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北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渤海国”
图:渤海国曾经的疆域
2
大清帝国曾经严禁汉人出关去东北
图:清朝柳条边遗址
3
闯关东现象使东北汉人多起来
图:闯关东
4
东北人祖籍山东和河北的最多
5
东北直到1907年才设置的省份
6
东北部分方言词汇与日语有关
东北还有一个有趣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东北方言的某些词汇,是源自于日语。
例如,东北方言中的“抠搜抠搜”,表示不大方、偷偷摸摸,这个词在日语里面,读作こそこそ,语音和东北方言相同,意思也大致一样,是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意思。
例如,东北方言中的表示下水井盖的“马葫芦”一词,来自日语“マンホール”,读作(manhuru)。
表示燃气、煤气的“嘎斯”也是来自日语“ガス”,读作(gasu)。
再如,东北话中表示某种糕点、点心之类的食物,有些地方用“咖细”一词,譬如,说“买了一包咖细”,“这是西洋咖细”等等。“咖细”读成kǎxi,这个词来自日语词汇“菓子(かし)”读作(kashi),意思是点心、糕点、糖果。
还有,红遍大江南北的东北词汇“杠杠的”,则是来自日语中“がんがん(gangan)”,发音和意思都一样,都是“当当的”“锵锵”的意思,是通过拟声词,来表示“很厉害”的样子。
作者:冯学荣,70年代生人,现居香港,知名作家,读史人,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是“别等”效率手册的忠实践行者与受益者。

高质量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