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美食大国的子孙,
华人向来对美食要求非常高!
为了增加口感的层次,
各种调味品做法轮番上阵。
普通如排骨照烧焖煮不在话下,
糖醋和可乐搭配口味更升级。
但最近隐藏真相被揭露!
原来会上瘾,比香烟还毒,
还喂养癌细胞的调味品,
因为百搭各种食物,
华人们对它爱不释手。
1.比烟还毒的高糖饮食是慢性自杀
现代的高糖饮食,
对于人类的打击几乎是致命性的:
世卫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糖的危害,比吸烟更甚。
美国权威专家在《自然》杂志上公开提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上瘾的物质,摄入多了如同慢性自杀。
而最近,
美国心脏协会期刊Circulation
发布最新研究表明,
每日喝两杯以上含糖饮料
早死风险大大提高。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其中女性几率更是高达63%,
男性则高达29%。
两者相比女性风险更高。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样本显示,高糖饮料主要引起心血管疾病,结肠癌及乳腺癌,是导致早死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研究称,目前我们每日平均摄入的糖量远高于人体正常所需糖量,达后者的2到3倍。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而另一项最新发表在
美国《科学》周刊的研究发现:
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浆会
直接促进肿瘤的生长,
它是可乐等含糖饮料主要成分之一。
这意味着,万一我们喝下去的可乐遇到了刚好产生癌变的细胞,就等同间接“喂食”癌细胞,癌细胞将长得更快,原本可能是良性的肿瘤都会变成恶性遍布全身!
据abc报道,
刊登在《JAMA》的一项研究表明:
每天喝两杯橙汁的妇女,
痛风危险增加2.4倍。
来自美国波士顿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崔博士(Dr. Hyon Choi)表示他们团队通过22年的随访,调查了8万妇女,他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每天喝1杯橙汁的妇女,
其痛风危险增加41%,
果汁对痛风的风险比酒更强。
也就是说:富含果糖的橙汁,
堪称是痛风的背后推手。
崔博士还表示果糖与其他糖不同,会提高血液中的尿酸水平。
如果摄入果糖过多,尿酸水平过高,会引发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长此以往还会造成肾脏功能障碍!
由此可见,糖的危害,真的是远超想象!
2.澳导亲身演绎糖如何毁掉身体
澳洲是一个糖罐子国家,
澳洲人的日常离不开甜食。
不管是大众爆款热香饼(Pancakes),
还是热销的甜甜圈(donuts),
抑或是“国民零食”Tim Tam,
每一种甜食在澳洲人的生活里都有特殊的地位
即便是在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澳洲人舍弃了肉香四溢的烧烤,舍弃了重油重盐的肉派…
然而却独独舍不下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愉悦的甜食,一天至少得有一杯放了糖的咖啡、一份甜蜜的下午零食…
毕竟,在很多人观念中,低脂少盐就可以了,何必舍弃甜食那么美好的享受呢?
然而,一位澳洲导演Damon Gameau,却用自己的作品,亲自验证澳洲人最爱的甜食对身体有惊人的危害!
Damon为了检验糖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拍摄了自己为期60天的高糖饮食计划,不吃任何垃圾食品,只吃低脂高糖的“健康食品”,包括Uncle Toby’s的麦片,燕麦液体早餐,果酱,含糖酸奶等,避免脂肪带来的误差。
为了真实模拟澳洲人糖分摄入,Damon必须一天摄取40茶匙(约160g)的糖,这是澳洲人平均一天摄入的量。
出乎意料的是,光是第一天,Damon早餐就吃掉了20茶匙(约80g)的糖,而他吃的其实就是麦片加酸奶,再附加400毫升的苹果汁。
而且如果单吃苹果,一个他就饱了,可一杯满满的苹果汁需要四个苹果。
最终他得出结论:饮料是让人不知不觉摄入更多糖的元凶。
短短十二天后,即使继续照常锻炼,只是转换了饮食,Damon就整整胖了五公斤!
第十八天,Damon崩溃了,他的血液检测查出自己得了脂肪肝…
为什么会得脂肪肝呢?
Damon用一段动画给我们解释:当我们吃下糖时,糖会在血液中转换为葡萄糖,胰岛素随之生成,打开细胞,让我们的细胞能吸收葡萄糖;
然而与此同时,脂肪燃烧也会停止,随之就形成了脂肪肝。
六十天以后,Damon胖了整整八公斤。
而他的甘油三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水平,已经达到危险,很可能诱发心脏病!
更可怕的是,Damon发现自己对糖已经开始“上瘾”,
恢复正常饮食后,他会经常觉得饥饿,情绪失控,想吃甜食,比戒烟时更难受。
Damon用自己变成颓废大叔的代价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
过量摄入糖,真的会让人变胖、变丑、变得情绪暴躁、像一个肥胖的“毒瘾患者“。
Damon还进行了调研,发现很多在现代社会吃高糖饮食的、曾经靠打猎为生的澳洲土著,大多都因各种健康问题而早早去世。
另外,Damon还采访了一位名叫Larry的小男孩,他从小喜欢吃糖,十八岁牙齿就不得不掉光了。
事实上,澳洲普遍存在着过量摄入糖的现象,大约一个澳洲人一年就要吃掉40千克的糖,尤其是青少年。
根据ABS对比2011-12与1995年的两项数据,可以看到澳洲民众虽然十五年来摄入糖的含量下降,但2-50岁的年龄群体摄入糖含量仍然远远高于世卫组织的要求,老年人也明显摄入过多的糖。
(图片来源:ABS)
听起来是澳洲人很不注意健康,
但其实很多华人,
每天的糖摄入同样是过量的!
根据WHO的要求,成年男性的建议糖类摄入量是一天9茶匙(36g),女性一天6茶匙(24g),儿童一天4茶匙(16g)。
但我们华人的日常饮食中:
一盘糖醋排骨,最少也有35g糖
一盘鱼香肉丝,也有20g糖
而很多华人最爱喝的饮料,
更是隐藏的含糖杀手!
一瓶可乐或一杯果汁,
就可以让你一天的摄入量“超标”。
而且还不会饱!
3.被冤枉了50年的脂肪
既然过量的糖摄入危害这么大,
为什么糖的问题直到最近两年才被挖出?
难道没人注意过糖摄入超标的问题吗?
结果让人震惊:
不是没人发现,而是被人故意隐瞒。
《纽约时报》一篇报道震惊全球!
该报道首次披露糖类研究基金会:
花钱请专家造谣,重金买论文作假,
为糖类洗白的全过程。
这事还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说起。
心脏病逐渐成为了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但是致病原因迟迟未能查明。
糖研究基金会和制糖业开始先下手为强!
在上世纪60年代向科学家支付费用,
让他们淡化糖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
转而把饱和脂肪作为罪魁祸首。
最有名的就是用5万美金收买哈佛营养学教授Dr. Hegsted和其他两位哈佛科学家。
让他们在1967年发表了一篇关于糖、脂肪和心脏病的研究综述。
这篇发表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文章,将糖与心脏健康之间的联系最小化,并对饱和脂肪的作用进行了抨击。
他们不仅买通科学家、专家,让他们发表对糖有利的研究论文,控制舆论。
还利用研究影响了政府的饮食建议。
几十年来,美国卫生官员鼓励美国人减少脂肪摄入量,导致许多人食用低脂肪、高糖的食品。
于是,全球开始兴起了低脂高糖的热潮!
商店里低脂酸奶、低脂牛奶、各种零脂肪饮品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
大型超市里几乎80%以上的食品里都含有糖,而各种添加了糖的加工食品也被打上了“健康”、“全天然”等标签。
制糖企业和饮料产业赚得盆满钵满。
(图片来源:Daily Mail)
但健康状况却日渐下降。
从1980年开始,世界各国的肥胖率都在上升,无一例外。
而美国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增长率也毫无减弱趋势!
逼得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专员David Caessler博士,在《华盛顿邮报》直播节目中,向大众公开认错:
过去几十年,我们给大众的营养建议,是失败的!
4.全球齐心齐力征糖税
当真相被揭露,民众一片哗然。
大家开始意识到糖才是隐形杀手!
而澳洲政府为了让大家健康饮食、少吃糖,也可谓是“操碎了心”。
前段时间在联邦卫生部长Greg Hunt的陪同下,澳洲饮料协会The Australian Beverages Council会长Geoff Parker作出承诺:将在2025年减少饮料中25%的糖,
(图片来源:ABC)
越来越多的澳洲民众,也在公开呼吁政府实行“糖税”,呼吁政府用这种方式唤醒人们对糖的重视。
世界各国也纷纷开始采取行动,对含糖饮料征税!
2016年3月,英国出台一项对含糖饮料征税的政策,要求每100毫升饮料中含有5克以上糖分,需缴税每升18便士;每100毫升含有8克以上糖分,则需缴税每升24便士。
(图片来源:ABC News)
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英国、爱尔兰、墨西哥等28个国家和7个美国城市宣布对含糖饮料征税。
(图片来源:ABC News)
而中国也终于开始对“糖“下手了!
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方案中指出,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
(图片来源:foodnavigator)
最后,
各国都开始努力减少糖对国民的影响,
你还在每天高糖饮食吗?
有人说,这会不会又是一场利益之争,
对此,你怎么看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