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回国为什么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学历只是其一
我的朋友圈里有着那种成天party,club,在4S店里挑车和挑白菜一样的留学生,也有那种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除了学习就是找零工,每天清水煮白面的留学生。
现在随着留学群体的壮大,留学生之中也越渐年轻化,我的朋友圈里,大部分都是高中结束之后就去到国外读本科的留学生。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发现自己,做着各种尝试。我以为,留学的过程,是发现自己,成长的过程,是试图去研究你是谁的过程。
一、刚出国的留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知
Mr谭在美国读本科的前两年,是一个很会“玩儿”的人,那时候觉得一定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社交之后,后来慢慢发现其实现阶段人际关系中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的,学习知识才是自己可以带的走,对将来有所助益的。
只是浪子回头有点晚,在学习上已经落下很多,GPA在2.0的边缘徘徊,对于学校GPA低于2.0会被开除的规则也是后知后觉。直到收到学校的警告的时候,才幡然醒悟,自己已经不再是在国内那样旷个课找下家长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一段时间之后,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怀疑自己的选择留学是否真的正确。在彷徨失意的时候,开始寻求突破口。
其实面临这种情况,留学晓天下一般有几种解决方式:一是找找补习班争取把自己的GPA提升上去,一般学校第一次给以警告的时候还不至于马上开除,会给你一学期的缓冲时间;二是着实准备转学到其他学校继续读本科,转学前也需要看看自己的成绩如何这影响着能去什么样的学校,能转多少的学分,以及还需要读多久才能本科毕业;三是满足一些条件可以直接读硕士,当然如果要跨专业的话尽量去一些对专业背景无要求的专业。四是不打算继续读的以留学回国证明和留信认证辅助就业,但也并不是长远之计,也许只是解了一时的燃眉之需。
现在留学生毕业回国都是步履维艰,更何况没有毕业的情况下,还是要多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一下,也许现在觉得辛苦煎熬,但只是一时,总要比往后余生一辈子的煎熬来的强。
二、回国之后觉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如何调整
很多留学生回国之后会发现,原来,现在很国人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出国留学这个群体,认为留学生都是富二代,都不好好读书。当真正接触到这个群体的时候,有时候真的没法去否认,因为这样的情况确实真实的存在于留学生之中,却也不是所有富二代都不好好读书。
任何一个群体中,并非所有人都是精英,正如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你可能不会觉得所有人都是好人,是一样的道理。或者说留学并不是一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一个人优秀与否与自身的关系更大,留学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更快成长的一个途径罢了。
要说留学单单是要个学历,你又会发现即使是国外硕士毕业生,工作了,依然还嫌自己证书考的不够多,敲门砖垫的不够高。
我记得有个朋友之前跟我提起一件事,她因为和一个公司的CEO在一个共同朋友的朋友圈评论美国大选的事情,彼此相中,了解之后邀约她去做创意总监,也是看重了她的能力。一个空降的总监,在办公室政治中步履维艰,最后选择分道扬镳。一段时间后,看到她自己接单,跑剧组,做摄影编辑之类的事情,可谓是脚不沾地,最后也是身心疲惫。后来说她现在理想的职业是当一个大学教师,可以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正常休息时间,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看书,看电影,和朋友约会。
身边很多朋友都没有想过,那个敢在会议上对“CEO”问无数个为什么,曾经也想过要做一件大事的女孩子,最后会选择去做一名教师。
在很多人看来,做自由职业者,很多是不想受到公司或机构现有框架的束缚,这部分年轻人渴望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但是在时间和收入都不稳定的情况下,所要面临的压力,对追求自由职业的年轻留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自由职业,或者创业,创业的年年有,但是真正成功,长期发展的却并不多。留学生创业如雨后春笋,半路夭折的也不在少数。
个人创业的路上,也是充满了曲折和艰难,而期望和现实也往往容易出现断层,这种断层往往会给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反而越渐迷茫。
三、留学花那么多钱和时间真的值得吗
很多人又会问,花着几百万的成本去留学,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也是做着和普通国内学生一样的工作,那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你一定要从投入和产出比来定义留学的价值,且只有“钱”这一个衡量标准,那么显然,刚回国的一两年,或两三年,对于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可能都是不成正比的。
我记得有个留学的朋友说过这样一段话,“留学虽然短期内没给我带来多少经济上的回报,但是改变了我社交恐惧和偏执的性格,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非黑即白,对待一件事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暴躁不堪,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学会了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事和物,我觉得这是影响我一生,且有益的。”
生存在这个世界,大多数人不太可能离群索居,留学生也是一样的。需要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