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VS现实
来看看演员徐娇、电子音乐人陈陈陈、电竞冠军BT的观点
虚拟和现实必须二选一,你会怎么选?
我们找到了两组年轻人代表“虚拟”和“现实”两种生活态度,按照他们的身份和职业属性将他们分为两派,一派的生活需要深度沉浸“虚拟“,而另一派则需要植根“现实”。昨天的文章里(点击这里阅读昨日文章 再见了,虚拟伴侣,相声演员张云雷、冲浪爱好者BB和国画画家韩建文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今天要发声的则是“虚拟派”。
传统派
张云雷
BB Wang
韩建文
虚拟派

徐娇
陈陈陈
BT
徐娇
“二次元玩家比你更现实”
是《长江七号》和《星空》的主演,也是位资深二次元玩家
网络上曾经流行一段有关二次元女生去相亲、被男方嫌弃的段子:
“从我个人感受看,认为你是个不太正常的女孩,看你的朋友圈、头像、表情包之类的,你喜欢二次元吧?”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这样未免显得幼稚, 不理智。” 
“二次元大都是妖怪,你要是能走出来最好了。”
许多二次元玩家表示自己也或多或少遭遇过误解,外界对二次元爱好者的认知多半是:过度沉迷幻想世界,逃避现实很幼稚。演员徐娇对此有话说。
消除刻板印象一
我只是把二次元
当成一种“艺术形式”
二次元是什么?
由动漫、游戏、小说以及其衍生同人创作而构成的世界就是二次元。漫威、DC,这些以漫画为原著的超级英雄电影也属于二次元范畴,虽然是真人版。
所以当你在嘲笑二次元的时候或许你也和二次元相关。” 
徐娇的手办们
相比于真人演绎,二次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一种更能够让人自由创作的载体,“在现实里要让观众相信一些超现实的事可能很费劲,或者要用大量特效才能办到,但利用二次元,很轻易就能让观众相信这种天马行空,而二次元的创作者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描绘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不用考虑现实的种种阻力”,所以二次元是一种延展性极高的创作载体,“二次元并不是完全跟现实脱离的。它是人创作的东西,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而已,我们喜欢二次元不是为了逃避现实,只是欣赏这种艺术形式而已。”
《EVA》中的明日香 
徐娇说,这是一个有那么一点像她本人的角色
消除刻板印象二
很多二次元玩家
其实是“现充”
现充”,对应“死宅”,指的是那群脱离二次元和网络也能感受到快乐,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充实的人生赢家。
“大多数喜欢二次元的人并不会沉迷在幻想世界里,而且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现充,我身边喜欢二次元的也都是现充”。徐娇即是一个典型,她年少成名,年仅11岁就凭借《长江七号》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如今20岁的她在美国攻读电影专业。
“如果一个人读的书、看的电影只限于自身兴趣范围,他的世界观就会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其实不少优秀的二次元作品是相当有深度的,只是他们没有接触到。我觉得凭自己的世界观随意去批判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不是一个心胸宽广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
消除刻板印象三
二次元反而让我
变得“更现实”
即便提出的条件是成为主角或拥有超能力的英雄,徐娇也不愿意突破次元壁。
“周杰伦不有一首歌吗?超人很累,我不想当超人。有些人希望自己无比强大成为别人眼里的厉害角色,这是内心脆弱的表现,正因为自卑没有存在感,所以才会渴望这些东西。比起成为拥有超能力的英雄,我还是想要一个更强大的内心。”
而以上价值观却恰恰是二次元世界传递给她的。从13岁开始徐娇便是漫画《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的忠实观众,小时候没看懂,她最近又重温了一遍,这是一个探讨生存价值的故事,曾经她也是一个焦虑少女,总是渴望寻求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但EVA告诉我其实我 不需要表现,不需要成为别人眼里的优秀者,哪怕我在别人眼里平庸我也是有价值的。人不是为了变得优秀而活着,人是为了变得幸福而活着”,二次元让她逐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再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滑动查看
Q+A

VogueMe + 徐娇
你会期待二次元所幻想的世界快点到来吗? 
虽然我喜欢二次元中那些脑洞大开的黑科技,但是我自己对于新的科技或技术,其实并没有那么高的接受程度,所以对于幻想的世界,就维持在故事里比较好吧。
死后你愿意把记忆上传到云端,把自己变成一个意识,进入一个虚拟的人造天堂吗?
活着的界限是什么?永远吗?活着很累啊。这是一种变相的永生人活着当然有很多快乐的时候,但是也有很多痛苦的时候,所以我觉得人走这么一遭,把该体验的都体验了,就差不多了,不需要什么永生。
你期待以后的高科技可以改善哪些不好的地方?
我希望女性不用遭受分娩的痛苦,如果生育完全是由机器进行的话,那还不错。但我又有所担心,因为这恐怕是一个涉及到进化版的“代孕合法化”是否可取的问题,新的科技一旦诞生,就不会只朝着人们期望的一个方向生效。
你觉得很久后的未来人还会有性别之分吗? 
不一定要很久,我觉得其实性别这个概念现在就已经模糊了,因为无性别教育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了,虽然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除此之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性别确实有可能在将来会逐渐模糊。
陈陈陈
现实世界
终将变为一款游戏
从《即刻电音》到哲学观
音乐人、艺术家陈陈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现攻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他从前一心想做艺术家,现在却更多运用音乐作为创作媒介,并寻求大众的认同以及作品传播性,为此他最近参加了综艺选秀节目《即刻电音》。此次与陈陈陈的对话,我们既聊到有指导意义的哲学观,也聊到了他自己的人生实践。
VR眼镜是对科技的侮辱
为我所用的才是高科技
号称科技狂热拥护者的陈陈陈家中却没有一副VR眼镜,因为他觉得VR虽然名字叫虚拟现实,但技术远没有配得上这四个字,如果大家觉得VR是科技的代名词的话,那真的是对科技二字的“侮辱”了,科技是一种东西,科技感是另一种东西,不可混淆。
“戴五分钟就会头晕,完全无法说服佩戴者这是现实,‘身份’的代入感还不如网络游戏。”陈陈陈认为所谓拥抱科技的人不只是尝鲜分子,也未必只是试验者,他们应该是一群有着独立三观和思考能力,会善用科技达到自己目的的人。电子音乐的普及将制作音乐的门槛大大降低,“它不是机器对传统乐器的模仿,而是创造凶猛、飘渺以及一切不可名状之音”。
陈陈陈曾经是艺术家,现在努力成为一个专业音乐人和称职的制作人。他曾把音乐当娱乐,一心想成为艺术家,可近些年他领悟到一些艺术家的创作自主性不够,于是他重新捡起了音乐,改变了创作媒介,希望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将艺术推广给大众,他以艺术家的身份参加综艺节目《即刻电音》,在音乐中融入当代艺术,在节目中展示了几首非常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人生终将变为一场游戏
流量到哪儿都是货币
陈陈陈觉得网络游戏是本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它才是虚拟现实的试验品。人们在游戏中社交、沉迷都验证了其虚拟的可行性。“当网络游戏的虚拟现实体验达到一定程度后,那时候网络游戏是一款游戏,现实生活就会变成另外一款游戏,是一个数据包无限大的游戏”。
但陈陈陈认为这并非意味着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我在现实里靠策展人意见才能做展览,游戏里我要听NPC意见才能打怪 兽”,唯一的主动性是可自主选择切换到哪款游戏,决定在哪款游戏上花更多时间,但无论线上线下奋斗都不会容易;“但如果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比现实世界更公平,就会有很多人希望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这些人不再是网瘾青年而是网络世界新移民”,新的以游戏世界观构建的国家就诞生了,国与国之间要打信息战来抢流量,身份证就是注册的账号密码,现实世界在未来要和虚拟世界抢用户、时间和流量,这点现在已经提前到来了。
*滑动查看 Wish You Were Here  by 陈陈陈
现实生活中他也开始重视流量。从全职艺术家变为音乐人,陈陈陈发现艺术圈的思维并不适用于这个时代的阅读方式,私以为苦心孤诣花十年创造出一个震惊世界的作品便能一劳永逸,实则热度持续不了一周就会被迅速淹没,只有持续高质量的产出才会有人愿意follow,他开始追求大众认可,“金子能不能发光,取决于很多客观因素,社会很残酷,大众喜欢的东西在我看来并不是特别有营养,现状就是这样,但没有关系,我可以选择放低一点,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想做让自己满意同时也能让另一些人满意的东西,而且要一定量的积累。”他现在努力适应大众接受艺术的方式,将音乐做得更通俗一些,“我不再消极地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想象我会不会成功,我在很积极面对这件事,这已经很好了。”
思考死亡会得焦虑症
思考成功易自命清高
陈陈陈曾因怕死得了焦虑症,吃了很长时间的百忧解,他认为怕死的解决方法不是期待永生,而是怀揣焦虑入眠,和焦虑搏斗,继续活着。“他觉得人活到80年13万天这个数字有自然道理,纵情享受也好,悲欢离合也好, 是这个岁月匹配的一种关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如果给80岁老人永生或即刻死掉的选择,大部分老人会傻乎乎要永生,10年后他会崩溃求死,因为他所面对的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陈陈陈认为永生也许远比死亡更恐怖,没有人可以证明意识没有永生,他认为意识有可能就是永生的。人们畏惧死亡是恐惧人间冷暖的断裂,“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意识在死后被关进小黑屋,不能听不能看没人说话,面对永恒的黑暗是否更让人恐惧?”他曾经也因为思考成不成功的问题“出不来”,长时间很丧。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成功,但也有很多时候他能得到一点鼓励,例如在《即刻电音》张艺兴认为他的东西晦涩大张伟认为太小众但尚雯婕觉得极好,“就算成功了,它也非常短暂,今年选秀成功,明年又出新人,前一个马上过气”,他发现自己更渴望的是一种舒适健康长期的创作习惯,不求惊天地泣鬼神和一夜暴富,而是时刻准备着接受磨难让成功真正到来的时候变得淡然
Q+A

VogueMe + 陈陈陈
如果未来意识可上载到硬盘,人永远活在人造极乐世界,这种永生你也不愿意吗?
思维上传后,肉身就会死掉,它只是一个副本,时空转移,每一次传送都是一个全新的人,原来那位眼睛一黑,新的世界一个新的我在继续。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一种打消重组,只是没有人会发现异样,除了死去的那个人。
若在其他的平行世界里生活(如网络游戏),
你也会创作吗?
如果你已决定要过艺术家生活,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都会做艺术家的事,艺术家绝不是一种职业,是整个生活方式。艺术家就算玩游戏,他从起名字、走路方式、造 型,他都想做有意思的尝试,只是也许它没有被叫做艺术,这只是个传播问题。
你觉得人工智能会在艺术创作方面超越你吗?
当然。艺术创作的优劣是要从大众认同的角度出发,就算我做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好的艺术品,但没有人理解,它就是无效的。人工智能做一件作品,无论优劣,因为有大数据的分析能准确获知人类喜好,那它就一定比我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电竞冠军BT
我不是什么网瘾少年
游戏冠军,并不是只知道打游戏
爱打游戏就是“网瘾少年”,浪费时间玩物丧志?90年的BT(王焱)从小就爱玩游戏,没读过大学的他毕业后端过盘子,做过电话销售,是无数个在现实生活中挣扎的北漂之一;2017年他开始玩《绝地求生》,进入OMG战队,以27岁“高龄”成为OMG绝地求生分部的职业玩家,在各大线上线下赛中多次夺冠。他的收入开始成倍增长,交到了在美国念书的“白富美”女朋友,命运因游戏而彻底改变......
电竞现实1
当兴趣变成职业
乐趣就少了
电竞选手并不像大众想象那样“上班就像打游戏”那么简单,职业选手的训练艰苦程度不亚于运动员,他们一般要求中午到达训练场后一直练到晚上十二点,还有健身、跑步的锻炼计划,每天只有吃饭时间可以休息一下。
“我们现在就是过运动员的生活,每天训练,出去比赛,反反复复。”BT回忆以前玩游戏多半图个高兴,但是现在他把玩游戏当作体育竞技,心里只装着“赢”,游戏的过程慢慢变得没有意义,只有结果能带给他刺激,“赢那一刻,你会觉得很爽;如果是输了,过程不再重要了,都会很难过。”
电竞现实2
“改变命运”这词是个鸡汤
BT坦言自己当初只是抱着来玩玩的态度,根本没觉得这是个出路,“你现在是看到我们夺了这么多冠军然后我命运确实改变了,那是因为我拿了成绩才有了这些变化,如果没成绩的话,就还是默默无闻打比赛”,没有成绩的选手基本无收入,只拿非常少的保底工资,没有奖金没有赞助商,什么“好事”都不会有。
“而且电竞是绝对的青春饭,一般职业选手都是十几岁,二十岁不取得成绩就会下降。游戏讲究动态视觉,年纪越大反应越慢,《绝地求生》岁数大一点还好,但要换成《英雄联盟》25岁都算高龄了,“BT坦言自己很难骄傲,“我这个岁数在这摆着,之前吃过那么多亏,也膨胀不起来了。”在实际的团队中没有人能预料成绩可以如此好,直至采访结束,BT都觉得自己对这一切荣誉还处在一个比较“懵”的状态,“再加上训练、比赛很多,其实没有很多的时间让我们去挥霍放纵。”
电竞幻想1
虚拟世界能跨越阶级
让白富美爱上你
BT的女朋友是《绝地求生》的玩家,因为看BT打比赛而开始欣赏他,“最开始就像是粉丝和偶像的关系,这在电竞圈很正常”,之后女孩在微博上找到BT和他聊天,发现两人家离得不远,生活习惯和三观都很相似,聊得相当投机,于是便从线上关系发展到了线下。“她在美国上学,现在在实习,我知道她的学历比我要高很多,但她从来都没埋怨过这个。大家认识的时候肯定都交心交底了,我不能骗她我是清华毕业吧?我就告诉她,我没有上过大学,家境贫寒,跟你没法比,你愿意跟我在一起吗?”
电竞幻想2
虚拟世界的友谊可能比
现实社会更真心
不光是爱情,BT也在网络上收获了许多友情,比如当初带他进电竞圈的徐小龙。他认为游戏中的社交和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可能有人觉得隔一个屏幕就可以肆无忌惮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大家还是会交心。”甚至他认为游戏中的社交更真实,“我们更在意我们的互动,而不是在意你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是什么,有几套房子几辆车,这对我没有价值。”在BT印象中,游戏里认识的网友都很普通,从事什么工作的都有,有自己做买卖的,也可能是普通职员,也有大学生,甚至一些无业游民。
Q+A

VogueMe + BT
打完游戏后会有分不清现实和虚拟的状态吗?
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啊!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沉浸在那个世界。我们每个队员都非常在意自己的现实生活,每天都会和家人打电话,会交女朋友,有了工资也会想着给家里人买一点东西,和正常人是一样的。
你有沉迷游戏导致所谓“网瘾”的时期吗?
那种状态我没有过,玩游戏的时候一直都很理智,而且这个变成工作之后尤其认真对待。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什么人都有,哪里都有迷迷糊糊的人。很多人都对打游戏的人有偏见,觉得就是坏小孩,不务正业是因为逃避现实,但其实不是,原先玩游戏只是为了娱乐放松,现在是为了成绩,为了收入高一点,为了生活好一点。
心理学家说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人会更容易想要在虚拟世界里成功,你认同吗?
这种我没有经历过,我从小玩的游戏都是偏竞技类的游戏,就只论输赢,和别人去竞技场打枪是一样的,并不会有太强的人生代入感。
你觉得电竞是一种虚拟现实吗?
不,电竞就是体育项目。踢足球、打篮球都是为了赢, 为了争夺冠军,我们也是一样。不过人家玩的是球,我 们用的是电脑,我们都是竞技,只不过玩的东西不一样。我们玩这个游戏是虚拟的,但操纵它的人不是虚拟 的,我们用的键盘、鼠标、显示器不是虚拟的。
撰文 陈灵
拼贴 周末喷水池
编辑 Rachel Qiu 秋楠
新媒体编辑 Emma Guo 郭雪词
更多文章
MORE LIKE THI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