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信书店
全文2531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最近看到太多“丧气十足”的文章,大多都在感叹现在的“钱越来越难挣,越来越不够花”:一场大病就足以掏空一个中产家庭所有的积蓄,在一线城市结一次婚要掏空几代人的积蓄才能付得出首付,年轻人习惯了借钱消费,形成了财产上的恶性循环……
在我们目之所及的各种报道中,各种“崩溃”的中年人和“辞职”的年轻人,不禁想问:这个世界怎么了?
财富不平等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当前,中国居民正呈现出一种“分级”态势:
一面是境外旅游航班爆满、五星级酒店客房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购物消费额领先全球的消费升级;
另一面是一群人能在家做饭绝不去下馆子、能骑自行车尽量不打车的消费降级。
在这种生活方式升降并存的背后,是居民收入差距的越来越大。在衡量收入差距时,有一个国际通用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
基尼指数: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自2000年首次超过警戒线0.4以来,2017年达到0.467。
家庭贫富差距更大,贫富差距已经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早在2015年,北大发布的《中国民生报告》中就显示,金字塔尖的1%家庭占有全国约1/3的财产,而底端的25%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然而很多人并不是不会赚钱,上班、创业、经商等等都是赚钱的方式,赚钱是人的本能,但是这些赚钱的方式,都是只能实现能力与财富的平移。钱放在银行里,只会越来越少,工资涨幅也跑不过通货膨胀。
转型时期的财富难题
这些年,中国经历了太多转型。
以前,中国有很多小餐馆,或者夫妻杂货店之类的小零售店。但这些年里,餐饮行业在迅速的公司化,像麦当劳、肯德基、海底捞、小南国这些公司,具有规模优势、服务优势、还有资本优势,他们挤掉了很多家庭餐馆,吞并了众多小规模的餐饮公司。
而在其他商业领域,情况也基本一样,苏宁、国美、物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规模的连锁商店,把千千万万的杂货店干掉。那些依靠家庭餐馆、夫妻店谋生的家庭,以前做不成大富豪,但也有一些财产收入,属于传统的中产阶层。可是,他们现在都回归到工薪阶层甚至比工薪阶层谋生还困难,不再拥有财产权。财产性收入大大下降。
那么,如何挽救这些曾经的中产阶层,让他们继续是产权的所有者,并保留足够比例的财产性收入呢?
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教授看来,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核心原因在于:平均而言,资本收入增速高于劳动收入增速。
长期来看,谁拥有资本,谁的收入增长越快,而不拥有产权的人就只会落后。
未来的金融产品更精准
投资,是一种实现财富增值的必然行为。而了解金融,能够帮助实现更好的资产配置,实现人生的翻盘。即使翻不了盘,也能过得比同龄人多一份底气。
常见的金融手段有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基金等,但具体应该怎么选?
个人和家庭的状况不同,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会非常具体和个性化。
比如说,年轻人需要各种“透支未来”的工具,因为尽管他们前途无量,但现在没钱,为了谈恋爱、成家、立业、养小孩,需要很多钱。而即使要投资,资金也不会很多,需要加杠杆冒风险,以投资股性极强的机会为主,需要将财富增长最大化。
退一步讲,即使他们冒险投资失败了,也还有很多机会去弥补,因为他们还年轻。所以对于年轻人,投资属性强、增长前景极高的金融产品更为合适。
而对于长者,尤其是退休长者,需要会完全不同,他们可能偏向高分红、高利息回报的产品,但是风险不能高。因为他们过去的事业已经成功了,已经把年轻时的人力资本转换成了金融资本,如果因为冒风险而出现损失,可能没有太多机会去弥补,不好应对风险的冲击。所以对于长者来说,有没有很高的增值前景不是最重要的,股性太强的投资工具不合适。
如果金融产品足够精准且丰富发达,不需要太多钱就能把许多未来风险规避掉,中低收入群体也可以做到既把未来风险规避掉,还有钱消费。这也是未来金融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
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虽然说机会平等是更重要的,但收入是结果,所以,强调收入平等实际上强调的是结果平等。
在现实中,由于收入是显性、看得见的东西,比机会更加具体,所以人们似乎更愿意集中谈论收入分配,以收入分配判断社会是否公平、公正。但对于社会来说,是否有比收入结构更加重要,更值得关注的指标呢?
其实消费分配结构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决定生活水平与幸福水平的最根本要素还是消费,只要每个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都能体面地活着,其他的需求都不是那么生死悠关了。富人也有不开心的富人,普通人也有幸福感很强的。
金融恰恰能帮助缩小消费差距,贷款消费就是一种帮助在当下实现某些机会差距的方式比如一个待婚男士,虽然他可能现在收入不高,但只要收入前景可期,他就可以通过住房按揭购房、购车,有助于缩小他在婚恋市场上的差距。
知识能够缩小人们在思想上的差距,金融做为一种实用性的学科,了解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构建理财思维,还能够帮助我们精准投资,实现自身财富利用最优化。
如果你现在还没能拥有太多的金钱资本,或许可以先了解去了解金融,在这个不平等的世界,希望金融能够成为你逆风翻盘的舵手。
陈志武是与张维迎、吴敬琏等并称为受企业家推崇的华人经济学家,但他致力于让普通人更懂金融,曾出版过《金融的逻辑》,斩获23项年度图书奖。他在喜马拉雅上的课程也备受几十万人的青睐。
这本书是陈志武音频课程的精华版与升级版,还得到了徐小平等百余位CEO的大力推荐,也许很多人已经听过音频课,但是比起转瞬即逝的声音来,阿信还是觉得文字更严谨,能带来更大的思考力和冲击力。  
相比别的通识课,金融可能是最需要回归生活的课程。办公室里相邻座的两个人,一模一样的原始财富,因为持有不同的投资理念,未来的财富格局可能就会完全被改写,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就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故事。输家可能会摆摆手说,金融是少数人的游戏,但是赢家可能觉得只是因为自己懂得比别人略多了一些。这略多的一点点,也许就是一本书的功劳。
冯仑、潘石屹、沈南鹏等百余位CEO力荐。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欢迎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经济学人小助手▼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