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标题     bcdef
受周期性因素及贸易争端影响,全球汽车业增长出现明显放缓。作为车企利润重头的中国四月汽车销量环比下降22%,加剧了该行业的危机感。汽车制造商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逃离席卷汽车行业的凛冽寒冬。除了削减成本,组建车企联盟抱团取暖也不失为可行之法。不过有了戈恩的前车之鉴,真能驾驭联盟的老板屈指可数。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经济学人·商论》一月刊
《大寒流》
底特律车展今年最后一次在冬季举行,明年将改为夏季。这多少反映了参展汽车制造商的心声,它们最关注的也是如何逃离席卷汽车行业的凛冽寒冬。近期一些企业纷纷发布了重组计划,福特也与大众结成了新联盟,其他车厂可能也会有类似举动。种种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在行业步步走向衰退的情况下免吃苦头,并为长期的动荡做好准备。


风险在于,这些举措到头来还是不够大刀阔斧。鉴于汽车销售预期持续下降,而投资新技术的需求变得愈加迫切,削减成本便成了许多公司的首要任务。福特力图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削减140亿美元成本,1月稍早时该公司公布了它在欧洲的减支计划,其20万工人中可能会有2.4万人因此被解雇。印度塔塔集团旗下的捷豹路虎(JLR)也表示将裁员4500人,作为节省25亿英镑(32亿美元)计划的一部分。福特和大众为分担成本而成立了联盟,福特的老板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称之为“下一个改变行业的事件”。
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担心,在周期性衰退和贸易争端的两相夹击下,全球范围的行业放缓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大溃败。最让它们忧虑的是,在那些最有利可图的市场中,持续多年的大幅增长行将结束。美国和欧洲的汽车销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见图表),但在对大多数公司都是重要利润来源的中国,情况十分令人头疼。2018年,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录得20多年来首次萎缩,新车销量下滑2.8%。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数据同样令人难以乐观。
【商论付费章】组建车企联盟抱团取暖是一个可行之法,但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难题。订阅商论,继续阅读一月刊文章《大寒流》(The big freeze)
现在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
即享新春限量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经济学人·商论》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