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近日,各大云厂相继发布财报,大量数据显示,云的影响力和深入度持续加强。阿里巴巴集团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9财年业绩显示,在阿里巴巴的四大业务板块中,云计算的营收增长最快:2019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营收为77.26亿元,同比增长76%;2019财年全年,阿里云营收达到247亿元。从2015财年阿里巴巴首次披露云计算营收开始计算,四年内阿里云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110%。
今日,阿里云在公有云市场一骑绝尘,其云计算引领者和颠覆性创新的形象深入人心。回想十年前,阿里巴巴同样以行业颠覆者和IT市场游戏新规则制定者的形象掀起了一场堪比今天云计算深远影响力的运动——“去IOE”。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当初发起并引领“去IOE”的勇气、魄力和能力,也就不会有后来一系列的创新,以及阿里云的快速崛起。
假如没有“去IOE”
“去IOE”是由阿里巴巴率先在国内提出,并直接影响和带动了新一代IT基础架构的变革。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2009年,阿里巴巴在做整个集团的预算时,首次提出了“去IOE”的说法。当时,阿里巴巴对计算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并与业务的增长之间产生了鸿沟。阿里巴巴高层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必将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
外界对“去IOE”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直接的理解是降低成本。成本非常重要,但并不是阿里巴巴坚定地踏上“去IOE”旅程的核心要素。阿里巴巴是从集团的长远发展考虑,认为这是制定新技术战略的一个机会。
“去IOE”顾名思义,就是去除以IBM、Oracle、EMC为代表的小型机、集中式数据库和高端存储所组成的传统IT基础架构,转而以商业化的x86服务器、开源数据库和分布式存储组成的更加灵活、易于扩展、成本更优的适合互联网需求的新型IT基础架构。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去IOE”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摆脱几个传统IT厂商的产品,而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快速兴起后,企业用户迫切需要能够保证其业务发展和创新的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IT基础架构。概括地说,“去IOE”推动了用横向扩展取代纵向扩展,用开源软件代替商业软件的进程,这也可以看作是在为云计算铺路。
除了驱动和促进IT基础架构的变革以外,“去IOE”的另一重象征意义在于,它促进了我国自主可控的发展。阿里巴巴的成功让大量中国的服务器厂商、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厂商,以及立足自主研发的存储厂商看到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2013年7月10日,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淘宝核心系统中的最后一台Oracle数据库下线。这是“去IOE”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经过三年的研发,阿里云于2017年9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并于2018年4月正式商用。这以后,阿里云在自研数据库的开发上不断加速。阿里云目前可以提供全面的数据库服务,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及相关的服务与工具。。
独行快,众行远。在“去IOE”的道路上,阿里巴巴并不孤单。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服务器已占据半壁江山,而国产存储的市场占有率也接近 50%,在数据库领域也涌现出一批中国自主创新企业。反观那些传统IT厂商,不管是主动求变,还是被逼转型,都在走向开放开源、分布式、云计算……
十年过去了,谈“去IOE”的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去IOE”的精神内——开放、自主创新、适应时代和客户发展需求的IT架构,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甚至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可能阿里巴巴自己也没想到,源于它自编自导自演的一次内部技术变革,后来演变成波及整个IT的一次革命。这种对传统IT模式的颠覆,也由阿里云继承并发扬光大。
云是自觉行为
在“去IOE”刚刚兴起时,也有人质疑,不能盲目为之,“去IOE”容易,但去掉IOE后,有没有更适合的解决方案来替代呢?今天,这个答案已经十分清楚。
如果说当初“去IOE”只是动了IT基础架构的局部,或者说核心构件,那么现在新一代IT基础架构的内涵已经十分明朗,那就是云计算。“去IOE”并不是用一项技术替代另一项技术,而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企业能否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云计算,而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动或简单替代。
Gartner的数据显示,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8年的1824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2143亿美元,增幅达到17.5%;中国公有云服务终端用户支出将在2022年超过1.1千亿元。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云的接受程度都越来越高。
在中国,企业上云已蔚然成风。特别是在《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和《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两大文件的引导和推动下,国内已有多个省市发布了“企业上云”的具体量化目标,目前执行情况良好。到2020年时,全国将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这将是一场攻坚战。
从“互联网+”到“智能+”,这不仅是国家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是企业上云的动力和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据和应用向云上迁移。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化正在提速,从互联网金融到智慧城市,从“互联网+电子政务”到“人工智能+制造”,这些都要以云平台作为基础和支撑。从厂商的角度,从以前的卖产品到现在卖服务;从企业用户的角度,从以前采购软硬件自己集成到现在把应用交付给云,这一转变是具有颠覆性的。
阿里巴巴的公开数据显示:40%的中国网站受到阿里云安全能力保护;阿里云还服务着一半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和80%的中国科技类公司……
其实,阿里巴巴自己就是一个上云的标杆,从“去IOE”开始对自身的IT基础架构“动刀”,到如今计划让100%的业务都跑在云上,在世界上没人能出其右。阿里云既是云化转型的先锋,也是为企业上云赋能的表率。
“智能+”时代有更多可能
作为赋能者,阿里云拥有数量庞大的云上最佳实践,从互联网行业到传统行业,触角遍及各个行业和领域;阿里云秉承开放的理念,通过被集成生态,与各地区、各垂直行业的伙伴形成合力,交付整合的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阿里云不仅有先进、强大、成熟的云平台,还有在云之上生长出来的数据智能,“云+AI”为企业客户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智能支持;阿里云冲在最前面,而在它的背后还有像“阿里巴巴达摩院”这样汇聚了全球顶尖人才的智库来把握方向,保证了阿里云可以放心大胆地向前闯。
强者恒强,阿里云的强不仅仅体现在技术这一个维度,而是战略决策、技术、服务、市场、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均衡发展、锐意创新和持续突破。
Gartner的数据显示,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2018年阿里云在亚太区的市场份额为19.6%,而同期AWS为11%、微软8%;在全球范围内,阿里云稳居前三。如果说“去IOE”是颠覆的开始,那么云就是颠覆的继续,未来走向“智能+”,还有更多的未知、可能和颠覆。谁又能预测阿里云的下一个十年将带来怎样的惊喜和颠覆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云报
中国云报
小编微信:Taogebj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