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剧行业巨头,HBO 一直以 “ 黄暴 ” 和 “ 大胆 ” 著称。我仍然记得当年第一次看《 权力的游戏 》时,对我幼小心灵的那个冲击感,太强烈了。
所以当我听说 HBO Asia 竟然与中国台湾公视合作了一部电视剧时,我脑补了很久……
但没想到,这部剧没有 “ 黄暴 ”,有的只是让人揪心的 “ 人性 ”。
这就是被誉为 “ 2019华语第一神剧 ” 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 》,短短 10 集,豆瓣评分 9.5。
故事以律师王赦( 吴慷仁饰 )被受害者家属泼粪开场。起因是他为一个名为李晓明的犯罪分子进行辩护。
两年前,李晓明在电影院里持自制枪械扫射观影人群,造成总共九死二十一伤的悲剧。开枪后,李晓明并未离开现场。反而在被制伏后大声宣告自己就是想做大事,想要出名。
两年后,李晓明终于被判处死刑。并迅速被执行枪决,连辩护律师都没有来得及通知。
这一结果看似大快人心。实际上,对受害者家属和李晓明一家来说,伤痛是一辈子都不会平息的。
事情发生后,李晓明一家曾前往灵堂道歉,想替儿子赎罪。可是看着满场失去亲人的受害者家属们,他除了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拿不出一丁点办法。
每天都会有人到他们家门口破口大骂,砸东西,泼油漆。只要出门,就要面对所有人的指指点点。
他们想要替儿子赎罪,却又无从做起。只能偷偷躲起来,每天戴着口罩出门。
而唯一的女儿李晓文,则被迫从大学退学,并改名李大芝,与父母断绝关系,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宋乔安( 贾静雯饰 ),受害者家属之一。
她原本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事情发生的当天,她正陪着儿子刘天彦在看电影,中途出去接了个工作电话,喝了杯咖啡,却看到警车飞驰而来,影院人群四散,唯一的儿子已倒在李晓明枪口之下。
自此,宋乔安变成了一心扑在工作上的 “ 霸道总裁 ”。
张口就是骂人,毫无同理心,命令下属们没日没夜加班,即将生产的助理累到没时间做产检,羊水破水还要坚持在副控室内安排工作。
回家后,她酒杯不离手。
和有过精神外遇的丈夫说不了三两句话便开始争吵,在离婚的边缘疯狂试探。

她看似关心女儿,实际上却从未真正和她好好沟通过,只是强行把她安排在自己身边,连女儿生日都一忘再忘。
导致女儿在情绪崩溃时,甚至喊出 “ 你为什么不跟刘天彦( 宋乔安死去的儿子 )一起死掉算了 ” 这样的话。
被泼粪的律师王赦,在双方家属间来回沟通。他想要搞清楚李晓明的犯案动机,为他争取作为一个人该有的权利,想要受害者家属从悲痛中走出,让李晓明一家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也想让自己的下一代,不会再在恐惧中度过。
尽管王赦这一角色看起来太过正义,反而显得不够真实。但实际上,
这部剧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有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原型作为参考。
2014 年,21 岁的郑捷搭上人数最多的台北捷运板南线列车,持刀肆意砍杀,91 秒内造成 4 人死亡,22 人受伤的惨烈悲剧。
两年后,郑捷被迅速执行枪决。
他的父母家人也如剧中一样,被人肉,下跪道歉,但依然无法平息民众怒火。
郑捷所犯的案件被称为 “ 无差别杀人 ” 案,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这一概念。是指并无犯罪组织依托的行为人,出于较为明显的不满情绪,针对不特定的被害对象,采取具有较大杀伤力的手段,肆意杀害无辜他人,造成一定社会惊恐的刑事违法行为。
其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犯罪动机不易被人理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 来自《 中国青年网 》-《 无差别杀人:一个人的恐怖主义 》)
郑捷被捕后,很快便有人在脸书上成立 “ 郑捷粉丝团 ”,崇拜他,称他是世人的偶像、救世主、整顿人间的天使,并很快获得超 2000 点赞。
在这类骇人听闻的案件背后,一面是高喊 “ 以命抵命 ” 的民意,一面是 “ 他为什么杀人 ” “ 如何防范此类案件再次发生 ” 的无解问题。

2016 年 3 月,33 岁的王景玉在台北环山路附近,持刀猛砍一 3 岁女童 “ 小灯泡 ”,导致其当场死亡。案发后,经过调查发现,王景玉患有思觉失调症(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分裂症 )
在一片 “ 处死 ” 的呼吁声中,小灯泡的母亲却表示不支持处死凶手。
在她看来,这件事情并不是靠一颗子弹,或者 “ 立法严惩 ” 就可以解决。“ 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家庭、学校、亲人、朋友、社会,没能接住他?我们要如何改善、预防?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有继续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继续速速执行死刑?”
李晓明被迅速执行死刑后,王赦崩溃大哭。
剧中一心为李晓明、陈昌等重大案件罪犯辩护的律师王赦,其故事原型就是台湾知名的死刑辩护人——
黄致豪

他专门接手一些重大的社会案件,郑捷、王景玉案,都是他担任被告的辩护律师。为此,台湾民众对他的态度,就像剧中大家对待被泼粪的王赦一样,辱骂,不理解。

在黄致豪看来,正义也是很可怕的。“ 所谓的正义如果真的有的话,从来不是客观绝对的存在,是主观的诠释。”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困惑,编剧吕蒔媛在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对相关人物的采访后,用七个月时间写出了这部《 我们与恶的距离 》。

除了探讨恶性案件发生后,人们是如何处理遗留问题之外,整部剧还将媒体职业道德、社会体制和家庭教育等诸多问题抛到台面上。
尤其是对以宋乔安所在的新闻媒体行业,为抢夺热点忽略事件真相,把女大学生改为 “ 女高材生 ” 的标题党,只求收视率等等行为的刻画,实在是入木三分。
患有思觉失调症的年轻导演应思聪,某一天病发突然闯入幼儿园内让孩子们配合他拍摄电影。但此事曝光之后,媒体们当众开启直播,采访路人,开扒他的历史。

在媒体播出的内容里,应思聪是害投资方惨赔三千万的无能导演,是有危险的精神病患者,甚至引起了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新一轮的恐慌。
但实际上,他们却隐瞒了应思聪拍摄两年,不但一分钱工资没有拿到,还被多次辱骂的过往。
对媒体来说,收视率才是王道。
对大众来说,把这些坏人统统都关进监狱就好啦。
可是,“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去培养一个杀人犯。
王赦最终还是不清楚李晓明犯案的真实原因。因为在李晓明准备开口前,他已经被迅速执行了枪决。
他们只能凭借一些过去的碎片去猜测,在别的案件里寻找答案。但这个答案究竟是什么,永远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来。
最后一集,编剧给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宋乔安离开乌烟瘴气的品位新闻台,跳槽别家,立志做 “ 正直、公正、客观、深度 ” 的媒体报道。
受害者家属和加害者家属坐在一起,在心理医生的疗愈下,各自走出悲痛,开始迎接新的生活。
但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并没有多余的剧情介绍。
我一度认为这是整部剧最弱的地方。但当我注意到最后一集的标题——未来的样子,我明白故事早已结束。所谓圆满,只是我们希望的模样。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李晓明为什么要把枪口对准电影院里无辜的小朋友?
枪响之后,留下来的人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走出伤痛?
加害者家属要怎么做才能替犯下过错的亲人赎罪?
犯人、精神病患者,是否也应当享有身为一个人该有的权利?
我们的新闻媒体,网络舆论,要怎样才能变得 “ 客观、理智、公正 ”?
我们是否真的能够预防这一类案件的再次发生?
……
以上种种问题,编剧都没有给出答案。
 被跟踪曝光的李大芝控诉宋乔安所在的品味新闻台。
是枝裕和曾经说,“ 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设计一个坏人故事,( 世界 )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索。那样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变,我总是期盼看电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时,对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变,能成为他们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机。”
本剧的第八集,标题为 “ 众生皆有病 ”。
最后一集则借宋乔安之口,说出一句 “ 希望,就在云后面 ”。
善与恶并存,绝望与希望并存,公平与偏见并存,扭曲和真理并存,这是现实的世界,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改变的世界。
参考资料: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中国青年网:《无差别杀人:一个人的恐怖主义》
豆瓣《我们与恶的距离》讨论小组
百度百科-郑捷;王景玉
图片来源:

1,5,7,8,10:豆瓣
2,3,4,,12,13,14,15,16,17:视频截图
9:ETtoday新闻云

11:来自豆瓣讨论小组《王赦的原型黄致豪律师专访》,上传者:人世间
“ 永远不要挑战人性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