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美国
带你走进一个真实的美国!

关注
文 | 糊涂奶奶欣旖,哥大教育学在读
今天,想和大家谈一个轻松点的话题。在美国上课时,第一堂课教授往往都会让大家互相介绍,并且问:
“你为什么选这门课?”
从教授对这个问题的特别关注,以及同学们的不同回答,我们可以看到中美思维习惯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01
这学期选了一门课,叫Developing and Managing Adult Learning Programs(设计和管理成人学习项目)第一堂课,我们每个人先要做自我介绍。
这个环节很热闹:每个人要找一个不认识的同学,两两组队,用三分钟的时间说一个自己的故事,对方听完要告诉讲故事的人:
我觉得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最欣赏哪一点。
两个人互相介绍和反馈过后,还要向全班介绍和你配对的同学的故事。最后,每个人依次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门课。转眼间,45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你为什么选这门课”这个问题上,一些中国同学和美国同学回答的区别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课上几个中国同学的回答基本是,
因为我的项目要求有2-3门和领导力有关、同时不是自己项目里的课,所以我选了这门。
言下之意是这门课符合培养项目要求。
美国同学的回答千差万别,比如:
我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工作,想给志愿者们设计项目,这门课程看起来会有帮助;
我之前做在女性项目中都在做协调工作,想来学下怎么设计学习内容;
这门课教的内容对我打算做的一个专门针对高中生的跨文化项目有用;
……
02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以前问一些同学“为什么要读研究生?”有很多时候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将来工作的岗位要求。比如:做金融一定要有一个硕士学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回答,也没有好坏之分,但我觉得背后其实蕴藏着思维方式的差别:
在思考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中国同学会习惯性地想“规则要求我做什么”,而比较少去想“我想要什么”。
我到了美国之后,感觉这里无处不弥漫着“我想要什么”的气息
也许是因为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不同和价值,让每个人在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会更多地想自己想不想干,从里面想获得什么具体的东西。外界的要求和规则,只是一个参考。
这点从研究生的选课制度上就可以看出来。选课不仅是符合学位要求,更要结合自己的个人需求,比如将来毕业想做什么,自己有什么话题想多做一些探讨的,等等。即使同一个学位,每个人的选课也千差万别。
比如我现在读的专业是Adult Learning and Leadership(成人学习与领导力),项目会把所有的课分成13个大类,一共有60多门课,从每一个类别里选一门,修满45个学分(一般3学分一门课,也有1-2学分的)加完成一篇论文毕业。
(选课也是件纠结并有趣的事情,感兴趣的可以看这篇《又要选课了…我翻开通讯录、掏出计算器》)
在这里,个人需求可以很强大:有时候培养方案和个人想法有冲突,同学自己不乐意了还能去改。
比如每学期都有人去说服自己的advisor(负责批准你的选课是否符合学位要求的人)把某些不在计划里的课算成学位承认的学分,或者觉得要求转系。
所以,教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认定,每个来修这门课的学生都很明确 “我想要什么”。而他的责任就是搞清楚大家的想法,并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目的和需求。
03
随着课程的进展,我越来越感觉到,每个同学都知道“我想要什么”并且一开始交流过,对于高效学习还是有实在的帮助的。比如,我们可以更好融入课堂讨论中。
就说我这个专业。我们得学许多教育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理论本身已经很多了。
光我们要读的paper,一周至少100页,多的时候300页,目测这学期有时候会到400页。。。
还要具体到实际情境中谈理论应用的可能性,请况就更复杂了。
比如“怎么创造一个包容的教学环境”?
如果要一个教授讲清楚理论在所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他讲完大概也可以退休了。而讲的东西还不一定对学生最有帮助的。
所以,我们的课堂上大部分是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到现在我上的9门课里,几乎每门课都只有20几个同学,课堂都会有很多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人都是从自己感兴趣的想法和问题出发,
比如“我怎么让非白人的同学在高中课堂里不感觉被冷落?”
大家再围绕这些话题从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交流,学习到的东西就会更贴近自己的问题,更接地气。
04
对于来美国读书的中国同学来说,是不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会非常影响你能不能适应这里的学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时候遇上团队合作的项目,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等组织分配。如果问道你的想法时,你说“干什么都可以”,美国同学是有点难理解的。他们想问的是,你想做什么?你想建立什么规则?我有我的想法,但我会尊重你,也想听到不同的声音。
当然也不只是学习方面。其实我觉得“时刻明白自己要什么”对于在美国社会里更好的融入也很关键。
说道这里,想提醒打算留学的同学们:如果出国前就尽早地训练、习惯怎么去思考和表达“我想要什么”,对未来在美国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获得最大的价值,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转载来自公众号【BeBeyondG】周日专栏“奶奶逛美帝”。BeBeyond,用“个人发展”理念辅导DIY留学申请的非常规教育机构。1999年来已有8000+学员成功进入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关注公众号回复【逛美帝】查看留学体验分享合集
推荐阅读
中美国民价值观千差万别,中国人花800美元买件衣服,美国的中产阶级认为这是脑子有问题?

“我们只骗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国外商家专坑中国人被曝光!
越穷越胖,越胖越穷!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