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摄影技术发明之前,获取图像的最佳方式只有绘画。
在绘画的时代,如何把事物画的逼真,几乎成为了困扰画家一生的问题。为了准确展现客观世界,让画面看起来更加逼真,古代的艺术家发明了一系列令人不明觉厉的黑科技,比如暗箱、投影描绘器、克洛德玻璃等,辅助其绘画。
神奇的辅助装置
古代的画家发明的辅助装置,它们当中的一些甚至直接引发了后来照相机的诞生。这些充满机械感的光学装置并非出现在科学家的实验室,而是摆放在艺术家的画室。摆弄这些古怪玩意儿辅助绘画,虽然相当烦琐,但却在无形之中加强了作画的仪式感。
▲用于拓写轮廓的暗箱▲
▲用于捕捉影像的投影描绘器▲
▲用于构图和取景的克洛德玻璃▲
科学技术辅助绘画
印象里,美术史中的天才如同璀璨的群星,他们凭借敏锐的感官捕捉自然世界的色彩与光影,为我们绘制出足以乱真的美术作品。但研究表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许多绘画的创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了光学仪器。
活跃于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就被认为借助了光学仪器进行创作。被誉为荷兰黄金时代画家的代表,维米尔的作品以逼真的光影与细腻的笔触著称,然而如若仔细观察他的作品,不免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视觉表现。
▲《天文学家》局部▲
他的绘画也不像同期的画作那样拥有明显的轮廓线,维米尔使用不同的色彩直接拼贴融和,这些都使他的绘画手法在评论界长期成谜。他画中的物体还会呈现出诡异的弥散斑,在他的名作中,我们甚至还能看到使用透镜才会出现的红蓝光色差现象。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没有明确的轮廓线,少女下巴与衣领处有着明显的“红蓝边”,这是经由透镜才会发生的色差现象。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倒牛奶的女佣人》也没有明确的轮廓线,女佣的手臂和裙边也有着色差导致的红蓝边。
▲《倒牛奶的女佣人》▼
无独有偶,在稍早前荷兰画家扬·范·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的作品中,疑似使用光学设备辅助绘画的痕迹也同样清晰可寻。
上图为他的名作《阿尔诺非尼夫妇》,画面正中的凸透镜实在有一种“穿帮”的戏剧感,它向我们表明,绘画现场除去阿尔诺非尼夫妇二人与画家本人以外,还有着一位蓝衣的女仆,而且她的头顶有亮光,像是现场还隐约存在着一台光学装置。
那些能把人画美的黑科技
为了把图像画真画美,艺术家们进行了许多尝试。
在意大利人发明透视法以后,对客观事物进行符合比例的准确描摹便成为了考核画家功力的一项标准。为了应对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中世纪晚期的画家不得不借助各种测量工具进行绘画。
经过漫长岁月里,人们无意中发现,如果在光源之前树立一个挡板,再在其中开一个小孔,这样就可以在另一侧的墙上得到一个清晰但微小的像。虽然得到的只是倒像,但经由小孔成像所得的图像却是大自然的准确呈现,它很快就被画家运用到了绘画之中。
受到小孔成像原理的启发,15世纪的艺术家发明了一款名为暗箱的神奇道具,这一形似照相机的光学仪器使得画家可以随时随地捕捉影像。通过在暗箱的磨砂玻璃上放置半透明纸,画家便可以就此准确地画拓出景物的轮廓。
在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大西洋手稿》中,记载有形似今日电影放映机的可移动暗箱,利用暗箱捕捉影像绘制图案。
1825年,法国人将暗箱上的半透明纸替换为可以感光的新型材料,现代的照相机由此诞生。
▲人类第一张照片▲
比起在幽暗的场景中默默勾边拓写,追求明亮色彩的艺术家则更倾向于使用投影描绘器进行艺术创作,有关这一复杂光学装置的描述最早见于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在1611年出版的《折射光学》之中。
▲用于天文的光学折射器▲
投影描绘器是一款运用光线折射原理的仪器,绘图者通过这项装置,可以同时看到画布和所绘的对象本身。比起在暗箱中勾边再在明亮的房间中上色,使用投影描绘器的绘画方式显然更为便捷,画家既可以准确把握对象的比例与形状,又能同时逼真地复制色彩和光线。
除去复杂的光学装置以外,18世纪的英国还流行过一款名为克洛德玻璃的小发明,这个如同汽车后视镜一样的小物件曾被广大英国文艺青年视为B格神器。透过小镜子,爱好文艺的小青年就可随时随地捕捉美丽的田园风光,并就此省去了选景构图之苦。
英国画家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 1724-1804)甚至还将克洛德玻璃安装在马车上,看到镜子里出现了合适的构图便停车作画。吉尔平的艺术人生就此成为了英伦佳话。难以想象,那引领一时风尚的绘画辅助道具其实只是一件反光镜。
天才的灵光部分是科学的馈赠,但是没有艺术家发明的这一系列令人不明觉厉的黑科技,美学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绘画作品就难以呈现在我们面前。



选购数学科普正版读物
严选“数学思维好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