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号!
更多提分宝典 即将陆续推出
十九大相关时评两篇
提要:体现于新思想、贯穿在新征程、承载着新目标、落实在治国理政方方面面,使命感成为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条“精神脉络”。
起于石库门,登上天安门;走过窑洞之门,迈向复兴之门……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以4 扇门作为艺术符号,回望中国共产党96年来的4 个重要历史阶段。透过历史的烟云,正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感引领着波澜壮阔的征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第一次深刻论述“四个伟大”的关系,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第一次划定民族复兴的时间表、路线图……十九大谋定的目标、擘画的蓝图表明,时代的风吹雨打,从未让共产党人的初心褪去颜色,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仍然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所诠释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体现于新思想、贯穿在新征程、承载着新目标,成为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条“精神脉络”。
有人说,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因为相信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和民族负有特殊使命,才让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奋斗,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方志敏相信“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毛泽东相信中华民族“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邓小平相信中国“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作更多的贡献”;今天的共产党人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96年来,理想不灭,信念永续,使命召唤着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点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激情。
从人民大会堂的十九大会场,到祖国各地一个个直播的屏幕前,新使命激起无数人内心的回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推开新时代的大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伟大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四个伟大”紧密相连,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更好地建设伟大工程,需要新时代共产党人牢牢把握新使命,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个多世纪前,梁启超曾用“三个中国”来总结中国大历史: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外国观察家断言,“在世界政治中,北京正处于超车道”。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世界之中国”的担当,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关系到世界未来。这也是为什么世界的目光,会如此集中地聚焦中共十九大,人们试图由此观察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明天。可以预见,十九大确定的行动纲领,“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远大抱负,这一代共产党人胸怀的历史使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铁路迷”,不久前开始了一项计划:走遍中国2306座高铁站,拍摄一部纪录片,名字就是——《下一站:中国》。
下一站的中国,中国的下一站,的确让人充满想象。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10月18日上午,党的十九大开幕,全世界都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看到“中国号”巨轮行进到更为开阔的水域。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这个新时代的思想航标。3万多字的报告,新思想是贯穿其中的灵魂。正是新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一个国家,拥抱强盛的明天;一个民族,迎来复兴的前景;世界社会主义长河,奔涌向前;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别开生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循着这四条历史的轴线,让我们走进这新的时代。
犹记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豪迈展望,“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犹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日本新干线列车上感受到“催人跑的意思”,沉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今天,随处有最新最美的文字,随处见最新最美的画图;今天,“复兴号”列车350公里的时速,迈出从追赶到领跑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中国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穿越革命和建设的洪流、激荡改革与发展的风云,中国开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而当我们的眼光再往前看,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跌宕起伏,更让人心潮澎湃。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一开篇就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这位革命先行者,终其一生也未能见其心心念念之中国“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徒留怅然。而今天,我们充满自豪:“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明天,我们更充满自信,“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将是一个古老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伟大故事。
由国家而民族,给世界东方带来巨变的,是一面标志人类理想的大旗。从空想的“乌托邦”“太阳城”,到“共产主义的幽灵”震撼世界,再到十月革命的炮响、苏共苏联的瓦解,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几多辉煌,也几多曲折。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让《资本论》重新畅销,让“历史终结论”黯然破产,甚至让学者感叹“西方必须向中国学习社会主义”。中华大地百年沧桑,也正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从低潮而重兴的历程。
“我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曾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科斯曾如此说。中国所选择的道路、所提供的方案、所倡导的价值,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充实了人类的制度宝库、治理宝库,更丰富着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有发展中国家政要感叹“只有中国可以经营五十年以后的世界”。
一切伟大的时代,都需要思想领航。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们党就一定能将更辉煌的成就写在未来。
其他时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共同庆祝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及至今日,它也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年节。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老龄化社会趋势明显加快,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备受全社会关注。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子女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一些“空巢老人”普遍缺乏心理关爱。“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子女,我们除了要对父母进行经济赡养外,还需要注重精神慰藉,多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切莫让人生留有遗憾。
重阳节,不妨多抽点空闲陪陪父母,让他们放松身心、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孝亲敬老之心应常有、常在,要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让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自觉。
众人拾柴火焰高。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部门应将关爱老人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另外,还应鼓励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参与其中,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
重阳节还包含着文明、和谐、友善等文化内涵,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陶冶情操、滋养心灵都起到积极作用。这些内涵丰富的价值观念将植根在人们内心深处,涵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因而,大力弘扬重阳文化,深入挖掘重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十分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活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值得全社会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传承重阳节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之光照进现实,传统节日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时代光彩。
刘天放
10月11日上午,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做客北京交通广播“治堵大家谈”节目,介绍了北京慢行系统(包含自行车道和步道)改造治理情况。据市城养中心副主任甘锋透露,北京正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天通苑至中关村,该项目明年将逐步落地。(10月12日《新京报》)
也许,人们对“自行车高速路”还显得比较陌生。其实,这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在1897,一个叫Horace Dobbins的洛杉矶富翁,就萌生了修建自行车专用道的想法。按他的设想,这条自行车专用道将采用封闭收费运营,单程收费10美分,往返15美分,这或许就是之后汽车高速公路的雏形。不过,随着汽车的快速普及,自行车高速公路的提议就被人们遗忘了,这条路最终只完成了两公里。可随着汽车开始“泛滥”,尤其是从本世纪开始,人们又重提并实施了自行车高速路计划。
目前在欧洲不少国家,如荷兰、丹麦、英国、德国、挪威等,在环保、便捷、健康、安全理念的驱使下,都在新世纪这段时间修建了一条或多条自行车高速路。而北京正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闭式、长达9公里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天通苑至中关村,这听来令人欣喜。这就是在尝试困扰人们交通出行不通畅所采取的一个探索措施,或将对“治堵”产生积极影响,对此,就该给予一些掌声。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汽车可以有高速路,自行车高速路也可以尝试一下。
自行车高速公路,路面平坦宽阔,是指专门用于骑自行车人的交通线路,有的甚至建在两座城市之间。专用通道两边虽然未必都全封闭,但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因此不设红绿灯。路上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行驶,这使得骑车人能快速骑行。正因为在自行车高速路行驶更快、更安全,这让骑行者更加方便。同时,也在变相鼓励那些不热衷于骑自行车的人开始新的交通方式,顺便健身,保持体形,帮助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可见,自行车高速路的优点颇多。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尤其是在“共享单车”盛行后,考虑修建一些自行车高速路,就更能满足选择共享单车人们的出行需要,使出行速度加快,效率提高,怎么看都是一个有益尝试。据说目前厦门有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但它设置在公园附近,主要起到的是休闲、观光作用。而像北京正在规划建设的这条“自行车高速公路”,是以交通出行通畅为目的,这就显得很难得。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自行车高速路也值得一试。荷兰自从大建“自行车高速公路”后,约有5%的上班族有意愿放弃开车而改为骑车。丹麦等国的“无红灯自行车快车道”也很成功。治理城市拥堵,提高环保意识,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难题,但只要勇于探索,就会倒逼出类似“自行车高速路”办法来。在堵车成为各国交通难题的今天,汽车并非总是出行选择,修建自行车高速路,当属于可尝试之举。而如何才能做到治堵与环保的双赢,就需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办法,考虑修建自行车高速路,无疑是一个好选项。
杨玉龙
近日,一则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两个月被“偷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网络视频显示,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兰州第三客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车站图书的确存在丢失情况,他们今后会视情况再补充图书。(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兰州公交“流动书架”是今年7月26日由安宁区政府和安宁图书馆设立的,前期一共在兰州22个BRT站台投入了1500余册图书。书架上的图书以世界名著为主。尽管有工作人员提醒,以及相关提示,但这些“流动书架”均存在丢书情况。可见,一些人已然将“为了方便大家阅读,请将图书放回书架”当成了空话。
毋庸置疑,“流动书架”丢书与一些人的文明素养有一定关系。比如,看到喜欢的书就想据为己有,更或者纯粹的就是搞破坏等等,都会让书籍杳无音信。但是,将责任都推到乘客或读者身上,笔者也以为欠妥。毕竟,让“流动书架”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相关维护、读者的爱护等等,都不容缺失。
 “流动书架”之初衷,就是为了乘客打发短暂的闲暇时间提供的平台,更可以借此让城市的街道留下一缕书香、一缕文明。但是,既然要设置“流动书架”,一则就应该有完备的管理制度跟上,确保这些书籍安全、卫生、丰富;二则也应该预料到书架上的书有被人顺走的可能,且须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实际上,“流动书架”不仅仅是乘客文明的试金石,更是管理智慧的一道考题。在相应的管理上不达标、不合格,只依赖人们的道德自觉,未尝不是管理上的懒人之举。更何况,即便是“流动书架”上的书被“顺走”,也不能证明拿走之人文明素养有多差。因为,这其中也不排除因为读书痴迷造成的忘记放回原处。
因此,“流动书架”丢书不能只怪读者。让“流动书架”行稳致远还须多想法子。比如,一是在书架管理上多下功夫,可以利用提示广播等让读者及时放回书籍;二是在书籍种类和数目上再增多些,让有读书需求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较快地读完,以便及时放回书架上;三是也可以动员乘客的力量,对拿走书籍的人及时制止等等。
当然,“流动书架”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唯有人人懂得珍惜和爱护,才能让这些书籍持久的服务于人。所以,对于公众而言,在享受书架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懂得维护。一方面读书时别弄脏、别破坏;另一方面别做“顺手牵羊”的不道德之举;再者,对不文明的读书行为,不妨善意的提醒或制止。皆如此,“流动书架”丢书之题并非难解。
江德斌
今年7月,故宫开始试行全部网络购票。10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正式迈入“博物馆全网售票”时代,门票全部网上售出。经过十一长假的成功实践,10日故宫全网售票正式由“试行”转为“实行”,故宫售票处同日摘牌,实体票将不复存在。观众以后需通过登录官网购票或扫描官方指定二维码等多种形式购票。(10月11日《新京报》)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做为国内旅游景区的标杆,故宫总是在不断探索创新,随着社会变化而改变经营方法,以适应新的消费形势。
自2011年以来,故宫就通过实施“网络实名制售票”“每日限流8万人次”“扩大开放分流观众”等方式,逐步提升博物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今年7月开始试行“全网售票”,到十一黄金周正式实行“全网售票”,虽然仅有3个月的过渡期,但网络售票制度已推行多年,游客已经养成网购门票的习惯,此前节假日期间网购票占比超过7成,为顺利实施“全网购票”奠定了消费基础。
“全网售票”带来的一个显著好处就是观众进院省时省力,可免去排队购票的烦恼,提高入园效率,这也是解决游客流量拥堵的一大利器。相比其它景区在黄金周期间人潮涌动、异常堵塞的尴尬状况而言,故宫则显得井然有序,客流分布合理。而且,通过“全网售票”模式,故宫可以掌握到游客的详细数据信息,包括游客地址、联系方式、购票和入园时间等,从而根据游客入园分时人数,及时发布相关动态信息,提醒游客避开高峰期,以合理调整游客数量。
据介绍,故宫将基于大数据分析,计划明年试行分时段售票。届时观众可以选择当天的某个具体时段入院,避免出现“上午门庭若市,下午门可罗雀”的场面,给观众营造更加美好的文化空间和参观体验。这就使得游客分布更加合理,避免过于拥堵,让旅游参观更为舒适,减少“看人头”、“挤成相片”的尴尬。
可见,“全网售票”配合限流措施,可以有效掌握游客数据信息,从而主动采取调节措施,缓解游客拥堵压力,降低景区的承载负担和意外风险。我国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民众旅游休闲的热情很高,每逢节假日、黄金周期间,各地景区常常出现游客爆满、超载的情况,虽然也有部分景区发布限流,但手工售票无法掌握确切信息,仍然会出现拥堵现象。因此,各地景区可以学习故宫“全网售票”,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精确掌握游客数量,以降低拥堵率,提升旅游体验感。
谢晓刚
涂延芳14岁那年,他失去了自己的左臂。18年了,这位独臂快递小哥没有垮掉,他努力工作,娶妻生子。涂延芳每天送的快递比身体健全的员工还多,高峰时每天能送400个快递。在深圳的快递员中,这位“独臂快递小哥”小有名气。(10月11日《广州日报》)
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时下人们更多地关心或谈论胜者、强者、成功者。马云、马化腾等名人及财富榜上的人成为不少人仰慕和追捧的对象就是例证。
而深圳独臂快递哥涂延芳的生活引发关注,理由非常简单,除了他曾拒绝当乞丐,独自撑起一个家的经历令人佩服外,更重要的是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通过努力奋斗实现幸福生活的孜孜不倦精神。
幸福是什么?估计很多人的答案都不一,有人会说幸福就是拥有荣华富贵,有人会说幸福是不要成为房奴,有人会说幸福就是升官……而幸福对于涂延芳来说,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境遇顺逆,只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换取一家人过上普通人家的生活。
不求大富大贵,不求有权有势,不求锦衣玉食,亦不愿当乞丐做社会的寄生虫,日送400件快递,晚上带着妻儿去摆摊,生活艰辛可想而知,其难可换位思考。但涂延芳却乐在其中,对于平常家的生活他怀揣感恩,一路走过来,一路艰辛,却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奋斗,对于独臂的他来说,却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血汗,如果不是内心有一种力量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做支撑,又如何能够“自己的生活也一天天走上了正轨”的喜悦感?
我们应该要感动于独臂快递哥的生活姿态,尽管艰辛,他内心却是幸福的,因为他活出了尊严、活得有憧憬、有未来。比那些拿青春作赌注、拿尊严作祭品,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以财富多寡衡量幸福标准的人要幸福的多,更值得我们尊重。
如今,涂延芳想靠自己的双手入户深圳。有梦想有目标,更有难能可贵的奋斗精神,独臂快递哥的生活状态不正是当下奋斗在北、上、广群体的真实写照吗?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怀揣梦想,心存感激,用自己的奋斗去谱写属于自己的幸福,这难道不是对幸福最好的注解吗?
而我们的城市,面对独臂快递哥的乐观精神和生活现状,除了感动和关注外,不能停止对帮扶弱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讨论。因为,城市的发展,除了拥有丰富的物质文明之外,更要寻找到属于这座城市的精神力量,要倡导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的健康向上氛围、理念,让类似独臂快递哥正在为城市发展努力奋斗及为自己幸福生活不懈追求的群体对生活的这座城市有更多归属感和幸福感。
司马童
10月8日,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猛砸砸烂。学校工作人员说,他们也是没办法,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家长都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10月10日环球网)
好一个杀鸡儆猴的“手机销毁大会”:又是用水泡,又是用锤砸,让四周围观的中学生看了之后,既感恐惧,又长记性。对此,虽然有部分网友称,“只要家长同意,该砸就砸,我表示支持”,但换个角度想,那些被砸手机毕竟也是用家长们的辛苦钱买来,校方所谓“许多家长表示赞同”,未必不是挟管理以令被迫附和,岂知一些家长是不是“心在滴血”?
近几年来,针对中小学生该不该禁用智能手机,时常成为坊间和媒体的热议话题。有论者就表示,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超乎想象,今天禁止了智能手机,明天还会有更高级的产品来替代。所以,用“最严校规”、“手机禁令”、签订保证书、发放传统手机等办法限制学生用手机上网,往往都是徒劳,且还会使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变得剑拔弩张,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成长。而相比之下,河南南阳这个“手机销毁大会”,因其手段粗暴,则更让人担忧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诚然,我们不能过于高估了中小学生的自制力。既然进了学校的课堂,就要一心一意地来学习;如果每个学生都可以带个手机进课堂,上课玩手机现象就会变得防不胜防。这当中,人们都得有个清醒认识:老师当然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和智能手机比起来,老师的吸引力或许永远也比不上智能手机。换言之,课堂不该是老师和手机的竞争舞台,既然选择了课堂和学习,学生们理应与智能手机完全隔离。
那么,出于用心良苦的“都为学生好”,是不是能够发现违规带手机就一律“用水泡、用锤砸”呢?依我之见,行为粗暴与严格管理岂能混为一谈。因为,几十部手机加在一起肯定值不少钱了,而如此公然打砸和销毁,即便不议是否存在“恶意损坏他人财物,且数额巨大”的违法嫌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需警醒:倘若为人师表者都是这么简单、偏激地处理问题,怎么能奢望于,将来教出的学生都会理智而宽容的呢?
生活应该张驰有度,对于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同样堵疏结合。一种比较中肯的看法是,人们可以赞同在中小学在教学区禁止使用手机,以保证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会被手机所左右;而在午休时间和宿舍等的非教学区,则属于学生个人的空间,学校不应该管得太多和太泛。再进一步说,就算学生违规使用了手机,也不见得非要采取“水泡”“锤砸”的过激之策,像有些学校那样,代其保管到学期结束才予退还,照样能让学生吸取教训。
 “学生禁用手机”,最好有个法理依据。针对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有限,使用智能手机影响睡眠,而长期低头玩手机将导致颈椎病等,路上低头玩手机更带来交通风险,去年,民进珠海市委员会建议参照日本经验,提请人大对珠海中小学生禁止使用智能手机立法,还学生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果能如此,则善莫大焉。
严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由高中生学习(ID:sszzbg)重新编辑整理,转载请标明准确出处。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最适合你的学习资料在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