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查看你有多少朋友在悄悄关注
来源: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
很多人的意识里,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


内向就是嘴笨,腼腆就会吃亏,开朗才是好孩子,而我们,活在一个外向价值体系中。
你对"内向者”也有同样的误解吗?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让你有新的认识。
年前开选题会,大家说起了自己面试的故事。
招聘会混乱,面试官奇葩,试题雷人,都是回忆。
但这些,比不过阿雅的故事:
“ 刚毕业,我用了6个月的时间才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工作。
跑了50多家公司,全部以失败告终。每场面试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原因就是因为内向。
有个面试官,拿着一份性格测评,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没问,直接回了句:‘内向的人我们不考虑。’”
眼中的阿雅,确实不喜欢去热闹的地方,不爱扎堆聊八卦,但工作上细心负责,上下意见传达到位,沟通能力很强。
还记得,有次大型活动策划,阿雅刚来公司不久,一切都不太了解。
但就在大家一窝蜂的讨论中,阿雅突然提出了非常独特的创意。
那场活动客户转化率极高,阿雅提前转正,并成了团队里的创意高手。
现在的阿雅,已经在广州购下了两套房子,成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当年拒绝她的面试官,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的,是怎样一个人才。
一个资深HR说过:“性格和沟通能力并无绝对关系。”
“性格是天生的,沟通是技能层面的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很多人质疑过我的沟通能力。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我发现内向的人也虽然话不多,但可以一语道中要命点。”
但生活中难以避免会出现偏见和歧视,性格歧视算是普遍存在又不容易被发现的一种。
今年春节,有个阿姨领着八九岁的儿子来拜年。
那孩子刚见面,就跟我说:“姐姐好。”
声音有点小,那阿姨说,“叫姐姐了吗 ?总是这样不叫人,扭扭捏捏,长大后别人不喜欢你这样的。”
她又转头跟我说,“这孩子就是太内向了,不知道怎么办?”
我帮他解释。
他妈妈又开始指责他性格内向,平时说话声音小。
那孩子哇哇大哭。
我有个小堂妹,刚上高中,平时成绩不错。
周末女孩们喜欢逛街,男孩们喜欢约球。
她性格内向,平日也很安静,更喜欢一个人到图书馆看书。
今年春节,到他们家拜年。她一个人在房间里,和大家打了招呼后就静静的坐着。
她妈妈性子直,跟亲戚们说, “我这孩子性格内向,这么大还不懂点礼貌。”
堂妹一下子涨红了脸,眼泪哗啦直流。
亲戚们一脸愕然,包括她妈妈。
后来堂妹问我,“姐,我性格内向就是错的吗?”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做过一个实验,500名4个月大的婴儿,给他们不同的刺激,比如彩色气球,有酒精的棉签。
最后发现,30%的婴儿反应强烈,30%的婴儿安静,40%处于中间状态。
他们推测,反应强烈的婴儿内心敏感,长大后会倾向内向,而安静的婴儿“低敏感”,长大后会比较外向。
那些孩子长大成人后,这些推测都得到了验证。
性格内向还是外向,从出生那天就注定了。
两者之间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左右之别。
我身边不乏性格内向的朋友。
一个70后工程师,平日里闷头做事,很少说话。
有次年会喝醉了,他说:
“从小到大我爸我妈都在拼命企图让我改掉我的内向性格,比如非要我当众表演节目,当众和外国人说话,如果做不到就被骂。
有次我爸甩了我两棍子,说怎么就生了我这么一个呆瓜?
现在的我,更加讨厌这种吵吵闹闹的场合,但其实我知道,我是自卑
一个当会计的朋友,初次见面说话特别不利索,聊熟了才知道她的故事:
“我从小到大被说内向,不爱说话,不合群。
旁边两个同桌隔着讲话,我会逼着自己显得外向,后来年龄大了,反而越来越不想说话。
装外向真的好累,就算身体在发抖还要维持笑容真的好痛苦。
一个刚上大一的师妹,聊过自己的疑惑:
“每次回家我妈总要抓着我谈心,来来去去都是那句,你总守在电脑前工作不行,要主动交际,要活泼。
其实每次我都很崩溃,我就内向啊,我内向有错吗?
我工作中稳重可靠,该交流的一句话没少说,好学温和诚恳耐心这些优点都有,怎么就不如别人了?”
见过太多被强行纠正性格的人,他们承受着压力,慢慢丢失了自己。
周国平说: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某些场合,不是我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别人觉得我乏味。
但我不愿意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有趣。
如果把这样的性格当成病去矫正,就好像一个偶尔犯梦游症的人,本来他的病可以自愈,但你叫醒他,后果就很严重。”
TED 演讲有场分享叫《内向性格的力量》。
Susan Cain在演讲上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
九岁参加一个夏令营,辅导员让她们集合起来喊口号,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夏令营精神传递到每个人身上。
她觉得很奇怪,因为想象中的夏令营画面,几个孩子在丛林中一起看书。
Susan第一次拿出她的书时,一个冷酷的女孩说:你为什么要那么安静?
第二次拿出书时,老师重复说“露营精神”,言下之意是说,大家都应当努力变得外向一些。
Suan说,在那之后她就把书放在床底下,直到回家。
对此她很愧疚,就好像是书本在呼唤我,而我却放弃了它们。
可见,让一个本就喜欢安静的人强行去凑热闹,内心就得不到舒然。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型性格在刻意改变时产生的焦虑感。
Susan说,自从那次夏令营后,她觉得人好像就应该喧闹,人就应该外向,这样才是好的。
这种思想伴随着她成长,对她的影响是 —— 她成为了一名律师,而非从小到大渴望想成为的作家。
如果Susan在正确的引导下,按照内心想法,成为一名作家,是否会给这个社会回馈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没人知道答案,但站在TED演讲台上的Susan,念着自己准备的文稿,比当律师更有味道。
邻居家的孩子叫嘟嘟,平日不爱说话,每次去他家,总看到他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折腾手里的魔方。
他妈妈觉得,男孩子就应该调皮折腾些,像嘟嘟这样,太奇怪了。
他妈妈老抱怨,“嘟嘟性格太内向,不知道怎么改变他?我希望他外向些。不希望他长大后和我一样不善言辞,容易吃亏。”
为了让嘟嘟多见世面,妈妈带着他去参加一些活动和比赛。
结果,嘟嘟在省级魔方大赛,获得一等奖。
有位大赛评审说,这个孩子性格偏向安静,沉得下心,在这方面有天赋,一定得好好培养。
嘟嘟妈妈惊讶地说:“原来孩子性格内向,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不应该改变他。”
有项心理学研究表明, 最有创造力的人通常是擅长变换思维的人,而这种人往往也是极为内向的人。
爱因斯坦说:
我单枪匹马,不成群也不结队,因为我知道,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一个人思考和指挥。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他工作的惠普公司的小办公室里发明了第一台苹果电脑,他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从小太内向老呆在家里,他永远不会成为那个领域的头号专家。
李健的音乐里藏着一份安静的力量。他就是典型的内向型人格,有自己的茶室,喜欢独处,可人家一样幽默,一样在创作上天赋异禀。
内向性格的人,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温柔和安静的力量。
所有人都爱热闹,那这个世界或许不会有爱因斯坦,不会有苹果科技,更会少了些有味道的音乐。 
很多人估计都有这样的心理路程:
小时候串门,家庭聚会,爸爸妈妈总会拉着你去访问那些陌生的亲戚们,你总会有点不好意思。
你很尴尬,父母也很尴尬,然后打圆场说,“这孩子太内向,不听话。”
别人孩子一起玩,你在干自己的事,爸妈让你过去和他们玩一起,你不愿意。父母就会有这样的声音:“你这么内向,以后会吃亏的。”
在大家的核心认知里,尤其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能言善道,会唱会跳。
比如我的侄子性格闹腾的要命,把家里的东西全部翻出来,但在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眼里,就觉得,男孩子嘛,闹腾些才好。
其实这些话背后,或多或少都带着点性格歧视。
这个世界存在外向但不善沟通的人,比如那种话特别多,每句都招人烦;也存在内向但善于沟通的人,比如平时话不多,每句话都掷地有声令人信服。
亚当·格兰特教授做过一项研究,得出一个结论:
“内向型性格的领导者管人,倾向于让有主见的人去自由发挥。外向领导者,容易对自己的主意非常兴奋,其他人的想法难以被采纳。”
因此,从来没有“外向的人更改吃香”的通行证,也没有“内向的人混不开”的魔咒。
内向的人习惯以温柔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愿这个世界也温柔待他。
易简读书:500万阅读爱好者的聚集地,阅读决定思维,思维改变命运,每天早上8点,和我们一起用阅读对抗无趣!微信公众号: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
— THE END —
没看够的话,这边还有:
点击阅读原文,来微博找我玩呀~
愿世界温柔善待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