题。
我们来做题复习下,擦过液体的纸巾属于什么?(不管你擦了什么,哪怕是男生某些时候用过的纸巾)。
纸张本来属于可回收,但是现在明显被污染过了,脏了不干净了。而且又不是食物等腐烂的,那么应该分哪类?
对,干垃圾。
是不是容易理解多了?
显然,目前的垃圾分类才刚刚开始,困难还有很多。甚至有些困难还是比较奇葩:
1、目前的垃圾袋属于干垃圾,而厨余食物属于湿垃圾。
现实会让你把湿垃圾倒出来之后再把垃圾袋丢到其他地方。
的确是很恶心……滴滴答答的臭水臭味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2、垃圾分类的推广需要有个过程,很多小区垃圾袋装化都未必做到100%,垃圾分类显然比较困难,造成垃圾乱丢情况。
垃圾分类总体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是具体还需要一步一步来,不久的将来,垃圾的处理肯定能更环保更科学。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的垃圾分类起到点作用。如果大家觉得有点用,请分享给更多人知道,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