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轻松关注!!
根据台湾“健康署”2016年的调查显示,台湾糖尿病罹病总人数已突破227万大关,相当于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罹病;而在台湾人的十大死因中,1983年以来,糖尿病就一直名列其中,近年排名第四或第五名,平均间隔55分9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由于糖尿病的高盛行率与高并发症风险,糖尿病的防治与照护,近年来逐步受到大众的重视,但有一特别的族群容易受到大家的忽视,便是血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这个族群。
【文/家庭医学科 刘如芳医师】
何谓“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于正常值,但是还没达到糖尿病标准之间的这段过渡期。当空腹血糖介于 100 - 125mg/dL,或是醣化血色素介于5.7%到6.4%之间,或是口服葡萄糖耐受测试下、血糖介于 140 - 199mg/dL 之间,临床上都界定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呢?糖尿病可说是一切慢性病的起源,会引发肾衰竭、周边神经病变、心脏病等多重疾病,这样的影响已经为众所皆知;但研究发现,其实只要到了“糖尿病前期”的阶段,虽然还不到诊断为糖尿病的标准,血糖调节的功能就已经出现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就会增加。
同时,“糖尿病前期”病人经三至五年临床追踪,25%病人会恶化成糖尿病,25%会恢复正常血糖,50%保持原状;若病人是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则罹患糖尿病风险更高,且将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5倍。
为什么我们应当把握“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呢?因为若在此时采取健康生活型态,透过饮食、运动及体重控制,以及定期的监测,血糖还有机会回复正常;一旦进入糖尿病阶段,几乎就必须一辈子接受治疗与照护,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往上爬升。
那么,什么样的族群特别应该接受筛检呢?有家族糖尿病史者,年龄大于45岁,体重过重及肥胖者(BMI>24),缺乏运动者,患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35mg/dl或三酸甘油酯≧250 mg/dl,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小孩出生体重大于4.1公斤的女性,患有多囊性卵巢的女性,有黑色棘皮症等胰岛素阻抗问题者,皆建议定期接受筛检。
对于无上述条件但已年满40岁以上民众建议每3年筛检一次,65岁以上民众,则每年筛检1次。但若符合以上高危险群的条件,建议提早做糖尿病早期的筛检,并建议每年应定期接受一次血糖筛检;若数值已达“糖尿病前期”的标准,可能还会检测的更频繁。
一旦进入“糖尿病前期”,透过积极的饮食、运动及体重控制,血糖有望获得改善。在饮食方面,少吃精致淀粉,多吃全谷类、含纤维的蔬果,避免含糖饮料的摄取。在运动方面,每周至少做15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例如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若再搭配伏地挺身、举重等肌力训练,效果更好。在体重方面,建议体重过重者可透过营养师指导,每天减少摄取热量500到1000大卡,减掉原本体重的7%。
糖尿病前期,因为通常没有症状,所以容易被忽略而错过处理的黄金时期。但高风险族群若透过定期的监测,可以增加被发现的机会;透过饮食、运动及体重控制,甚至与医生讨论过后、接受药物的辅助,有望于在进入糖尿病阶段前止步,甚至回复正常血糖,避免诸多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