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小心!
猝死
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词
似乎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以上2例猝死都是在50岁上下,
那猝死就一定会发生在年纪大的人身上吗?
经常运动能否避免猝死?
可见答案同样是NO! 
不注意运动方式或者过度运动,后果同样可怕。
还有案例是上着班就突发性猝死的,
猝死确实是不论何时何地都可能发生的!
但它发生前,可能早就给了你暗示。

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cù  
猝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骤然发生        快速不能预期
注意!
“猝死”一定是因“自然疾病”死亡的,
这是区别于意外死亡的一点,
身体上本来就存在的疾病才是猝死的“真凶”。
这些疾病要么早已存在,但没有明显症状而被忽视,
要么就是疾病本身比较紧急,发作时很快死亡。
根据导致猝死的疾病的不同,
可以将猝死病因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其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
最常见的是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先天异常、心肌炎等。
非心源性猝死
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
非冠状动脉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例如支气管哮喘、肺梗死、急性脑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
哪些人更容易猝死?
  • 有猝死家族史。
  •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 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肥胖、精神紧张、暴饮暴食、心情抑郁等。
此外,猝死并不是年纪大的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可能发生。超过一半的年轻人猝死与过度劳累、大量吸烟喝酒有关,尤其是过度劳累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最重要因素。
猝死前有哪些信号?
心源性疾病是猝死主要原因,因此猝死前的信号多提示心脏缺血、心功能下降。
比如近期出现胸闷或加重、心慌、心跳过缓、晕厥、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胸痛或者肩颈手臂放射痛、反复发生的胃肠道不适、突发性出汗。
这些表现虽不太特异,但是如果恰好在这段时间内极度劳累,又有以上表现的话,一定要及时就诊,看看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如何做才能预防猝死?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
“短时间”
“突然死亡”
这几个关键词提示猝死难以防范。
但如前所述,
猝死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等心脏性疾病,
主要诱发因素为长期疲劳、抽烟喝酒。
所以,对于猝死高危人群,
应重点关注冠心病等心脏病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定期体检,
谨遵医嘱科学及时治疗基础病,
还有就是戒掉烟酒,合理运动。
猝死前急救“黄金4分钟”
在猝死发生时,其中最为危及的就是大脑,其严重后果是以秒计算的:
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超过10分钟——可造成脑部不可逆损害,无法救治。
因此,会有猝死急救的“黄金4分钟”一说。因此在发现有猝死情况时,应该第一时间启动心肺复苏,恢复血液流动和供氧,并拨打120请求救援。
最新非专业人士抢救步骤
1 .呼救与打电话 
判断病人是否没反应。如病人无反应,就近呼救并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和获取除颤器。或自行拨打120电话并开启免提键,按调度员的指导实施抢救。
2. 按压
如病人无正常呼吸、咳嗽或活动,开始胸外按压。在胸部正中按压30次,每次按压使胸骨至少下陷5cm。快速按100-120 次/分的速率按压,即用快于每秒1 次的速度进行。
3. 吹气
将病人头后仰并抬起下颌,捏住鼻子,常规吸气后用嘴包住病人的嘴进行吹气,直至看见胸廓抬起。每次吹2口气,每次用1秒,避免过度通气,总时间不超过10秒。
4. 使用AED
一旦AED到达,开启电源并遵循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定要引起重视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邵逸夫医院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李兴鹏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2018年中国医生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年终奖发了多少?
参与调研
更有奖品赠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