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标题     bcdef
世界银行最新的《营商环境报告》于近期发布。继印度去年成功上升30个名次后,中国今年一举提升了32位。这项年度排名的评估方法一向有不少争议,它能作为判断长期商业环境的参照吗?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欢迎打开商论App免费试读
2018年十一月刊《野蛮竞争和繁冗监管》试听音频
注:文章发表于商论2018年十一月刊,时效内容不再专门更新。

世界银行最新的《营商环境报告》于上月末发布,这项年度排名激发了各国的好胜心,也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力。继印度去年成功上升30个名次后,中国也不甘示弱,今年一举提升了32位。但这项排名也时常引发争议。今年1月,时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保罗·罗默(Paul Romer)称世行员工的政治倾向可能导致一些排名结果有失偏颇,但由于未能具体证实这一观点,他之后为此辞职。
(注:罗默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次争议引起了对该排名的又一轮抨击:批评人士认为这些报告与企业家的实际经验不符;推动了一场竞相放松监管的盲目的“逐底竞争”;评估方法太不稳定,让人没法对一个国家形成长期判断。这些批评能站得住脚吗?


先看评估方法。世行没有自己设立工厂,而是询问成千上万名律师、会计师和其他人员,注册一家小公司、获得施工许可证、纳税等等需要多长时间,以此来给国家评级。确实,他们的答案并不总是与企业根据自身经验得出的结论一致,但这一批评很大程度上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商论付费章】欢迎下载《经济学人·商论》App,获取2018年十一月刊文章《野蛮竞争和繁冗监管》(Red in tooth, claw and tape)。
成为《经济学人·商论》订阅用户可阅读所有付费文章,并同步解锁商论2015年发刊至今的1800余篇往期文章,包括300多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
现在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
即享新春超值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经济学人·商论》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