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记录片,导演:郑琼
朋友发来这部记录片,灯叔被这部记录片震撼,正如导演郑琼在视频所说,这部记录片没有偏见,没有批判,仅仅只是记录。我们很多人其实不了解另外一部分人人的生活,通过这部记录片能起到社会的一种融合,灯叔今天借平台分享给朋友们!
郑琼导演的《出路》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出身不同,阶层不同的青少年从学校到步入社会的成长经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自己“出路”。
视频简介:
简介: 
来自北京的袁晗寒17岁辍学,3年后她游历完欧洲各国,考上了心仪的艺术学校,15年回国实习,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公司。
袁晗寒跟马百娟和徐佳是两个不同世界不同空间的人,她父母都是北京人,从小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高中也是最好的高中—美院附中。
辍学后袁晗寒整日窝在家中无所事事,靠电影和闲书打发时刻。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无聊,她决定在南锣鼓巷租一间店面,开个小酒吧。
在她的眼中,“人生不会被饿死就行了,没有人会被饿死”,而她要对抗的,只有孤独。
袁晗寒后来她去了德国,最终进入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读书。她拿到一个相当于硕士学位的文凭。至于工作,她说自己可以去干任何事情,导购、卖票、当服务员都可以,“饿不死就行”。
这也是她对付人生中最大敌人——“无聊”的一个方法。袁晗寒偶尔也接一些零活,也来国内找一些实习,看国内和艺术相关领域的发展。待在北京没事干也没啥意思,实习一下也挺好的
来自湖北的徐佳,19岁,是咸宁高中的高三复读生,他已经复读了三次,最后如愿考上了一个二本。毕业工作2年后,2015年徐佳和相恋4年的女友决定结婚。
袁佳的父母是农民工,他爸爸觉得没有文化在城市里打工,受了很大屈辱。他的父亲后来意外去世了,他临走前留下一句话:“爬也要供孩子上学”。家人都希望他考上大学,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但是高考失败二次的徐佳压力很大,不仅仅是身体压力,也是心理压力。“复读挺折磨人的,让人有羞耻感,有压力、有恐惧,有段时间整个人都冒汗,手发抖,根本做不下题目”。最严重时,他想到过轻生。
最后复读二年,高考三次的徐佳终于考上湖北工业大学,虽然不是985和211,但能够考上本科,也是非常不容易了。对于小县城底层家庭的学生来说,高考可能是改变他们命运最好的机会了。
大学,工作,结婚,十年了,徐佳在武汉买车买房,终于算是一个城市新中产,他的母亲在村里都眉开眼笑。虽然他还达袁晗寒的起点,但他接受了这种差距:“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条条大道通罗马,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在罗马,有些人要努力一辈子才能到罗马。
来自甘肃的马百娟,12岁,在野鹊沟小学上二年级,条件艰苦,梦想能去北京上大学。2012年为了方便她上学,全家迁到宁夏,然而马百娟因为学习跟不上,第二年就退学了。15岁的马百娟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但因年龄和学历太低,屡屡碰壁。 中国当代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未来?这是导演郑琼在拍摄三名中国青少年时探索的中心问题。
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马百娟却仍然希望:我要去北京上大学,要去打工挣钱,我要一个月挣1000元,买面,因为我家面不够吃。
农村孩子都有这样的憧憬,读书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马百娟的父亲认为:女孩子是别人家的,迟早要嫁人。读书读一点,够用就行了。
读了几年书之后,马百娟就没有继续读下去了。记者问她你为什么不去上学?,她笑了笑,没有回答。她有很多憧憬,也想去尝试。
马百娟16岁时,就在她最好的年纪,嫁给了她表哥,似乎“除了嫁人,没有什么其他出路。”
关于教培行业如何获客,在此为大家分享以下这份报告:
免费下载PDF版报告:
《2019教培行业获客策略白皮书》
回复关键词【20190503灯塔EDU获得报告原文。
《2019年新高考改革与市场机会研究报告》
回复关键词【20190509灯塔EDU获得报告原文。
商务合作,投稿
扫一扫加小编微信
扫一扫关注灯塔EDU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原作者不同意请联系微信:qq948645101
好文!您的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