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北美博士囤”关注公众号
在5月19日举办的第68届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毕业典礼上,一位从中国赶来的“毕业生”为仪式增添了一抹“中国特色”,也令该校中国留学生欢欣自豪,他就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幻作家、亚洲首位雨果奖最佳小说获得者、《三体》、《流浪地球》等著作的作者刘慈欣。
毕业典礼后,《侨报》采访了大刘,以下是我们的视频和文字报道。
获得荣誉是对中国科幻文学的认可
今年4月,布兰迪斯大学宣布将授予刘慈欣荣誉文学博士学位。5月19日典礼现场,刘慈欣身着黑色学位袍,在如潮掌声和欢呼中走向舞台中央,与其余6名美国主流社会各界杰出个人一同领取学位证书。校长罗纳德·利博维茨(Ronald D. Liebowitz)在数千学生和家长面前,着重称赞了刘慈欣在科幻小说方面的成就。利博维茨认为刘慈欣的小说是想象力的生动证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化解、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毕业典礼上的刘慈欣 
图片来自Brandeis University毕业典礼现场直播
刘慈欣向《侨报》记者透露,自己早在去年就已收到校长利博维茨亲自发来的电子邮件,通知其获颁荣誉学位的喜讯。但刘慈欣无从得知学校做此决定的前因,他猜测说可能归功于某哈佛教授在布大客座讲学时的推介。行事低调的刘慈欣在美国未多做停留,毕业典礼后第二天即启程回国。
谈及感受,刘慈欣神情愉悦,语调上扬,表示十分高兴。他说,以前科幻文学在中国处于一个很边缘的地位,不受人们关注,“如今布兰迪斯大学能够给一个科幻作家这样的荣誉学位,说明科幻文学已经渐渐受到了主流大众的注意,这对中国的科幻文学来说是一件好事。”日前在布大的闭门晚宴上,刘慈欣席间发表的简短演讲也表达了对于科幻文学在中国日渐被接受的喜悦。
△点击观看视频
了解刘慈欣对中国留学生的寄语
及获得荣誉学位背后的故事
《三体》打开中国科幻国际之路
今年55岁的刘慈欣自80年代就开始了他的写作创作之路,迄今已经发表和出版了40多个科幻小说和科幻随笔作品,其中包括其主要作品《三体》以及今年年初被改编成电影上映的《流浪地球》。
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自出版后很快便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之一,并被翻译成外文于2014年在海外发行。2015年,刘慈欣成为了亚洲首个获得雨果奖最佳小说奖的作家。据他介绍,《三体》自进入美国市场以来,已经卖出几十万册,加上电子版,销量突破百万。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刘慈欣说。他坦承进入海外市场的计划原本只是试试水而已,这样的成功出乎自己和书商的预料,“一般华文文学小说译成英文后在国外出版也就是几千册的销量”。
谦虚的他认为这是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得到的机遇。刘慈欣说,以前在中美交流中,美国科幻文学界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存在知之甚少,国际舞台上全无中国声音的一席之地。“让《三体》进入美国只是想让美国读者知道中国还有科幻小说,”刘慈欣说。
文革、红卫兵、红岸基地……这部充满了“中国特色”的科幻作品漂洋过海后似乎并未遭遇水土不服,文化背景各异的西方读者们欣然买账。刘慈欣认为,在中国文学的国际化路途中,作为“舶来品”的科幻小说占了先机,在西方社会成熟的科幻文学市场和行业环境中开花结果。
“科幻文学与其他文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在科幻小说里,人类往往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刘慈欣说,“而其面对的灾难也是全人类面对的灾难,在这种前提下,科幻是最容易被不同文明和文化所理解的文学体裁。” 如今,在中国文学界,科幻文学也已经成为了国际化程度较高、在国际上比较受认可的新兴力量。
文学没有捷径 更无效仿之道
毕业典礼结束后,刘慈欣在下榻万豪酒店会客室接受《侨报》采访 周颖摄
回忆写作生涯,刘慈欣说自己从小着迷于科幻文学,“可能是中国第一代有自觉意识的科幻迷”,这种热爱令理工科背景的他拿起了笔,一发不可收拾。
刘慈欣同时表示,自己的成功经验难以复制,与诸多外部因素有关,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他说,“唯一的、也是真正的经验就是,不要相信别人谈经验,而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实践、感觉。”坐得住冷板凳,是刘慈欣给年轻写作者的建议,“如果你觉得你写的很好,但是作品不被承认,这可能不是你的错。”
毕业典礼当天中午,刘慈欣与校长利博维茨共进午餐,畅谈科幻。期间,利博维茨随口提出了希望刘慈欣在布大授课的提议,刘谨慎推辞。刘慈欣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作家,他将把主要精力用于创作,并认为由于每个作家优点各异,很难用高校的教学方法去传达经验,而是需要作者自己去体会、去与读者产生共鸣。
《流浪地球2》将上映
对于未来的计划,刘慈欣表示重心将放在作品改编成影视。今年春节上映的《流浪地球》票房达7亿美元,刘慈欣表示给中国的科幻片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非常满意。开了一个好头令各方面进展顺利,《流浪地球2》预期不久就能与观众见面。而其他作品的改编目前还未能有明确排期,但也在积极推进中。
另一方面,刘慈欣表示小说创作也并未停歇,为寻求突破,他计划尝试全新题材。
附:刘慈欣在Brandeis University荣誉学位获得者闭门晚宴上发表的演讲文稿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感谢布兰迪斯大学授予我这个荣誉学位。对于像我这样在中国从事科幻写作的人来说,这种荣誉尤为特殊。
在古代,我们曾有过很多出色的神话,中国文学从不缺乏想象力。但在近现代,艰苦和动荡的生活使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现实”和“历史”变成了中国文学全部的焦点。然而,近年来,中国作家开始创造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出现。与古代不同,它们不再是虚构的。作家们在新神话中用想象描述众多可能性,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很可能在未来变成现实。
科幻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普遍,令人高兴的是,这个古老的文明终于开始想象遥远星空了。
我一直试图描绘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试图描述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琐碎但有价值的存在。假设宇宙是座城市,银河系就是我们的居所,太阳系就是建筑物的地下室,然后,地球就是地下室的一只狭小的柜子。很不幸,我们也许一生都会住在柜子里,永远无法离开。
我努力写下科幻小说,希望让人们意识到外面那些建筑和城市的存在。在庞大的社会和人类活动总和中,科幻的存在可能微不足道。但如果我的故事可以让读者在某天晚上停下忙碌的步伐,做一些以前从未尝试过的事——比如简单地抬头看看星星——我就会觉得,我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谢谢大家!
刘慈欣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afternoon.
I’d like to express my thanks to Brandeis University for giving me this honorary degree. For someone who writes science fiction in China like me, this honor becomes even more special.
In ancient times, Chinese literature was never short of imagination. We had a great deal of splendid myths. But in modern times, the life full of suffering and turmoil made realism the mainstream of literature. As a result, reality and history occupied all the atten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Chinese writers have started to create their own myths. These myths appear in the form of science fiction.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ones. They are no longer all fictional. Among the many possibilities described through imagination in the new myths, one or a few of them may become reality in the future.
Sci-fi is now becoming widespread in China.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is starting to imagine the distant stars, which is fascinating.
In my sci-fi stories, I try to depi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kind and the universe, try to describe our trivial yet valuable existence in the vastness of the universe.
Just suppose, if the universe is this big city, then the galaxy is no the building we live in, then the solar system is only the basemen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n the earth will just be a small and narrow cabinet in the basement. Unfortunately, we are going to live in the cabinet throughout our lives, never to get out.
I always try hard to write sci-fi that make people awar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building, and of the big city, above us. I understand that, in the huge society where we live and among all human activities, sci-fi may be like nothing. But I will feel all my efforts rewarded, if my stories could make readers stop their busy footsteps one night, and do something they’ve never done before——as simple as raise their heads and look at the stars, then I can say my efforts have paid off to a great extent.
Thank you very much!
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美博士囤
公众号

美食、活动、资讯,一网打尽
投稿及广告合作请加小编微信
 版权归【北美博士囤】和《侨报周末》所有,转载请注明。【北美博士囤】是《侨报周末》波士顿唯一认证原创公共微信号。联系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