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句“吃了么”,是中国人最简单质朴的问候。
人生有“三吃”,要学会吃这三样东西,才能品尝出生活的苦辣酸甜。
吃好,身体会更健康,心情会更愉悦,人也会更长寿:
好好吃饭,就是惜福
吃饭,是一种本能。
唐代诗人李绅有诗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大家耳熟能详的诗。
碗里承载的是天地的馈赠,每一粒米都是在汗水的浇灌下成熟,吃饭,要懂得感恩,要学会珍惜。
年幼时,在老一辈家里吃饭,席间剩饭,老人们经常会不满地唠叨,“不能剩饭的啊,每一粒都是福气的啊。”
直到现在,不管在哪种场合下,我都是吃多少盛多少,尽量不剩饭。
吃饭,要懂得惜福。
吃饭,吃的是一种不敷衍的态度。
你的朋友圈也一定有很多热爱下厨、喜欢秀厨艺的朋友,九宫格摆拍的食物,直教人垂涎欲滴,和他们接触下来,你会发现,这些人简单纯粹,对生活的颜色和味道,都比寻常人更多了一抹热爱。
人间烟火,一餐一饭,在味蕾上犒劳自己,是最简单的享受,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爱自己。
愿意吃苦,就是本事
吃苦,是一种本事。
曾国藩遇贼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过。
某一天,曾国藩在家中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了很多遍,还是没背下来。
这时候,一个贼正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曾国藩去睡觉后,能进去偷点东西。
可是,他左等右等,仍不见曾国藩背诵下来去睡觉。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曾国藩天赋不高,却成为了“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贼人比曾国藩聪明,却一生籍籍无名。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走别人走不了的路,忍别人忍不了的寂寞,才能迎来别人预见不了的成功。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也很差,每当夫子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就能背出大概,只有他做不到。
为了克服记忆力差的缺点,司马光经常闭门不出,将文章读到滚瓜烂熟,合上书后,能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才肯去休息。
夜间休息,担心自己睡得太沉,司马光就用圆木做枕头,硬梆梆的木板床上,人稍微动一下,圆木枕头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
正因司马光勤奋刻苦,才完成了《资治通鉴》,成为一代文豪。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不管是曾国藩,还是司马光,都明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才有机会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
天分不够,努力来凑。吃得了学习的苦,才享得了生活的甜。
懂得吃亏,就是格局
吃亏,是格局。
在我们家附近,有家面馆,位置不错,生意也还可以。
租下店面的是一对年轻夫妇,丈夫负责做面,妻子负责招待,店铺虽然不大,但是很干净,东西也很好吃。
我晚上下班后,路过那儿,都会要上一碗面,喝上一瓶汽水,再回家。
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老板娘几乎每天都会和人吵架,哪桌的凉菜盛多了,哪桌的小孩儿撞碎了啤酒瓶,结账时哪位客人少给了一块钱……
蝇头小利,脸红脖子粗地计较个没完,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本来就不赚钱,你怎么还……”,总是板着脸,好像来吃饭的客人都欠她钱,斤斤计较的样子,直引得其他客人纷纷摇头。
时间长了,去他那儿的人越来越少,她丈夫也受不了她的唠叨,店铺彻底地关门大吉了。
隔了半年,又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
仍然是丈夫负责煮面,妻子负责招待。这家和上家不同,夫妻俩面对客人,脸上总带着笑容,说话也是温声细语。
端给你的面经常会多放两个鹌鹑蛋;有带小孩子来吃饭的,会分给孩子一块自家吃的西瓜;夜深时,有闷闷不乐只身一人来吃饭的,老板忙活完,会亲自递一杯白酒,一小碟花生,两人唠几句家常。
说实话,他们做的并没有刚走的那家好吃,但是人们却习惯了这里特别的味道——人情味
不像上一家,只做一锤子买卖,因为更耐心,更用心,更贴心,这家店一直红红火火干到了现在。
人品就是风水,锱铢必较,斤斤计较,迟早会败光所有风水,名利场上,懂得退一步,吃一点亏,暂时地舍弃一点利益,却能长久地赢来人品和格局。
一个人,好好吃饭,身体才会健康无病;
懂得吃苦,心智才会坚定成熟;
愿意吃亏,灵魂才会豁达纯粹,身体无恙,精神饱满,内心安定,这是最好的养生的汤,也是最高级的长寿秘诀。
作者:一梨,一个游走于课堂和实验室,会做炸药的暴躁白羊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