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每周发行的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已经出版超过1000期了,自1995年复刊24年来从未间断。24年来,《三联生活周刊》用浩浩2亿多字,几十万张图片,数以万计的人物采访,这代表了一本杂志对“硬新闻”的孜孜以求。
中国传媒大学邀请你,与《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吴琪、2018年《奇葩说》第五季总冠军陈铭、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曹培鑫当面聊聊。
1985年,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纽约大学媒体生态专业创立者尼尔
波兹曼出版了一本名叫《娱乐至死》的书。

这本书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
他曾在书中说过:“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物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三十年过去了,尼尔·波兹曼口中娱乐至死的窘境依旧存在,在泛娱乐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夺走,消耗在那些嘻嘻哈哈的无效信息之中,反而留给严肃的、认真的文体媒体的空间却越来越少。
那么,在泛娱乐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硬新闻”?
实际上,在现在这个信息碎片的环境下,很多热点事件在你还没有反应过来,或者你根本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时,就已经被下一个新热点覆盖了。新闻事件一点都没少,少的是关于事件本身事实性的新闻报道。
在西方的社会环境中,媒体被称为是在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新闻工作者在法律框架内对另外三种权力进行监督。比如有一部名为《华盛顿邮报》的电影,故事讲述的是越战期间发生的一起五角大楼泄密事件,很多人只是看到记者们逼近事实的勇气,却忽略了这背后各种法律问题的博弈与斗智斗勇。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说一个人有新闻理想,往往会联想到“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句话,的确这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精神信仰。但放在现在这个时代语境中,如果只是把新闻理想理解为“为弱势群体发声”,可能有点偏颇了。与立场相比,“硬新闻”更应该被理解为“对事实的追求”,以及专业操作、专业态度和价值感。
关于新闻的定义国内外都有,但无论如何定义,事实都是新闻的核心,这恰恰是这个时代所欠缺的。现在流行观点站队,没有人真正关心背后的事实性元素。很多事情,我们感觉报道铺天盖地,但沸沸扬扬之后其实并没有多少事实信息,也很少再有媒体持续地深入去跟进,喧嚣过后,一地鸡毛。
作为中国纸质媒体的标杆,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三联生活周刊》已出刊逾1000期,一直秉承着做时代观察者、记录者的使命,积极回应时代重大议题,用扎实的采访与深入的报道,探索事情的真相,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专题;同时,面对泛娱乐时代,《三联生活周刊》也选取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反映新思潮、新趋势、新人物,在众多的新事物中去寻找生活的本质,探讨什么才是我们值得拥有的生活。
1000多本杂志,在浩浩2亿多字,几十万张图片,数以万计的人物采访背后,承载的是一份对时代的记录和回应,也是对“硬新闻”的孜孜以求。
这个年代对趣味、轻巧、速生的追求与日俱增,这意味着堕落还是颠覆?
对于这个问题,陈铭也有自己的答案。陈铭作为2018年《奇葩说》第五季总冠军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他本人有着非典型娱乐化的鲜明个人风格。他以专业新闻学背景,能够在《奇葩说》这样一档节目中走到最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泛娱乐时代的一种颠覆,他本人或许对专业新闻与娱乐精神有着更开放、更融合的态度。
因此,我们在传媒大学发起了这场“泛娱乐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硬新闻‘?”的沙龙活动。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吴琪主讲,2018年《奇葩说》第五季总冠军陈铭对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曹培鑫主持,共同来聊聊泛娱乐时代与新闻理想的冲突与融合。
5月19日,中国传媒大学44号楼一层报告厅,我们不见不散。

沙龙信息
主题
泛娱乐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硬新闻
 时间
2019年5月19日15:30-17:30
 地点:
中国传媒大学44号楼一层报告厅
 主办: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嘉宾: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陈铭:2018年《奇葩说》第五季总冠军,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主持人:
曹培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招募人数:
40人左右
欢迎同学们加入《三联生活周刊》
和中读APP新人训练营
📍加入周刊,请发送简历和作品至   [email protected]
标题:应聘实习记者+姓名+学校+专业+媒体经验
附件:请不要发压缩包,简历和代表作以单个文件分别发送。
(文件格式为word或pdf文档。代表作三篇以内,发文档或网页链接均可)
📍加入中读,请发送简历和作品至  [email protected]
标题:应聘实习课程编辑+姓名+学校+专业+实习经验
附件:请不要发压缩包,简历和代表作以单个文件分别发送。
(文件格式为word或pdf文档。代表作三篇以内,发文档或网页链接均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