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音频大小为12.82MB
关于配套,我们都知道它很重要。但我们谈到配套的时候,又总是一带而过。配套到底怎么个重要法儿?真的都重要?哪个更重要?我们来思考一下。
1
商业配套与上班通勤
1、假设,A住在市中心,楼下就是门类齐全的大超市,日常购物非常方便,来回路上只要20分钟。而B,脑子一滑买到了市郊,4公里外才有超市,去一趟需要开车或骑共享单车,路上耗时至少40分钟。
假如A和B都是一周去两次超市,那么每个月B就要比A多浪费160分钟。所以A的配套便利性体现出来了,绝对优于B。
2、但是,我们进一步假设。假设A和B上班都在某个新区,两个人上班的距离差不多,都开车。但是,由于老城区交通拥堵,A上班通勤时间需要50分钟。B由于居处荒僻,一路畅行,通勤时间只需要30分钟。假如一个月上22天班,B一个月上下班要比A节省880分钟,结果翻转。
3、当然,这只是假设,有可能A和B的习惯都是每天晚上必去一次超市。B每天晚上去超市的路上心里骂的脏话,和A每天早上上班途中骂的一样多。
当然也有可能A和B都宅(或者是忙),一个月都不去一次超市,日用品的屯购,都是通过天猫或京东超市送货到家。这样的话,超市这一配套,对于A和B都失去了实际意义。
4、商业配套的段位高低不同,比“超市”再高一个段位的,是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这一类,也就是我们所谓“逛街”的“街”。
假如,A楼下的超市同时也有商场,那的确非常方便,购物、逛街、看电影都方便,下了班或晚饭后,随时能携家人去逛上一逛。而B,逛一次街,往往是工作日就想好这周末是否要去逛街,每次逛街出门准备,都带着仪式感。
5、比“超市”再低一个段位的,是日常购物。由于大商超购物还是不如小店快速,A和B多数油盐酱菜,都是在楼下小店采购的。也就是每日一次的采购,A和B的便利性几乎相同。
只是A每天可以方便地去旁边的菜市场,菜市场品类繁多,菜品新鲜。而B,只能去社区配套的底商小店去买,菜品不多,新鲜度一般。
2
小商业配套与环境配套
1、不仅是楼下的菜市场,那些各种底商、各种小店,也是商业配套的一部分,我们就称之为“小商业配套”吧。有时候,小商业配套也往往会成为一个卖点,被开发商凝练成一句“配套醇熟”,引人向往。
2、我们接着假设,假如A所居住的周边,方圆500米,楼下几条大路小路,路两边的底商配套小店不会少于500家,小超市、水果店、饭馆、手机店、五金店、服装店、洗衣店、药店、洗车、熟食店、麻将室、早餐店、修鞋配钥匙等等什么都有。
而B,只有社区配套的商业里,有那么一点点小商业配套,其它的路边连个底商都没有,路边除了树还是树,除了绿化还是绿化,就是没有小商业配套。
似乎A的配套又完胜了B。
3、但是,我们进一步自问一下:假设我们都是A,这500家小商业配套,我们在此居住了这么多年,去消费过的才有几家?又有多少家我们从来没有光顾过?
家里自开火后,我们去外面吃过几次早餐?我们还去路边充话费吗?我们一个月在这些小配套里消耗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60分钟。
就因为这一个月的60分钟,我们又失去了太多,失去了安静的环境、良好的出行、也失去了公共绿地。
而假如我们是B,这些小商业配套失去了90%,对我们的生活真的有影响吗?而且我们得到了环境、得到了出行便利、得到了公共绿地。
是熙熙攘攘的“醇熟配套”好?还是优越的“环境配套”好?或者,还是房子几十万的价差好?可能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但这值得每个人好好结合自身思考一下。
3
交通配套的真谛
1、A家地处市中心,出门四通八达,去市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办事、走亲访友都不是太远。B家偏于一隅,去城市另一侧就要穿城而过,不方便。从这点来说,A的区位和交通配套完胜B。
2、但,细想一下,我们都什么时候使用交通配套?我们最多的使用交通配套,其实是上班,每天一次,风雨无阻。其次是孩子上学,每天一到两次,连续12年不会间断。
这是交通配套的真谛:要有便捷的交通方式去你的工作地和孩子的学校,或者是优良的自驾条件,或者是便捷和“舒适”的公共交通,或者是流畅安全的非机车动线,或者是可接受的步行范围。
注意在公共交通里,我加了“舒适”这个词,长年累月基本上每天都会用到的配套,值得去关注一下它的“舒适”度,至少是在“能忍受”的范围内吧。
3、至于其它的交通优势,什么外出办事四通八达的便利性、走亲访友的便利性,都在其次,都远逊于上班和上学交通条件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可能两个月不去办次事,两个星期不去访次友,而上班和上学,基本上每天都在发生。
4
教育配套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项配套
1、假设,A和B都有小孩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A的周边肯定幼儿园要众多,每一个都离家不远,A可以好好挑挑。而B周边,还是有幼儿园的,可是可能只有小区配套的一个幼儿园,可能不错,也可能不好,要找更好的幼儿园,就难了,最近的更好幼儿园可能在5公里之外,几乎不可能去上。
2、比幼儿园更重要的是小学和初中,A的位置是双学区,而且小学的和初中都非常不错。可B,周边的小学和初中可能是之前的村办学校,才扩建。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比A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3、当然,这还是假设。也有可能,A的划片学校也不是太好,而B是千亩大盘,重点新区,配套的学校也非常之好。
4、下面我们把教育和商业配套对比一下,谁重要。我想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教育配套更重要。是的!教育配套重要。因为教育关乎未来,而商业配套,可以将就。这一层,大家都能想到。
但是可能大家没有算过,你在教育和商业这两个配套上消耗的时间大不相同。如我前面所说,我们对于大商超的需求,一周最多两次,过几年可能会下降到一周一次甚至两周一次。
而教育配套,我们(的孩子)在12年的漫长时间里,一年大约有200天里,每天都需要它1--2次,粗算一下,共需要它4000多次。而商超配套,我们12年里,去享用它不会超过1000次。
所以,便利的教育配套的重要性远胜于一个商业配套的重要性。
5
医疗配套同样依赖交通
1、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医疗配套。
某天,A的孩子生病了,要送医院,市中心的医院比较多,1000米左右就是三级甲等医院。但这1000米,你会抱着孩子走过去吗?会坐公交车或地铁去?可能都不会,虽然很近,你仍然会选择开车或打车过去。
那既然是开车或打车,我们想一下,距离1000米,和距离3000米,差别大吗?其实不大,只要路况好,其实不过是几分钟的差别。如果有差别,更多的是路况上的差别,几个小拥堵,或几个长红灯,就需要分钟。
2、当然平时小病医治,或者偶尔买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步行可达的范围。
6
总结
我假设了这么多,对比了这么多,推翻了这么多,反思了这么多,最后梳理一下。
当然要说明的是,前面的都是假设,其实并非市中心就一定有好的教育和医疗,也并非市郊就一定没有好的教育和医疗。不管是市中心,还是市郊,还是这个城市的任何地方,关于配套,应该是这样的:
1、什么配套最重要?就要看我们在这个配套上所花费的“总时间”。这是一个基础原则。
任何配套的好坏,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我们一个月,或者一年,或者十年,我们在这个配套上能节省多少时间,而不要看单次享用这个配套,它能给我们节省多少时间。
2、由上面的基础原则我们总结一下我们的家庭成员总时间消耗,由多到少是这样的:
上班>上学>日常采买>商超购娱>医疗就诊。
3、上面的链条你会说,上班不是配套啊!是的,没有人把“工作”作为配套,但工作是我们此生,在我们的房子之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工作”不是配套,它通过“交通”与我们的房子关联,通过消耗“时间”与我们的房子产生关联。
也就是说,最重要的配套其实是交通配套,而这个交通,仅指你上班的交通条件,和孩子上学的交通条件。或者说叫做“上班或上学的通勤配套”。
当然,你或许还会说,工作地点并不是一生不变的啊!是的,工作换了,或许也就是你置换房子的时候了。
4、和上班及上学的通勤配套并列重要的,是教育配套。教育资源越优良,就是教育配套越好。
5、其次是日常一果一菜的小配套。这一点,其实不用在意,只要有人入住,这种配套会自发跟上。
其它的“醇熟配套”都可以无视。甚至可能,醇熟配套是拖累,匮乏的小配套反而是享受。
6、商超是居于第四位的配套。它不用在楼下,我们没有必要每天晚上去逛一次商场。每月一到两次颇有仪式感的陪家人逛商场,也是非常不错的生活方式。
7、基本上和商业配套同等重要的是医疗配套,但我们也并不需要它就在楼下,只要有一个优良的交通条件可快速到达即可。
8、那些什么体育场、市民中心、艺术中心等等,这些倒是会和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但也很少很少,一年不过数次,不用去考虑。
其它的,比如附近就是某委某局某机关单位,也往往会被开发商列入配套里。但说实话,可能你把这套房住到底,住几十年,都没有与近在咫尺的这个部委发生任何交集,所以更不用去考虑——记住房子是用来住的。
长按识别添加主编抱朴微信
米宅服务产品请戳下图
今日推荐:米宅装修
1、米宅旗下装修服务平台。
2、挑选出安全的性价比高的装修公司,靠谱!
3、不加价,并额外免费赠送米宅温情服务包,省钱!
4、米宅自建监理团队实时巡检工地并报告业主群,省心!
5、出了问题米宅来管。
省钱!省心!省事!找米宅装修,靠谱!
➤推荐文章:
装修前:
装修中:
装修后: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米宅装修
留言值班编辑:米fa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