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今 夜 九 零 后 关 注 我 们👆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1000多年前,白居易写下这句诗时,
一定不会想到:
有朝一日,它会被用来形容万里之外的一场灾难。
415日,一场大火吞噬了巴黎圣母院。
这栋800多岁的建筑熬过了法国大革命,熬过了两次世界大战。
却没能熬过2019年一个平凡的下午。
我也没想到,意外还会发生在这么珍贵的古建筑上。
因为,烈火毁掉文明的惨剧,远不止这一次。
去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大火,整整烧了一夜。
这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博物馆,毁于一旦。
2000多万件文物里,能够完好保留下来的,不足10%
火灾之后,世界被巴西震惊了。
堂堂一个国家博物馆,全馆消防设施,竟然只是几个灭火器?
甚至连消防栓都是坏的,里面一滴水也没有。
20082月,韩国一号国宝“崇礼门”在一场纵火事件中,付诸一炬。
上层木质框架和瓦片,全部被烧毁。
调查后警方才发现,纵火犯是有前科的。
2年前,他已经放火烧过另一处宫殿。
但第一次纵火后,这个犯人却未被关进监狱。
这也不是法国第一次经历教堂火灾。
远的不提。
就在2015年,法国南特的主教堂也差点在火灾中焚毁。
同样是天主教堂,同样是维修吊顶。
就连着火点也惊人相似,都是屋顶。
警钟已经够多够响了。
但还是没能引起法国人的注意。
曾经还有位知名火灾专家,这样形容木质结构的巴黎圣母院:
圣母院,就是一个巨大的火柴盒!
可难以置信的是,就在这样一个火柴盒里,明火居然随处可见。
奥巴马在巴黎圣母院点燃蜡烛
其实,距离巴黎圣母院950米处,就有一所消防局。
但很不巧,火灾时间撞上了下班高峰期。
消防车在路上堵了一个小时。
到了现场,又因为消防车不够高,无法快速控制火势。
最终,巴黎圣母院宏伟的屋顶,三分之二被燃烧殆尽。
什么叫做杯水车薪?这就是
谁能想得到呢?
我们失去她时,全世界都在为人类文明遗产叹惋。
但拥有她时,法国人甚至没意识到:
这栋800多岁的建筑,需要专用的消防通道和消防车。
目前,巴黎圣母院火灾起因依然不够明朗。
但内有明火,外有延迟,总让人觉得这样的灾难避无可避。
不在415,也注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说实话,我对巴黎圣母院的悲剧感到如此意外,还有一个原因:
国内的古建筑,被保护得太好了。
我们自己的珍宝被烧过,被抢过,被毁掉过。
所以我们格外珍惜。
就拿故宫来说,自从建国以来,它再没发生过一起火灾。
是因为故宫特别不“易燃”吗?
当然不是。
大家都知道,故宫里近9000间建筑,全是木质梁架结构。
再易燃不过了。
明清时期,有记录的大火灾就有50次左右,平均10年一起。
因此它70年无火,不是没来的意外,而是牛逼的壮举。
说个数据你就明白了。
巴黎圣母院占地不过5500平方米。
而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房间多达8707间。
两者的概念,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团队。
第一位,是周恩来总理。
在他的批示下,故宫组建了一支最精干的消防中队,直接驻扎进了宫里。
一旦火灾发生,不用等消防车从外面进来。
内部有人时刻准备着。
第二个,是刚刚退休的故宫前院长,单霁翔。
在他给故宫带来的所有改变里,有一项最难。
那就是,从2013年开始,故宫全面禁烟。
故宫每年游客超过1700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加起来近2000
不难想象,在这么多人里完全禁烟,有多难。
但单霁翔做到了。
前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火,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老师傅王有亮,是个顶级青铜器修复师。
他烟瘾特别大,总小声嘀咕“也不让我抽两口烟”。
但即使这样,他也从不在宫里点烟。
实在忍不住了,就骑车到宫外过过瘾。
别说抽烟了,故宫里你连一丝明火见不到。
游客进故宫,必须扔掉打火机。
工作人员做饭,只能用电热炉。
那个在故宫骑自行车的修复师纪东歌,发微博说:
故宫入职考试有一道题,故宫以什么工作为第一位?
正确答案是,防火。
我一个朋友是做故宫研究的。
她告诉我,故宫对于消防的重视程度,早就到了“变态”的级别。
他们到故宫上课,要签署消防协议,严格遵守消防制度。
比如其中一条制度,叫“三级断电”。
人离开之后,不仅办公室要断电。
院子、配电室,必须全部断电。
在故宫上课的老师,都养成了检查三级断电的习惯,无一遗漏。
故宫里人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故宫消防,必须万无一失。
因为一失的结果,就是万无。
在故宫看到明火,只有一种情况:
那就是修复屋顶时,需要用火加热沥青,涂在屋顶。
这时工作人员旁边,总会有几个消防队员。
他们手里拿着灭火器,严阵以待。
故宫的消防队员,都不是什么新兵蛋子。
每位都是其他消防中队的尖兵,个个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手。
但到故宫之后,一身本领却毫无用武之地。
故宫消防员,是遇到火灾最少的消防员。
除了日常训练,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和灭火没一毛钱关系。
春夏干旱时,常常要花几天时间,把故宫的308个大水缸一一填满。
秋天,他们爬上几十米高的房顶除杂草。
到了冬天,内金水河冻上了。
消防队员每隔3天,要在河面上凿出28个大冰洞。
凿完了还要时刻检查。
一旦冰洞冻上了,马上下去再凿开。
这些看起来,是不是很像管家做的工作?
其实,这都是故宫特有的消防方式。
水缸和金水河保证了救火水源,每年除草能清理100吨可燃物。
在故宫,防火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灭火。
此外,消防队员还要定期检查157个消防栓,4866个灭火器。
5000多个地点,他们全部牢记于心。
在这样的严防死守之下,故宫真正做到70年无火。
故宫消防员最接近“实战”的工作,只有一年一次的演习。
但故宫消防中队对此非常骄傲。
副中队长罗洪洲曾经说:
没有战功,就是最好的战功。
故宫消防员是中国消防员中最特殊的一批。
事实上,中国消防员的实战能力更是不容小觑。
大家不妨猜一猜,中国消防出警速度有多快?
3分钟?5分钟?
都不对。
正确答案是:白天45秒,晚间1分钟。
不论吃饭、洗澡、睡觉,出警时间都不变。
可以说,消防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一个主题
——快速进入战备状态。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消防战士吃饭从来不用筷子。
他们用叉子。
不是消防员餐标高,顿顿吃西餐。
而是因为消防部队有一项经验,用筷子吃饭,不如叉子节省时间。
这还只是生活方面。
消防员的日常训练,苦得超出我们的想象。
练习铺水带,每个人要带着310斤重的水带奔跑。
左手一盘,右手一盘。
还有一盘呢?
用牙咬。
训练之后,消防员连豆腐都嚼不动。
日常负重跑,背着20多斤的空呼器,30分钟内跑5000米。
跑完后,每个人背上都会磨出大大小小的伤口。
高强度训练结束后,还有心理训练:
用筷子把100粒黄豆夹进啤酒瓶内。
掉下一颗,成绩不合格。
这是为排爆准备的。
要求消防员在心跳加速时,依然能保持镇定。
如此辛苦的训练,从没有人抱怨过什么。
因为大家知道,万全准备,抵不上火情多变。
消防员每次出警,都是在以命相搏。
消防战士,成了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职业。
20158月,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共有99名消防员牺牲。
第一名确认牺牲的消防员,叫杨钢
他的战友刘世嵻在微信上告诉朋友,钢子走了,牺牲了。
同时,刘世嵻跟朋友说:
“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
2018127日,鞍山大爷不慎落水。
一名消防员在救人时落水,后来因为抢救无效牺牲。
他叫李铁,年仅23岁。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凉山州木里县火灾,31名牺牲的扑火队员里,有27名是消防战士。
其中,24个是90后。
29岁的蒋飞飞,本来准备在10月和未婚妻举办婚礼。
他刚刚结束一场33夜的任务。
衣服才泡上,还没来得及洗,就又出发了。
他在最后一条朋友圈里说:求安慰啊!
同样,孔祥磊也是29岁。
330日,他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小视频。
自己用吉他弹孙燕姿的《遇见》。
配文:老领导说这是爱情的冲锋枪。
这条朋友圈,可以说恰如其分。
他刚刚订婚收获了爱情,也的确要马上向山火冲锋。
只可惜,他再没能回来和妻子完婚。
哪怕是从火场里回来的战士,也很痛苦。
消防员赵茂亦甚至无法面对每晚的梦境,他说:
我回头最后看了一眼,看到了18岁的王佛军。
他脸上只有一个表情,绝望。
可火就在我身边,已经来不及了。
我知道回去救他,自己也回不来了。
从山下回来,我每晚都会梦到他。
他冲我招手,对我说,
班副,拉我一把。
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赴死做消防员?
这是所有人共同的疑问。
在知乎搜“消防员”,排在前面的三个问题是:
为什么有人会愿意做消防员?
消防员危险系数那么高,为什么还有人冒死成为消防员?
消防员为什么选择做消防员?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在无数消防员身上找到。
在黑龙江黑河,救火任务结束后,消防员身上的战斗服瞬间结冰。
他们不能弯腰休息,只能硬挺挺地站着。
队长说:“这就是一次很普通的救援,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在消防员眼里,这是他们的责任所在。
还记得那个被性侵的甘肃女孩,在路人起哄下跳楼的新闻吗?
那个消防员不顾自己的性命,紧紧抓住19岁女孩的手。
他大喊:抓紧我!我拉你上来!
但女孩说了一句“哥,谢谢你啊,我走了”,挣脱了他。
在女孩坠落的瞬间,所有人都在哄笑,只有消防员撕心裂肺地大哭。
为什么呢?
在那一刻,除了救人一命,消防员别无他求。
从木里县火灾中幸存的消防员王顺华,每每看到战友的遗物,都觉得恍如隔世,无法接受。
但被问到还要不要做消防员时,他斩钉截铁地说:
要带着兄弟的遗愿,不能当逃兵。
你不做,我不做,谁来保护森林资源呢?
为了职责所在,为了救人一命。
为了继承遗志,为了守卫一方。
这就是他们做消防员的所有原因。
长年累月的付出,让消防战士产生了一种本能反应。
听到铃响,不论在做什么,马上出警。
四川消防员彭渝森听到警铃时,已经办完了退役手续,正准备走出消防中队大门。
但他瞬间往回跑,甚至比送他退役的战友跑得还快!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中国人:巴黎圣母院的火灾在中国绝对不会发生。
法国人:不,你不了解当时的情况!
中国人:不,你不了解中国消防兵!!!
其实,中国消防战士没什么不同。
他们和我们一样。
一副血肉之躯,会受伤,也会死。
六亲在旁,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是兄弟。
但当警铃响起,他们第一反应仍然是奔向起火点。
脑袋悬在腰上,责任揣在心里。
因为穿上那身橙色的制服,他们才和我们有了最大的不同。
我们拼命逃生,他们毅然逆行。
他们是这个和平年代的战斗英雄。
一起点亮右下角橙色的“在看”,向每一个消防战士说声: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