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的“714高炮”现金贷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714高炮”指的是贷款期限7-14天、利息超高的现金贷。据央视报道,有用户拆东墙补西墙,从最初的7000多元,3个月后变成了50多万元,每天的逾期利息达1万多元,综合年化利率高达1000%以上。
顺应“刚需”而生的现金贷
什么是现金贷?现金贷是指小额现金贷款,具有门槛低、审批快、放款快等特点。 
无需提供有价资产或征信核验,一个实名注册账户、一张身份证就能申请贷款,这对于收入较低或没有稳定收入、没有被纳入央行信用系统的白户、信用很差的高危群体等具有很大吸引力。比如,学生、蓝领、刚步入社会收入较低且不稳定的年轻人,以及沉迷于黄赌毒的人员等。 
现金贷崛起于2015年,最先是以“校园贷”进入大众的视线。利用年轻人的消费心态,诱导学生过度借贷。由于很多学生无稳定收入来源,导致无力偿还利率畸高的借贷和逾期罚金,并遭受到暴力催收。
现金贷变为“套路贷”
虽然现金贷宣称利率低,每天仅需几元钱等等,但是当借款人借贷后就会发现,还有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运营费、逾期费、滞纳金等。
例如,315晚会上提到的“714高炮”现金贷案例。董女士借款前,显示利率只有每个月0.6%,但是借款7000元实际到账却少了30%,未到账的部分作为服务费(砍头息)被扣掉了。由于董女士规定的7天时间里未还上借款,平台将收取高额罚金,并陷入利滚利的负债,无法清偿借贷的董女士被追转向其他平台“借新还旧”,使得借款人负债成倍增长。最后形成恶性循环,三个月后欠款高达50万元,每天的逾期利息达1万多元,而且董女士和她的亲友不断地接到各种侮辱性的催收电话。 
这就解释了现金贷的坏账率虽然高到20%(相关从业者甚至表示,只要坏账率低于50%就能够实现盈利),依旧能够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背后有名目繁多的费用、畸高的利率和非法的暴力催收。这不仅完全覆盖坏账,更带来百倍的暴利。而这些机构对借款人突破法律底线的暴力催收,不仅搅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更给社会安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经历滑铁卢的现金贷应该怎么办?
作为普惠金融的一种创新,现金贷确实让每个人都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业务不合规、风控反欺诈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风控缺失、高坏账率、暴力催收、信息披露不透明,以及对借贷人群的错误性诱导等。
加强违法违规现金贷平台的市场出清,推动现金贷健康合规运营,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监管力度加强,规范业务开展,建立合规性标准。
2017年12月1日,央行联合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通知》要求,贷款主体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获得放贷资质;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36%);也明确要求不得通过暴力、恐吓等方式催收贷款;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借款人“以贷养贷”、“多头借贷”等行为;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等。
2018年5月发布的《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团体不得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发放存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严峻打击以故意损伤、非法拘禁、欺侮、威吓、要挟、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存款。
除了以上逐步落地的监管措施外,还应加强民间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法规意识宣传教育,使其进一步增强对于投资理财的风险权衡与自我把控,更好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
其次,提升反欺诈能力,降低坏账率,实现良性运转。
现金贷坏账率高,一部分是现金贷的客户在征信方面有不良记录,或收入较低,从而导致现金贷的逾期坏账率明显过高;另一个原因是衍生出大量骗贷者,包含网贷中介,帮助贷款用户“包装资料”进行骗贷。
现金贷除了面临征信体系内数据不足、信用白户等问题,无法对借款人还款能力进行有效评估是现金贷主要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更面临中介代办、团伙作案、机器行为、账户盗用、身份冒用、串联交易、多头借贷等欺诈行为。建设好风控反欺诈体系,找到有价值用户,防止虚假骗贷,控制信贷风险损失、降低风控运营成本、快速支撑新业务拓展和升级,才是现金贷平台长久发展之道。
由于大部分的现金贷平台没有搭建完善的风控体系,特别是一些跟风创立的小平台,为了积累用户、扩大规模,就大开方便之门,这就给欺诈分子以可乘之机。
顶象的一站式智能信贷风控平台,涵盖信贷风控全流程管理(贷前、贷中、贷后)、多方数据对接、风控与额度决策、反欺诈策略、贷后可视化监测等功能,提升金融机构线上信贷实时风控决策能力、自动化审批能力、信审流程管理能力和信贷数据管理能力,实现实时数据复杂处理和沉淀,形成业务闭环,为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