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角尖
转载来源:一点剧读(ID:yidianjd)
都市剧《都挺好》播出完结之后,电视剧市场中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空档期”。在新剧挑不起大梁,老剧难以带动收视率的当下,一群以“旧面貌”面世的积压剧,却在以新生的姿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古装神话剧《封神演义》开播已有一段时间,围绕着这部剧的讨论声虽多为“口碑质量”不佳,但其首播当晚便收视破1的收视成绩,却令一众周播剧眼红。与其情况大抵相似的还有刘诗诗、佟大为主演的《如果可以这样爱》(以下简称《如果爱》),乔欣、张云龙主演的《趁我们还年轻》以及李幼斌、李小冉的《因法之名》,也都于近期热度高涨。
这其中,《封神》和《如果爱》是表现最好的两部卫视剧,不仅首播当晚收视率破1,其后续接连破1的收视率成绩,也成为继《都挺好》完结之后,电视剧市场中的一大“奇观”。《趁我们还年轻》当前收视率虽略有下滑,但其稳定在0.9的收视率也算表现尚可。情况稍差一点的法制题材剧《因法之名》,平均收视率也基本维持在0.7左右。
这些或因政策、或因本身原因而被积压多年的“老剧”,却在这个如沐春风的4月,迎来了一丝“新生”的气息。有媒体甚至用“春天”、“逢甘霖”等充满希望的词汇,对其评价。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积压剧在今年扎堆出现的现状,又暴露出当前电视产业的哪些问题?
“收视与口碑倒挂”的积压剧
尽管当下在播的多部积压剧,有的因个别演员走红、有的因题材占据优势而得到观众关注。但从其播出口碑来看,它们的实际开播情况,还是与以往诸多积压剧的表现大抵相似。
以收视最好的《封神传奇》为例,该剧在播出期间,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不是“一众封神英雄”、不是“讨商罚纣”,而是“杨戬与苏妲己”这对不伦不类的兄妹CP。剧中,杨戬与苏妲己组成的“新恋情”,不仅被观众痛批为“有伤风化”,其与狐妖子虚、商王之间的多CP情节,也让大多数观众难以接受。豆瓣上,超8609网友打出3.6分,这让原本评分就不太高的“封神故事”,再次多了一部垫底之作。
与其情况大抵相似的还有,刘诗诗的《如果爱》、乔欣的《趁我们还年轻》以及李小冉这样的“老戏骨”主演的《因法之名》,其播出口碑也都大抵不如人意。《如果爱》当前在豆瓣上的评分为5.2分,《趁我们还年轻》《因法之名》因打分人数较少,评分暂时未能显现。但从豆瓣“清一色”的批判声中,不难看出,这两部作品的质量成色。
其实,同大多数积压剧“被批”原因相似,当下这些在播的积压剧也多半是因“剧情老套”、“服化道劣质”和“五毛特效”等多重“过时”问题,而遭受网友指责。
但幸运的是,它们之中还有几部作品,因个别演员突然走红和本身所具有的题材红利,而受到网友重视。诸如大型神话改编剧《封神演义》,该剧因演员邓伦突然走红,顺势上线,且登陆了湖南卫视这样的一线卫视;《如果爱》也因为人气小花刘诗诗的加持,而顺利在湖南卫视黄金档播出。
“人气演员”的加持正在成为积压剧得以重见天日,且播出情况良好的重要原因。
相比起视频网站热衷于新人演员的网剧作品,“天价版权”带来的卫视购剧压力,“积压剧”既可以解决当下“陌生面孔”带来的收视压力,又能从源头上为自家电视台开源节流,可谓是“两全其美”之策。只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积压剧涌现,电视剧行业所持有的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
寒冬之下:“积压剧”是
救命稻草也是发展瓶颈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积压剧在今年越来越“常见”。除了当前在播的多部积压剧之外,一点剧读发现,此前被积压许久的多部积压剧,也有望于今年“解冻”。目前已经有消息传出,凌潇肃与王媛可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幸福,我们在路上》将登陆安徽卫视,而早期由郑爽、李钟硕主演的《翡翠恋人》也传出了待播消息。
除此之外,杀青于2015年,刘涛、马天宇领衔主演的都市剧《淘婚记》,两部张翰主演的电视剧《锦衣夜行》、《夏梦狂诗曲》,以及宋茜与韩国演员rain主演的《八月未央》,也将有希望在今年登陆视频网站或上星卫视。值得一提的是,《夏梦狂诗曲》的主演中,还有演员朱一龙,从《天网行动》的“巧借东风”来看,该剧后续播出的可能性极大。
(部分积压剧片单)
积压剧“解冻”的现状越来越多了,这于行业发展而言,到底是不是好事一件?
从行业整体发展现状来看,2019年是被业内人士称为“影视寒冬”的一年,在多部大剧难产、开机率低的行业拐点下,“积压剧”的出现无疑为不少平台解决了燃眉之急。诸如湖南卫视在播的两部作品《封神传奇》《如果爱》,都是以“淘宝”价格拿到首轮播出版权,在人气演员的加持下,其收视和广告自不会太低,从而也让处于“尴尬期”的电视台暂时得到喘息。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积压剧带来的诸多“问题”。首先,从其出现根源来看,大肆进军行业的积压剧,一方面是电视剧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的象征;另一方面,也会让原本就“数量有限”的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更为珍贵,侧面占据了不少“新剧”资源。
(2015-2018电视剧产业“供给”情况)
其次,从电视台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大量播出产能过剩的“积压”题材,从根源上来看,其实还是电视台“议价权”削弱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过往卖不出去的电视剧,或低价处理给视频网站,或者就直接卖给山东、江西这样的二线卫视,“便宜但并不一定实用”的标签,也成为那几年集中播出过的积压剧的集体标签。
诸如安徽卫视此前播出过的《美人私房菜》、湖南卫视播出过的《猎场》,以及江苏卫视播出过的《我们的爱》、东方卫视播出过的《守卫者浮出水面》等等。从节目收视率、话题热度到口碑传播,皆呈现出“车祸现场”的局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平台在观众心目中的话语权,从而给观众留下“烂剧”的负面印象。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积压剧”大肆横行对市场所构成的影响,其实并不“利好”。在电视剧市场整体低迷、行业处于整改期的当下,部分以“人气明星”为噱头的积压剧虽暂且迎来可观收视,可一旦有“好剧”闯入,积压剧所持有的“虚火”假象,便会如潮水般快速退去。即便偶尔有存活下来的个别案例,也尚且处于口碑尚可阶段。行业寒冬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难道不是大量被“积压剧”侵占的电视荧幕?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