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人问过巴菲特,你在坚持价值投资的一生历程中,最恐惧的时刻是什么?

巴菲特回答:是核大战。
以老巴拥有的财富资源和投资经验,已经没有任何金融危机足以伤害到他,但核战能,一小撮政客的愚蠢、疯狂和盲动,可能几分钟内就决定人类的命运,不但巴菲特的财富,乃至他老人家的肉身,瞬间灰飞烟灭。
核大战的阴影一直笼罩在老巴内心,可以说是他最深处的恐惧,心心念念。2017年,半岛核危机时,巴菲特接受CNBC采访表示:“这是地平线上唯一真正的阴云。我们这个国家(美国)总是有一百万个问题,不是这种就是那种,它们都得到了解决。但这是一个终极问题,因为如果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上世纪60年代没有克制,将会有数百万美国人被杀死。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以巴菲特的明智和豁达,为什么对核大战念念不忘,惴惴不安?因为他青年时代真正经历过,这个阴影终身难以磨灭。人类确实曾经在核大战的边缘,距离毁灭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两大国巨人对撞,懦夫游戏,全世界的人命都是桌上的筹码。
一本精彩的好书《午夜将至》。 
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的时刻。

一、缘起 

1959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革命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成立古巴共和国。初期美国同古巴的关系还比较好,也想争取挽回,就像新中国如果没到《别了,司徒雷登》那个撕破脸地步,其实是一直想争取的,美国大使一直留住中国等待接触新政权,同期苏联大使却随着国府跑到广州去了。但亲不亲,路线分,汉贼不两立,美古最终交恶。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特别是1961年猪湾事件后,卡斯特罗转向东方阵营向苏联求援。这是古巴导弹危机的缘起。
其实古巴革命不是苏联策划的,是拉美社会内部矛盾的一次爆发,老卡一开始对苏式真理主义并不十分感兴趣,他只是拉美左翼青年寻求公正的一种朴素革命理念。像老卡的战友切.格瓦拉,那哥们儿就是一个天生的革命者,一辈子都在不断革命,天生的反建制派,一辈子都在致力于推翻各种体制。
赫鲁晓夫此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出于争霸的需要,他想在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找一个立足点,狠狠的踢美国一脚。
我关注的是,两大国双方是如何决策的?如何互动?如何误判?最终把人类推向了毁灭边缘,千钧一发之际又撤回来。
二、赫鲁晓夫:想偷鸡一把
面对古巴针对美国威胁部署核武的请求,赫鲁晓夫存有侥幸心理,明知这将激怒美国,引发不可测的冒险后果,但他一意孤行,决定偷一把鸡,搏一把。
显然,古巴导弹如果能偷鸡成功,获益是巨大的。
军事上,可以保证核平衡,撕破美国的导弹包围网。当时美国已经用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美国在盟国欧洲大门土耳其部署了导弹,对准了苏联,苏联的主要城市和工业中心都处于美国核弹的直接威胁之下。赫鲁晓夫如芒刺在背,苏联苦于没有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核武,古巴提供了一个契机。(古巴导弹危机解决的条件之一就是美国事后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政治上,可以巩固古巴的安全,进一步控制古巴,把苏东势力延伸到西半球,大涨东方阵营的志气,大灭西方阵营的威风,东风压倒西风。此事若成,相当于公开打肯尼迪耳光,把美国人的软弱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从而使盟国丧失信心,不再相信美国的安全保证。 
最重要的是,之所以导演古巴导弹危机,从心理深层次分析,赫鲁晓夫是看不起肯尼迪的,这是一系列误判的心理根源。
我们不能用后视镜观察,现在对抗的结局已经出来,还原到历史当下,全球领导人之间非常明显存在一条鄙视链。东方阵营的领导人普遍看不起西方阵营的领导人。因为东方阵营的领导是“斗”出来,西方是“选”出来的。像赫鲁晓夫,那是在非常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斗出来“头狼”,长期在史达林同志的身边工作,经历了数不清的战争、清洗、宫斗、阴谋、暗算,腥风血雨中成长起来的老革命家。在他们眼里,西方民选的领导人,就是一张嘴,夸夸其谈,忽悠选票,干几年就下台了,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残酷考验。尤其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含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养尊处优,风流潇洒,政坛金童,主妇杀手,在赫鲁晓夫眼里那就是个流行歌星,瓷娃娃,靠一张小白脸忽悠家庭主妇投票玩政治。
同理,这条鄙视链也存在于东方阵营内部,体现在:越经历过残酷斗争考验、资格越老、斗志越狠的领导人,越瞧不起晚辈生瓜蛋子。这与国别大小贫富无关,就看领导人个人资历经验威望。例如,苏联东方邻居更老资格的领导人,又瞧不起阵营老大赫鲁晓夫,原来史达林在时还能镇得住,到了赫鲁晓夫这一代,任凭怎么援助示好(苏联援助大部都是赫时代,连初步核技术都搭上了,这是史时代根本不敢想的事),动辄其咎,随便找个茬就被拆台、嘲讽、羞辱,乃至于赫鲁晓夫作为超级大国领导人被叫到游泳池会面,被人家穿着泳衣泳裤接见,当面又被指着鼻子训了一通,连亲密战友在日记里都写“这么对待苏联人,过了,过了……”
赛勇比狠,这种鄙视链就是当时的国际风气。叶帅1965年在大连棒棰岛写过一首诗,抒发情怀:
《七律.远望》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这首诗被老大点赞发表,还改动了题目,其中“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其中“景升父子”是指谁呢?三国刘表刘琮父子,雄踞荆州,表面上光鲜高大,结果曹操来了,修书一封,就举手投降了,影射的就是西方东方阵营台面上这些没见识过血雨腥风的菜鸟软蛋,你们都是色厉内荏的“豚犬”,也就是阿猪阿狗之流;“旋转还凭革命功”,世界革命现在就靠我们天降东方古国的伟大旗手了;“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革命道路就是“赤道”“椰林”,把亚非拉黄绿黑第三世界全都发动起来,砸烂一个旧世界,斗出一个新世界……
到古巴导弹危机之前,赫鲁晓夫欺负肯尼迪是个雏儿,软蛋一个,猪湾登陆失败已经让肯尼迪输了一个回合,威风扫地。赫鲁晓夫断定,美国人自由散漫,胆子太小,肯尼迪是个软懦的毛孩子,不敢冒核战争的风险,美国人会被忽悠过去,即便查知后也是优柔寡断,面对既成事实的核导弹除了嘴炮抗议,不会有什么真动作。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判!
三、肯尼迪:决不退却,这是一场战争
1962年,苏联政府批准了赫鲁晓夫的偷鸡计划。7月3日和8日赫鲁晓夫参加与劳尔·卡斯特罗的会谈,达成秘密协议,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并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7月实施。苏联把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同时,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也陆续乘船前往。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 20或30倍的核弹头。 
苏联还自作聪明的对美国实施战术欺诈,忽悠老美。
在此期间,苏联在公开场合一直否认在古巴拥有任何进攻性武器。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中表示:“苏联不需要为了击败侵略,为了进行报复性的打击而将自己的武器转移到其他任何国家,例如古巴。”苏联政府还发表了一份声明,特别提到征召后备役军人以及美国对苏联向古巴进行海运而引起的惊恐问题。声明说,苏联的船只是装运“给古巴人民日用品和食物”号,但是,接着又承认:“由于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集团的威胁,应古巴政府的请求,还装载着一定数量的武器,以及训练古巴人使用现代化武器的军事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

在美国已经侦查得知实情的条件下,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还在1962年10月18日当面向肯尼迪总统说谎,互信彻底瓦解。“在那一行动中,它肯定使肯尼迪产生了一种个人背叛的气愤,它也阻塞了在互信基础上建立超级大国关系的道路。”
美国人虽然权谋术数不及东方,但高科技领先,靠先进的U-2侦察机已经发现了古巴的异动,美国情报专家根据照片分析判断,古巴新建的军事设施就是核设施。1962年10月16日,肯尼迪得到汇报。他对赫鲁晓夫欺骗行为非常恼怒,并立刻意识到关系重大,他没有料到苏联人敢在古巴这样一个敏感区域采取如此冒险的军事行动。
肯尼迪决心一战,并要使苏联明白美国的决心。前期的古巴猪湾事件已经让他失分,再示弱下去,他的国内外形象将一败涂地,公众将对他彻底丧失信心。他没有隐瞒真相,而是把事实告诉公众。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全美国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核武器,否则就对古巴实施军事占领。危机被公开挑明之后,国家处于危险之中,面对共同的敌人,美国人没有被吓垮,反而朝野上下、府院两党、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空前团结,迅速凝聚出共识,以不惜一战之决心捍卫国家安全。
与之类似的,英国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偷袭珍珠港、911期间。英美这种个人主义社会,总是给集权政体的对手一种误判,表面上松松垮垮,各种杂音,似乎一盘散沙,不堪一击,但事实上一旦遭遇危机,他们珍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受到威胁,英美的社会凝聚力和战争决心是超乎想象的强大。真正的团结和力量,不是强迫和伪装,而是建立在信息公开、充分辩论、达成共识,以及每个成员发自内心的意愿和热爱之上的。
两个核大国就在加勒比海上舰队对峙,剑拔弩张,随时可能擦枪走火,让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核战深渊……
四、退却与和平 

结局都知道,理性占了上风,赫鲁晓夫最后选择了退却,偷鸡不成蚀把米。(条件是美国事后撤回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并且保证不侵入古巴。事实上美国一直遵守承诺,即便苏东解体后美国随时可以出兵灭掉弹丸之地古巴,但都信守了当年的安全保证,哪怕老卡不断在各地发表反美演说)
这次危机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最接近毁灭的边缘。其间,很多小人物、很多小细节,一不小心就可能撬动核按钮,我们现在能活着,人类文明能幸存,其实是一个概率性事件。
本书作者在中文版序言里写道:
倒回至1962年,那个时代的国际事态几近失控,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清醒地做出可靠决策的领导人,不仅是为了本国国民的福祉,也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优点在于他们明白(也许有点姗姗来迟),即便是最睿智、最强势的领导人,也不可能完全把控事态的发展。正如我在书中所言,1962年,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那些“理性的角色”,而是来自那些“非理性的角色”,他们意外地登上舞台,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那个在1962年10月27日飞往北极执行采集空气样本任务,却误入苏联领空的美国U-2侦察机飞行员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无论是肯尼迪还是他的那些顾问,都对这架在关键时刻偏离航道的U-2侦察机一无所知。他们同样不知道的是,事发之后,苏联派遣了几架米格战斗机,试图击落这架迷路的U-2侦察机,而美国空军在仓促之中竟派出载有核武器的F-102战斗机飞往白令海峡应战。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就这样把世界带到了灾难的边缘,但他们也有足够的智慧,懂得在为时已晚之前各退一步。这场危机教会我们人的品格是多么重要。古巴导弹危机证明了在政治中,人的品格有时候可以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1962年担任两边领导的是其他人,那么结果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赫鲁晓夫事先的盲动和投机,事后的急刹车,是否证明他不够硬汉?也许是,赫鲁晓夫本人为他的鲁莽付出了代价,威信大损,两年后被他的同僚发动政变不光彩的轰下台。

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的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从这种意义上说,不是肯尼迪,也不是赫鲁晓夫,而是核战争本身遏止了核战争的爆发。
有没有人真想打核战?有的,总有一些狂热分子。古巴人是真想打一场核战争,其中最坚决的就是后来成为文青偶像的切.格瓦拉。古巴愤青格瓦拉得知苏联人要撤退,愤怒的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苏联领导米高扬厉声回应:“我们看见你们准备漂亮地死去,但我们相信这不值得漂亮地去死。” 
可是,“懦夫”赫鲁晓夫在关键时刻的认怂,不但拯救了苏联,也拯救了全人类,使人类文明幸免于核大战的地狱之火。

那一刻,他的理智战胜了面子,超越了个人荣辱,集团利益,甚至国家体面,不是一个阶级专政的领导人,而是为人类共同体考虑的负责任的政治家。
现在,世界经济又一次到了午夜将至的危险边缘,会有一方大智大勇的踩下急刹车吗?
【毛老师的读书之旅】
读《李鸿章传》:失败的英雄:李鸿章
读《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权力的游戏

感谢您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微信号,以往文章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如有点滴收获,请扫下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mao-talk。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