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达令欧尼,北京长大的江浙妹子,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做英语导游工作,喜阅书,更喜阅人。现居德国柏林,主攻德语学习,打工游学中。执笔十年,希望余生用文字换大米,一手释卷,一路问询,一心寻找自己的长安城。
电影《绿皮书》获得了9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获得广泛好评。它将一个苦涩的“悲剧式”话题,将“种族歧视”赤裸裸的搬上银幕,以喜剧的形式,呈现给人们的面前,令人笑中带泪中思考身边的“歧视”问题。
一个人的见识有限,则会容易形成狭隘的世界观,歧视的源头的是自我盲目的优越感。“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永远不要通过一本书的封面去评价一本书。同样,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肤色,去揣测和评判一个人。
(文章里若出现“黑人”,请不要误会,仅仅是对“黑色人种”的简写。)
01
我的美籍非裔女外教
大学里,有一个美籍非裔的女外教D,微胖,棕色皮肤,正规美国大学教育研究生毕业。她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话痨”,她不是我的老师,更像是我的朋友。

那天在食堂,遇到她在和班上的三个男孩子一起吃饭,她热情的邀请我一起。那三个男生,为了练习英语口语,几乎每天跟着D。
起初,我以为他们已经和D成为了朋友。结果那天吃饭的场景,让我感到非常难堪。
那天D在饭桌上讨论中西方审美的差异,中国小男生们用英语笑嘻嘻奉承的应对D,其中一个男同学说:“你要是在唐朝,就是一个典型的大美女!”然后三个男同学就大声笑开了。
D笑着对我说:“他们很调皮!”
其中一个平时蛮文静的男孩,低头跟同伴笑嘻嘻地低声用中文说:“黑的跟煤球一样,牙齿倒是很白。”
那个场景,所有人都在笑,只有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应对。
后来,D跟我成为学习伙伴,开始学中文。当我们学了一些颜色词汇,D明白了那些男孩子口中的“黑妹”是什么意思后,非常生气。
从她口中,我得知了一个词:种族歧视。
随着她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来越久,她越加发现,中国人对黑人的偏见,偏执到可怕。
有一次D坐出租车,司机跟她聊天,问她来自哪里。她磕磕巴巴地说:我来自美国。中国司机竟然生气了,“你骗我,你明明来自非洲......”
那一年,美国的总统是奥巴马。
国内的英语培训类机构,招聘外教的条件是:不要黑人。无论黑人是否来自英语国家,他们更愿意招聘一些非英语国家的白人,即使他们的英语带有浓重的口音。 
我跟D讨论过中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不仅仅是中国,据她说,很多韩国人,欧洲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他们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也一直存在。
02
经济越落后的地方,种族歧视越严重 
《绿皮书》里有一个炸鸡的梗:
白人司机买了一桶KFC炸鸡,给黑人音乐家吃。黑人音乐家认为这样吃非常不文雅。后来,一个庆功晚宴,饭店专门为黑人音乐家准备了炸鸡,白人司机狡黠一笑,似乎是说:“我就知道你喜欢这个”,音乐家则面露尴尬。
原来,在美国上个世纪,美国北方很多黑人喜欢吃炸鸡,于是很多美国人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黑人就喜欢吃炸鸡。然而KFC这类快餐,被视为一种穷人才吃的廉价食物。电影这个桥段,也正是反映了白人对黑人的一种“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见识有限,思想比较封闭导致。
我有三个乌克兰学习中文的学生,曾嘲笑他们的黑人室友,说再也不要跟黑人一块住。他们还有一个论调:中国菜很奇怪,中国人都喜欢吃鸡爪。鸡爪这类食物,在欧洲是直接被视为一种垃圾的。
如果去过欧洲的人,应该也听说了乌克兰是欧洲国家中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
最喜欢的城市是德国柏林,也是当地人的包容态度,更符合我内心的价值观。
在柏林,黑白配夫妻不在少数。德国人的审美已经不再是一个世纪以前,以白为美,相反,越来越多人开始“以黑为美”。如果欧洲白人朋友度假回来,你夸他,你皮肤晒出了小麦色,他们真的会很开心。
最难忘的一个场景是,一个德国标准的美女,185身高的模特级辣妈,我们一起买冰激凌。在门口有一个穿着皮靴、牛仔短裤、黑色吊带、满头大鞭子的黑人女孩,她身上的黑色是那种油状、黑的发亮。 
那个德国辣妈,痴痴的看着那个黑人女孩,眼里自然流露出对美的欣赏:“她真美啊,真美!”,俨然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03
“种族歧视”是一个圈
种族歧视,如同在一个环形管道里射箭。如果我们在这个歧视圈里射箭,终有一日,必定也会被歧视这支恶意之箭,所中伤。
在上海生活,曾想找一个外滩的酒吧喝一杯,翻看一个排名靠前的酒吧下面的评论:“位置很好,但是酒吧的中国服务生,一看到是白人,就很热情。服务生对我们,趾高气昂,态度明显非常冷淡。再也不会去这个酒吧了!”
上海人排外这件事,随着时间慢慢散去,但是在北京奋斗了10年的河北朋友说:在北京,还是能时常感觉到,北京人他们对外地人的歧视。
一起上德语的班上,有一个北京小青年,因为我算是北京长大的南方人,跟这个北京青年聊了一会。他问你家原来在哪?我说木樨园那块。“啊,那块啊,有点乱。一帮外地人,挺闹腾的。”
一下子,我也说不上来什么。也许是因为年轻,但是年轻人这种语调,一定也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
中国的“地域歧视”一直存在。连我们自己都在歧视自己的同胞,这种歧视与《绿皮书》里反映的种族歧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如果,中国人在国外受到了外国人的种族歧视,与在国内受到共同肤色的人的不公平对待,后者于我更难以接受。
歧视,是对人类自身狭隘世界观的直接表达。
结   语
有梦想的不仅仅是马丁路德金。看完电影《绿皮书》,我内心燃起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希望,我们生活的环境,歧视会一点点消失,无论肤色,无论富贵,人们互相尊重,人人可以受到公平对待。
如果一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改变,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很期待。
如需咨询移民相关问题,请在公众号内回复“姓名+移民+电话”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PS需要咨询的朋友请务必留下你个人联系方式,不然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联系到您哦)
5月移民季,移民帮“惠”移民活动重磅来袭,凡在活动期间(5.15—5.31),用户注册/登陆移民帮APP,成功预约移民帮任意一款移民产品,办理成功后即可减免3万元服务费!活动详情
投稿人原创,如有侵权问题,非本平台责任,请告知本平台移除。
有偿征稿
想分享你在国外的生活见闻吗?想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吗?想做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职业者吗?赶紧投稿给小帮吧!投稿主要写海外生活相关内容,一经录用稿费在200-1000元之间,发布后24小时内给付。
投稿方式
微信:meimeidaxinqing,邮箱:[email protected]
注意啦
因为最近微信改版了,很多朋友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我们分享的文章,喜欢移民帮公众号的朋友,请一定星标我们的公众号哦!
苹果手机:请设置“星标"。点击标题下方蓝字"移民帮"-->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击“设为星标”。
安卓手机:请设置"顶置”。点击标题下方蓝字“移民帮”-->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击“顶置公众号”。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